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新产品、新场景,智能硬件的AI创新范式将如何演进? | 钛媒体直击CES 2025

AI硬件进化进行时。

美西时间2025年1月7日至10日,作为全球科技界备受瞩目的盛事之一,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博览会 (CES)在美国内达华州拉斯维加斯如期拉开帷幕。

公开数据显示,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1300家企业参展,涵盖了人工智能、数字健康、汽车技术、生活方式科技等多个领域。以谷歌、英伟达为代表的美国公司,以三星、索尼为代表的日韩企业,以及TCL、海信、联想等中国公司,均是此次参展的明星企业之一。CES官方预计,此次参展人数将高达130万人次以上。

作为CES上唯一连续举办Media Stage系列活动的中国媒体,钛媒体此次继续带领中外创新力量,以Talk to the World为愿景,在国际舞台上探讨技术驱动下的商业变革与发展,分享「新经验」,铸造「新价值」。

活动期间,钛媒体集团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刘湘明与MOVA研发负责人Kevin、李未可科技创始人&CEO茹忆以及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行业集群总经理田锋一道,就《新产品、新场景,智能硬件的AI创新范式》话题展开了圆桌对话。

“AI出现之后,硬件产品肯定会比此前更加聪明。”MOVA研发负责人Kevin表示,以扫地机器人为例,引入AI技术之后和边缘算法之后,扫地机器人的数据处理就可以不再依赖云端,而是直接在端侧完成,这样产品的响应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路径规划相较之前,也不再是机械式规划,而是可以根据现实场景实时调整,以更加友好的方式规避障碍物。

而作为AI眼镜行业的从业者,李未可科技创始人&CEO茹忆认为,技术爆发的时机对于创业者而言同样重要。两年之前,AI眼镜的用户教育成本就会很高,但现在用户基本就不需要被教育,因为AI的出现带动了AI眼镜的普及。

同样的,AI的浪潮也让亚马逊云科技这样的to B企业,从中找到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一直以来,硬件产品都是依据成本来制定价格,供应链几乎代表了整个成本结构。为了提高利润,中国的供应链需要不断精进,效率不断提高,让成本可以降到极致。”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行业集群总经理田锋表示,现在AI来了,可以给所有产业提供全新的产品溢价。AI时代,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将AI赋能给所有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而非仅仅降低成本。

不过,面对AI技术的发展,不同的创业者也基于各自行业的具体情况,给出了不尽相同的展望。

MOVA研发负责人Kevin称,随着AI的进一步发展,扫地机器人可以成为家庭的智能移动终端,将整个家居生活连接起来。AI可以将扫地机的功能边界无限向外拓展,从清洁功能拓展成为智能管家服务。这种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会在未来的智能家居生活中得以体现,并且一定会出现。

李未可科技创始人&CEO茹忆则表示,人类总是习惯性地高估短期的技术进步,而低估长期的科技发展。 AI眼镜目前所处的阶段,相当于从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过渡周期,用户的核心诉求首先还是眼镜功能,其次是智能服务。但5年之后,AI眼镜的发展将会超过人们的预期。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行业集群总经理田锋认为,一直以来,硬件产品都是依据成本来制定价格,供应链几乎决定了整个成本结构。为了提高利润,硬件企业需要不断精进其供应链、提升生产效率,让成本可以降到极致。现在AI来了,AI可以给所有产业提供全新的产品溢价。AI时代,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将AI技术赋能给我们的客户,为其提供增值服务而非仅仅降低成本。

以下是《新产品、新场景,智能硬件的AI创新范式》圆桌对话内容,略经编辑:

刘湘明: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讨论与交流。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主题是新产品、新场景、智能硬件的AI创新范式。我们邀请到了MOVA研发负责人Kevin、李未可科技创始人&CEO茹忆先生以及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行业集群总经理田锋先生,来共同探讨此次话题。

这次CES,大家也看到了,都是各种智能硬件。所以,从你们的专业角度来看,最具创新性的新产品应该有哪些特点?AI和硬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田锋:原来我对硬件和AI的理解,大多都是跟大模型相关。这次来CES,可以看到我们客户的AI应用,都深入到了非常细微的一些场景中,这是我第一个感觉比较深刻的地方。

