益民基金王明德:投研能力是核心,未来IT投入也要跟得上时代变化|2023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峰会&中国投资基金峰会

深度
公募基金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想要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强化风控合规,并建立健全的产品谱系。

12月3日,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济安金信、钛媒体集团联合举办的2023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峰会暨中国投资基金峰会(以下简称“双峰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双峰会”以“创新驱动、价值导航”为主题,旨在探讨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创新和价值来驱动自身发展,并引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会上,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德带来了《高质量发展助力公募基金行稳致远》的主题分享,回顾了公募基金的过去,也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王明德表示,公募基金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前后,随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未来,得益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资管新规落地、零售财富管理市场持续增长、养老金改革落地等助推动力,公募基金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公募基金在中国大资管市场中占领先地位,近两年行业集中度也有所下降。王明德强调,未来想要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同时强化风控合规,并建立健全的产品谱系。

此外,他指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还有几大问题亟需从内部制度层面解决。首先是稳定核心骨干队伍,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产品方面,公司需坚持价值投资,并在底层资产、投资领域、费率结构等方面推陈出新。另外,在高频量化交易带来的IT军备竞赛中,IT投入、系统建设方面也要跟上时代变化。

以下是王明德在钛媒体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峰会的演讲实录,经钛媒体APP编辑: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公募基金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现状,并展望未来。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公募基金的发展。目前,公募基金的规模约为29万亿,首次超过银行理财,占整个资管市场的20%以上。公募基金的起源可追溯到1991年,中国首批公募基金包括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深圳南山证券投资基金。当时武汉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为1000万元,与现在相比并不算大;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的规模为8000万元。

随后公募基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为公募基金提供了法律支持。同时,第一支封闭式基金“淄博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也正式出台。2001年,首支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发展基金问世,标志着公募基金的快速发展期,除股票外,债券、货币等各类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至2011年,公募基金规模达近3万亿,在资本市场上开始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自2012年起,保险和券商也开始发行公募基金,公募基金的参与主体更加丰富和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加入WTO后的财富积累,公募基金规模从3万亿发展到现在的29万亿,在十年间实现了10倍的增长。

对照美国,其公募基金市场自70年代发展起来,与中国的制造业立国背景相似。美国从80年代开始脱实向虚,实体经济制造业大量转移,资本效率提高,利润率上升,积累了大量财富,公募基金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但到2000年前后,规模发展到了约3.5万亿美元,实现了约900倍的增长。但如今美国现在想开始再工业化却为时已晚。

中国公募基金目前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应吸取美国脱实向虚的教训,平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

那么未来公募基金的增量从哪里来?目前,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中,房地产占比超过60%,存款占比约为20%,金融类资产占比不足10%,而美国居民的金融类资产投资占比则高达45%。这表明,在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金融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零售渠道将继续是公募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尽管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银行渠道存在激励导向问题,导致其保有量始终不稳定;又比如一些中小型公募基金为了在互联网排名中挤到前面,采取了投机取巧的办法,一旦爆雷后果将比较严重。

机构客户以银行和保险为主,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投研能力不及公募基金。虽然银行理财也涵盖资管部门,但银行还是将大量资金委托给公募基金管理。以债券类投资为例,银行的投资策略以配置型为主,而公募基金则善于做波段,因此收益率总体上比银行更高。权益类投资方面,银行和保险等机构由于缺少人才、投研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大部分委托给公募基金。

同时,养老金也是公募基金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中国已有近200支养老目标基金,规模已突破1000亿。而对标美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养老金一直是美国资本市场最大、最稳定的一部分资金。

此外,底层资产扩容,公募REITs试点范围不断扩展,大量优质项目储备资产未来有望吸引万亿规模的社会资金。

目前在中国的大资管市场中,公募基金在市场化与专业化程度上均占据领先地位,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公募基金的核心优势在于投研能力,而投研能力的高低也是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重要瓶颈。以信达澳亚基金为例,总部180人中有120个投研人员,可见对此重视程度相当高。

