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淘汰赛,敢问钱在何方?

钛度号
格局大模型领域,已经快速从“百模大战”进入了“胜者为王”。对于每位玩家而言,虽然内心里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气魄。但是,要赢得决赛圈,还是要回答另一个问题:敢问钱在何方。

文|董指导聊科技

理工科和金融的复合背景,让我更好地理解技术,也喜欢从投资的视角发现变化,毕竟资本永不眠、资本最敏锐。

国内头部私募的投研、以及头部财经自媒体创业的两段经历,让我有了结构化的思考体系时,也更理解企业经营并非写报告。因而,剖析商战,就成为我理解商业、发现机遇的最佳视角。

今天就来聊一下大模型的变现。

大模型领域,已经快速从“百模大战”进入了“胜者为王”。对于每位玩家而言,虽然内心里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气魄。但是,要赢得决赛圈,还是要回答另一个问题:敢问钱在何方。

01 B端似乎好了一点

 To Bor Not to B,that is a question。

 B端有吸引人的地方。

比如客户客单价高、价格敏感度低,更加注重可靠性、稳定性,轻易不更换合作方。只要合作愉快,就能从一锤子买卖变成一辈子交易。海外也不乏SAP、shopify等B端公司做大做强。

但如果回顾B端SaaS企业在中国的踉跄难行,就可以清晰感受到B端的劣势。

比如,开发周期长、回款时间久;说好是产品,但需求多样化,稍不留意就变成了定制化服务,毛利率大幅下降。一些中小企业老板甚至会觉得,花钱买套IT产品,还不如多雇俩人就完事儿了。

即使在AI,上一波行业明星“四小龙”的发展经历,也说明了,B端市场看着大,但要吃到肉并不容易。

但是,对于大模型公司而言,B端,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变现方式。原因有三。

第一,必然性。大模型、AI,不只是互联网专有技术,而是会像电力一样,成为技术“基建”;也不是只用“吟诗作画”,而是要和千行百业结合、提高效率。

这是大模型的必然属性之一,也自然会成为“商业金矿”。就像华为云所说,AI for Industries(产业AI)是人工智能新的爆发点。

第二,经济性。开发大模型已经非常耗费财力、人力了,再同时开发C端,难度也会陡然增加。更何况,C端产品的爆火,也有着不小的随机性。当个“造铲人”,卖卖铲子,或许成功概率更大。

第三,可行性。传统企业级IT产品确实很难卖,原因是IT有时候不是企业刚需,或者,不是直接见效的。比如信息安全产品,属于出力不讨好的。只有出故障了,才会被重视。

但是,大模型不一样了。因为,目前大模型的应用技术,都是可以提高业务效率的。比如客服、营销、视频制作等等。效益体现得更加直接。因此,企业采购的意愿也会更强。

行业龙头也走了B端之路。OpenAI虽然有ChatGPT面向C端,但公司收入还是来自于向微软、苹果提供产品、服务。搞定金主就衣食无忧,这不香嘛。

目前国内B端布局的企业,分为三类,占主流的是云业务“衣钵传承”型。比如阿里认为AI是云的新形态;百度文心一言、华为的盘古大模型,也是从云业务的客户渠道切入。这类企业有存量客户、有销售体系,竞争占优。

字节的豆包大模型,也有集团自身这个大客户。但销售体系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二类以科大讯飞为代表,在教育、运营商等领域拥有不错的客户资源,AI可以和之前产品结合销售,虽不爆发、也能稳稳妥妥。第三类是纯“萌新”,希望通过技术、产品,进入B端市场的。这一类生存难度要大不少。

展望来看,大模型企业要在B端比拼,有三个较量的要素。

一是渠道。所谓,男怕入错行。不同领域的客户支付能力、意愿也不同。就像2018年-2020年半导体企业很有钱,2020-2022年光伏企业很有钱,金融行业一直是高支付领域、但也迎来了压力期。