另外,大家一直在迭代对生成式AI的一些认识。包括我们服务客户的过程当中,从一些具体的场景出发,从实践出发,从应用的技术出发,不管你是现在用业界所主流的大模型,还是亚马逊云科技的大模型,摆在客户面前的可能性非常的多,你可以演绎的可能性也非常的多。

茹忆:GPT发布之后,大语言模型其实是机器第一次用人类的语言和人类去沟通。在落地的场景中,我会更看重它的交互,AI的硬件一定是和交互相关的。当然,生成式AI会让效率工具得到更大的提升,帮助大家解决更多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

就拿眼镜来说,传统的眼镜都是单一的功能最多加上蓝牙耳机。但是在大语言模型出来后,眼镜作为一个离我们耳朵、嘴巴最近的设备,它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当时大语言模型的最佳载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去年就推出AI眼镜Chat的原因。

Kevin:我认为,AI会使产品的使用界面更加的友好,以前的产品交互比较生硬,现在加入AI元素之后,产品会变得更加聪明。

以扫地机器人为例,AI进来之后,很多的算法其实可以直接在硬件上面实现,不需要去依赖这些数据传到云端去,它可能直接就在硬件上就处理了,所以它的响应速度非常快的。同时,他在整个的路径规划,怎么去避障,比原来会更加人性化,更友好的去规避一些障碍物。

刘湘明:确实,AI的出现让人看到了很多可能性,但是怎么去平衡技术的创新和用户的需求,然后能保证这个产品用最经济的成本让市场广泛的接受呢?

Kevin:觉得首先要去做创新,要围绕用户可感知的这种创新,而且是真正满足用户内心需求的一个创新,他不是为了简单的这种创新而创新,这是第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第二点我认为我们今天的所有的创新,它是在不断迭代的,以此让创新能够去最终真正满足我们消费者的一些诉求。

茹忆:过去100年的文明,都是人类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来实现文明的发展,我们应该向所有的创新者致敬。而在这个过程中,核心的一点是“时机”的问题。就是那一刻,技术刚好发展成熟了,可以让产品创意落地,就正好解决了用户的需求。

刘湘明:你觉得时机的把握靠什么?是靠认知还是靠运气?

茹忆:其实就是技术成熟度。因为技术成熟度没有达到。如果说你做出来,不管是重量还是体积都差一点意思,没有到爆发点,它就不会引爆。

当然认知和运气都有。从企业来说我们要认知的不仅仅是AI技术发展对这个社会对影响,还有对用户的认知,这项技术到底能给用户带来什么辅助。这样的双重认知能帮助企业很快的去打造出适合用户能帮用户解决问题的产品,这一点对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十分重要。

至于运气,对于新AI硬件来说市场的教育很重要,去年我们率先推出AI眼镜大众对于这个产品品类不是很了解,教育成本就比较高。但今年就不会有这个问题,现在AI眼镜非常火教育成本就很低。

田锋:这个话题到我这里,好像这个界限非常宽了。

我们平常跟客户交流,大家是一个合作的关系,是一个供应商的关系,我们尽可能把我们的技术或者云的技术,甚至是AI的技术提供我们的客户。但是今天包括这两天我们谈,我会特别关注就是我们的客户到底怎么选场景,因为如果你选错的话,就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

所以,我们客户告诉我们,他们最纠结的就是场景的选择。

作为亚马逊科技科技来讲,我们就是让客户在实际场景中的运营可靠性,这样才能保证客户的体验。客户的体感在那一刻你做了99分,可能最后一分你们拿不到,这个就不及格了。所以从我们的角度,可能更多的是在这些方面,帮助我们客户把创意选好了,帮他去做落地实践。

过去几年我们有很多客户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也找出了一些场景,基本我们是可以跟客户一起来做的。

刘湘明:说到场景,想请几位也分享一下最近你们看到哪些非常有趣的AI应用的场景。因为其实一个好的场景,背后有可能是一个好的产品。

茹忆:因为一直在探索 AI 和人的交互的这块,我觉得我们开始的时候是在找场景的。比如在户外的场景,骑行过程中进行拍照,可能手机是不合适的,但AI眼镜可以做到。然后,我们如果继续深挖这个场景,我们开始想实时记录、交流这件事情会不会是AI眼镜的一个刚需。

从大模型的角度来讲,我们觉得大模型其实有两个能力。第一个,大模型是人类的知识和人类的语言训练出来的,所以它本质上具备了人类所有的知识语言,它尅通过一个眼镜或者通过一个终端设备再还给人类。