其二,公募基金拥有完善的产品体系,不管是权益、货币、债券、还是指数应有尽有,能够最大化满足客户在运作方式、收益稳定性、流动性、风控手段、费用缴纳等方面的要求。其三,公募基金对合规、风控要求也很高,能够保障投资者权益。

在以上这些方面,公募基金比其他的资产管理机构更有优势,导致公募在这些年胜出,而这些优势的强化,未来也会继续引领资本行业的发展趋势。

这两年,公募基金行业也出现了一些小变化,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方面,机构集中度略有下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说明不少小型公司的发展状况还不错。这是因为中国市场非常庞大,产品种类繁多,创新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市场基本上每隔两三年就会出现一次重大机遇。对中小型公募基金而言,只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注重积累和准备,风口一来,基本上都能打个翻身仗。比如财通基金,就是通过做定增业务,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市场上家喻户晓的品牌。

另一方面,过去五六年,权益类基金发展迅猛,ETF规模增长很快,而货币基金规模则有所下降。货币基金规模的下降,使得一些中短债基金和存单指数基金获得了发展机会。

同时,行业的盈利水平在过去5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我们统计了一下,2018年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20%,2022年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就达到了30%,五年间提升了50%。这也是公募基金相对于其他资管机构的一个相对优势。

此外,投资公募基金可能赚钱,也可能赔钱,但一般情况下不会破产。而投资其他机构,眼下正处于风险暴露阶段,破产的可能性随时可能出现。因此相较而言,公募基金也是一种更为稳健的投资选择。

我这里还总结了六条未来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第一,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第二,聚焦差异化竞争,提升自己专业能力;

第三,是建立长效考核机制;

第四,健全产品谱系;

第五,强化风控合规;

第六,践行社会责任。

下面,我再和大家简单探讨一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未来需要从内部制度层面解决的一些问题:

第一,激励问题。与银行和保险的管理文化不同,公募基金是激励文化。因为公募基金属于人才高度密集型行业,要想留住人才,还是要靠制度,即解决好激励问题。只要激励制度完善,骨干队伍就能保持稳定,这对公募基金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产品体系的丰富。行业要想发展,必须推陈出新,产品体系的创新包括底层资产的创新、投资领域的创新、费率结构的创新、估值方法的创新等,这些创新都有基金公司在实践。

第三,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永远不会过时。尽管现在市场炒作氛围浓重,投资也比较短视,但价值投资的理念不会改变。芒格、巴菲特超过90岁还能开董事会、做报告,而投机者往往都是闪现一下就销声匿迹了。因此,大家对价值投资还是要深信不疑,虽然眼下这个阶段可能会比较难受,但长期方向不要怀疑。

第四:公募基金行业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要想发展好,需要在渠道建设上下功夫,要了解客户。投资是反人性的,过去20年硅谷的主动管理权益基金收益率虽然比银行存款和债券高,但因为投资者和产品错配、投资者教育做得不够,导致基金公司挣钱,投资者大部分亏钱。在未来的渠道建设上,一是要做好投资者教育,二是机构和个人要平衡好,这样规模才能稳定,也有利于基金经理更好发挥才能。

第五:IT 投入。过去基金公司最大的投入是基金经理,但近几年高频量化导致了各种IT军备竞赛,一些投资机构会花费数亿资金来建设机房。目前任何一家中大型的基金公司,IT的开支每年都是过亿的。未来,除了投研系统以外,CRM系统、运营清算系统、风控合规系统一定是半自动化的,也就是说基金公司的一些后台人员基本上就是盯机器人,机器人盯产品。所以,除了传统的基金经理开支外,未来的IT开支和系统建设也必须要跟上。一家投资基金公司的IT投入情况,很可能代表着其未来发展潜力。(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本文系作者 翟碧月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