第二个就是我们讲认知的能力,认知能力就是我们的AI帮我们去看,帮我们去记录,最后他再帮我们去总结整理成一个东西。这个时候对我们来说它是有帮助的,补充了我们可能会遗漏的点,能够给我们一些参考。

Kevin:我觉得在扫地机方面有几个场景,AI会充分发挥作用。

第一个是自动驾驶的算法,它可以帮助扫地机提升清洁路径规划,这是AI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的场景。

第二个场景是AI脏污检测系统,机器在前面有个视觉,根据地面脏污去判断,哪个地方脏,哪个地方不脏,它脏了之后,它在那个地方可能它停留的时间就比较长一些。基站也可以根据拖布的颜色,来自动调节清洗水量。此外,基站还以根据清洗之后的水的浑浊程度不同,来调整清洗策略。

所以,AI对我们的帮助其实是非常直观的,也是非常大的。

刘湘明:除此之外,人机交互也是重要的AI场景。你认为,人机交互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Kevin:我觉得应该是有几个阶段。

最开始的阶段是简单的硬件,比如智能摄像头。中期出现了 AI驱动下面的一些硬件,比如说智能驾驶的一些控制器、算法芯片,一开始就以AI作为一个核心驱动特征去构建这个硬件。未来的说,我认为会出现以AI为基础的设施,比如做建筑房子,它的建筑材料里面就有一些AI芯片在里面,它可以感知到环境温度的变化,或者感知到房屋的它的房龄的变化。

茹忆:我认为AI对设备有如此大的影响背后,其实是AI强大的交互能力,机器第一次可以用人的语言和人类沟通,这是机器交互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进步,因为最早我们是在用键盘和鼠标和机器交互。

在此基础上,AI交互还在朝着理解、决策的方向发展。比如,天猫精灵之前只能接受指令播放歌曲,现在他可以根据简单指令找到合适的餐厅,这件事情背后意味着他有了一定的决策能力。所以说从理解到决策到行动,它产生的形态,就硬件就的形态就会随着 AI的越来越强大,硬件的形态也会越来越我们可以预见到的可以越来越多,甚至更多的形态在不同的场景中会出现。

田锋:刚才听了大家谈了很多从业者的一些经验,我也想就是谈谈我的一个想法,就是AI的元素进来以后,对我们做硬件产品的到底的范式有哪些变化?

一直以来,硬件产品都是依据成本来制定价格,供应链几乎代表了整个成本结构。为了提高利润,中国的供应链需要不断精进,效率不断提高,让成本可以降到极致。现在AI来了,可以给所有产业提供全新的产品溢价。AI时代,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将AI赋能给所有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而非仅仅降低成本。

我可以举个例子其实挺有意思的,我们有一个客户是做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的一家厂商,很多年来跟我们的合作,他原来可能更多的是为他的下游厂商做ODM,这个市场其实卷得很厉害,所以他也在谋求一个业务转型的机会。

正好他也在做海外市场的一些调研,发现其实在海外,比如说日本市场有儿童看护的需求,有宠物活动分析,就像大家说的,我的宠物在家里头我一天都上班了,这个小狗在家里头都有哪些精彩时刻我可以捕捉下来,所以他就觉得这件事情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我是不是可以把这个需求给它满足掉。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团队就跟这个客户一起,大家研究怎么用生成式AI的技术,把他所想象的场景变成一种增值的服务,变成一种订阅的服务,推向市场。最终就是用我们的这种AI的技术赋能客户,把他看到的这种市场需求落地,不仅仅是成本控制,而变成一个增值服务提供给客户。

这几天其他客户也对此有共鸣,现在在AI时代,如果你仅仅是拼硬件的成本的话,这个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狭窄,肯定是逼着大家要去找新的溢价空间。

刘湘明: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在智能清洁这个行业,你们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去加入,就你们的底气是什么呢?看到什么新的机会?

Kevin:首先它是一个大的市场。

其次,我们也有数据统计,目前整个清洁市场还是在往上增长的。2024年1~8月份在海外有将近85亿美金的这么一个市场,然后增长了差不多3.7%。尤其在高端市场,基本上现在800美金以上的产品差不多增长了24.7%。我觉得这是值得去做的一个品类,因为市场有需求。

至于为什么要在这么卷的环境下,还要加入进来。首先我认为是我们的研发优势,我们今天将近1000多人的员工,差不多有70%的员工是属于做技术研发和开发的和设计的,在技术的投入这块我们是非常大的。

第二点就是我们今天对于美学的重视。现在人的需求,其实本质上是美学跟家庭家居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的,我们这一块也是有相当的优势的。

我们一些设计师很多是来自非常顶尖的一些设计单位,甚至包括很多海外的设计师,相对原来的产品是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准。因为人的追求,现在不单单是把扫地机器人当做一个简单的清洁工具,他在家里面就相当于一个艺术品,所以实际上在产品的设计理念上面,就已经跟原来传统的上升了一个台阶。

第三个优势就是我们今天在用户洞察这一块。我们今天对市场的诉求比一般的公司理解用户会更加的深刻,就到底他需要什么产品,因为现在还是在清洁品类里面仍然是有很多痛点,甚至你刚才讲的扫地机器人它还是有些痛点,这些痛点其实要通过洞察用户研究的人,去把消费者背后他的诉求去挖掘出来,谁能够先挖掘出来,那就能够真正的解决下一代产品的一些痛点。

刘湘明:同样的问题也给茹总,智能眼镜也是一个很卷的行业,你们的特色是什么?你的底气来自于什么?

茹忆:AI眼镜的确现在是一个非常火热的赛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但实际上我们进场的时候是并不是这样的,2021年我们就开始做,想做一个AI眼镜,一个全语音交互的带摄像头带显示的眼镜,其实当时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是我们需要的吗?

但今天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了,我们对这个产品其实也已经探索了有三年了,我们希望眼镜是作为一个硬件的载体,把AI的这样一个能力带给每一个人。所以说,我们的AI其实在这三年一直在不断的去迭代,我们有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图像识别,有时间与空间结合的日记功能,还有针对于不同人脸特征的造型设计。

AI是AI眼镜的购买点,但用不用取决于你的AI是否达到了用户的要求。另外,硬件是否足够美观和实用,也是非常重要。所以,现在中国品牌已经从性价比的阶段走到了质价比的阶段,质量很关键。

刘湘明:你们两个都谈到了设计和美学。那么从亚马逊云科技,你们提供哪些独特的技术和服务去赋能这些客户,去帮助他们完成这些任务呢?

田锋:了解亚马逊云科技的客户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就是我们每年都推出很多新的服务,新的工具,这些新的服务工具的创意发源地实际上都是来自于客户,我们大概有个比例应该是有90%的产品,最初这都是来自于客户对我们的诉求。

生成式AI的能力,开始我们理解是直接接一个API调用就行了。但实际上,生成式AI落地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比如说我选取什么大模型,我在端侧我部署什么样的小模型,如果这模型太大了,我这端侧盛不下,我得把它缩小,有可能你做这个模型的减值,你有可能做模型的蒸馏,这个实际上你没有专业的能力去做落地,这个工程能力去实现它是很难的。

所以我们其实在过去这一年里头,有接过类似的项目,帮客户克服过这次的这些类似这些难题。

刘湘明:给两位创业者一个问题,AI驱动的智能硬件,未来会对你的商业模式带来哪些影响,将来有没有可能靠服务收费,而不是说简单的卖个硬件?

Kevin :在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前提下,我觉得完全有可能的。

随着AI的进一步发展,扫地机器人可以成为家庭的智能移动终端,将整个家居生活连接起来。AI可以将扫地机的功能边界无限向外拓展,从清洁功能拓展成为智能管家服务。这种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会在未来的智能家居生活中得以体现,并且一定会出现。这是我的理解。

刘湘明:对于智能眼镜来说,一直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重量。你觉得真正在质量上突破还需要等几年?

茹忆:现在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让人们佩戴能够佩戴一天。

人正常的眼镜其实是20克到40克左右,那么我们先现在把它做到30多克,那么这款眼镜基本上是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在更多的功能,比如说我还要加显示,包括更多的续航,可能重量就大了。但我来看,AI眼镜目前所处的阶段,相当于从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过渡周期,用户的核心诉求首先还是眼镜功能,其次是智能服务。人类总是习惯性地高估短期的技术进步,而低估长期的科技发展。我觉得5年之后,AI眼镜的发展将会超过我们的预期。

刘湘明:最后一个问题,几位也都是面向全球市场的管理者,所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AI的创新如何去适应不同的市场文化的这种需求?

Kevin :第一个要去深度理解市场的需求,真正市场的需求是什么,只有理解了需求才能找到市场。

第二个点,我觉得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他对于产品的这种诉求是不同的。我举个例子,对于一些欧洲欧美国家,家里地毯比较多,这个时候我们这个产品他更多的就是去满足地毯的需求。对于国内市场它是以地板为主,可能这个时候我们更加会注重地板的清洁深度清洁这一块。

刘湘明:其实还有一个小问题,全球各地对隐私的定义和容忍程度完全不一样的,这对你们来说是挑战吗?

Kevin:很大挑战。扫地机器人尤其在早期,在一些欧洲国家,因为搭载摄像头其实一定是有隐私方面的担心的。MOVA 充分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已经通过国际权威安全检测。所以在这一块,首先我们今天相对好的一个地方,是因为我们AI发展之后,就是我们的一些视觉的信息在本地硬件上面就可以处理掉,就不会说把这个信息传到云端,相对来说在保密性这一块就比原来好很多了。

茹忆:我先说隐私保护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曾经谷歌眼镜就是因为拍摄没有提示的问题,被所有的人抵制。其实我们今天做的这种带摄像头的眼镜,在这种会场我们可以去拍,但是我是不是会愿意和一个戴这样的眼镜的人一起吃一顿饭,其实我们心里会有担心。所以说,这其实不仅仅是隐私的问题,而是我们在AI的时代如何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我是可以收集很多信息,但别人是不是愿意,而且为什么要被你收集等等,我觉得这个是我们面临最大的一个挑战,甚至很多人就觉得这个东西我不可以接受,这可能是在推广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一个不确定的风险,这个也是我们在尝试做的。

第二个问题,智能眼镜走向全球化,从硬件上来讲,眼镜它是在服饰类目下的,你要去适应每一个人。不同国家人的喜好,鼻梁的高度,这个差异就会体现的比较明显,所以硬件上一定要有差异化,并且要能够去做到适应所有人的。

从AI的角度,我们其实一定是要寻找到共性,因为我们的人性是不会变的。

田锋:我简单讲一下。我们的企业在很多国家隐私也好,安全也好,文化其实已经很复杂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希望在技术赋能上为各位客户减负。因为我们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基础设施,当你用到我们的云的服务的时候,我们之前已经通过300多项的安全服务和100多项的安全合规合规认证,你们都可以完全来继承下来。

另一方面在生成式AI的技术应用当中,我们也秉承一个负责任的AI,所以通过方方面面的工具,包括现在已经存在的工具和未来,我们会依据客户的需求再去推出新的工具来服务你们,让你们把更多的精力再去更好的去做业务,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编辑 | 钟毅)

免责声明:
前述特定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服务仅在亚马逊云科技海外区域可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仅为帮助您发展海外业务和/或了解行业前沿技术选择推荐该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7:27

中信、新湖、融创三家合作开发的“上海壹号院”开盘销售额达66亿元

17:08

中国宝武向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灾区捐赠1200万元

17:07

凯尔特亚洲合伙人Sky Yu:旺季是跨境物流的试金石,一旦失误就一落千丈

16:57

40万吨级超大型“海上油气工厂”上部模块完工交付

16:43

新人工智能模型可精确预测人体细胞基因表达

16:33

全国公安机关去年立案侦办环食药和知识产权领域刑事案件9.1万起

16:32

一汽解放:2024年货车及客车合计销量为25.11万辆,同比增长3.9%

16:31

上海莱士: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取得专项贷款承诺函

16:30

聚灿光电:年产240万片红黄光外延片、芯片项目已投产

16:29

飞龙股份: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16:28

巨轮智能: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对公司短期业绩影响有限

16:05

三花智控: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16:00

深南电路:2024年前三季度光模块产品等需求在AI带动下有所增长

15:59

回乡300多元“住高星”,县城豪华酒店预订量翻番

15:58

*ST信通: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5:57

磷酸奥司他韦进口和国产有何区别?工信部详解

15:49

专家:抗流感药物是处方药,不建议自己使用

15:38

6连板粤宏远A:可能存在短期涨幅较大后下跌的风险

15:37

美银:美股下跌将迫使特朗普政府在关税问题上做出让步,2月或3月将是开始做多美债和中国股市的良好时机

15:36

*ST花王: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