不同领域、不同时间段,都有着不同的“含金量”。在正确的时间出手,才能高效挖金矿。

二是产品化和项目化的平衡。产品化,意味着可复制性强,边际成本降低。虽然每家大模型企业都希望卖产品,但不可避免地还是会有不少项目型业务,需要定制、需要服务。尤其需要和客户业务结合,而不是完全新起炉灶。

因此,大模型落地中要平衡成本和收益。避免看着热闹,实则亏钱。

三是耐力。大模型深入产业,是确定性高、但节奏不容易把握的趋势,需要耐心等到爆发的时刻,或者也没有集中爆发的时刻,而是细水长流型。另外,生成式AI,并不是AI的唯一路线,未来依然存在技术变革的可能,这也需要企业有耐力熬过一次次技术迭代。

最终,当大模型企业持续在产业扎根、有服务、有产品、积累了know-how经验后,就会形成很强的“数据、算法”壁垒。

所以,在国内市场,大模型B端生意,似乎也天然不适合中小创业公司。甚至,也许是在上一波“云计算”玩家之间再重新划分而已。

02 C端谈盈利早了点

C端产品是个小精灵,骚动着每一个产品经理的心,却又总是遮住他们的眼睛。

C端的好处自是不提,比如,数十亿级别的用户基数可以产生好现金流、高收入,网络效应形成的用户粘性可以提升竞争力,边际成本随着规模扩大而极速下降等。然而,难点也不少,两大困难就是:用户喜欢、用户付费。

用户为什么喜欢?似乎没有标准答案。除了那一句“挖掘人性”。如果粗浅分类的话,也许包括:名字、界面、功能等。

名字,是大模型企业C端比拼的第一个元素。在现有产品中,文心一言、通义千问,不乏B端的特色,体现的是可靠性。而豆包、KIMI、元宝,则更接地气、贴近用户。

界面和功能的不同,其实也处于“单点和通用”的选择中。按照超级智能助手的定位来看,功能必然是多模态、多样化的;但是,对于AI目前所处的商业前期,需要的是更有穿透力的产品功能。

也就是广告希望的“清晰传递信息、精准定位目标”。比如KIMI的“结构化”能力,通义听悟的转写能力等,元宝的公众号数据,都是容易产生清晰标签的。

几家公司的不同,依然在于“获客策略”。在短期客户和长期客户之间平衡。相对来看,已经有C端产品的公司,在做多功能时,更占优势,可以直接流量导入、灌输给用户。不然,多功能其实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定位,优秀功能也许会被深藏,有点C类员工拖垮了A类一样。

大模型公司做C端的“通用功能”还有一个大挑战,在于“入口”。

手机公司对AI也是虎视眈眈,苹果、荣耀、Oppo、华为等,都希望借助这波AI浪潮,突显产品差异化,拉动销售。而手机厂商的目标是从硬件结合软件,实现“超级助理”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手机上的AI单一入口,完成多样任务调度。

大模型公司的C端产品,如果功能过于通用、多样化,也必然会和手机商AI产生冲突。也许也会爆发一轮像游戏和手机商之间的博弈。如果只是聚焦单向功能,也许更受手机商欢迎。

当产品已经被用户喜欢时,最难的挑战还是“让用户花钱”。

SaaS软件过去在国内十几年的发展经历已经说明了,国内用户对于APP付费,接受度是极低的。于是,颇具年轻化的KIMI,率先采用了“打赏模式”。但效果似乎也不一定可观。更何况,国内友商们,随时准备用免费策略来抢夺市场。

在变现领域上,虽然大模型带来的是“效率”提升,但是,为效率付费,并不会是大群体。而游戏、短视频,都验证了,娱乐才是刚需。

因此,国内大模型公司做C端产品,统一口径都是“渗透率超级早期”、“不考虑盈利”、“先获得市占率”等等。

也许,大模型C端产品的费用,还是被包含在硬件的售价中更为可行。从这个角度看,除了手机商之外,百度、阿里、讯飞,都有智能音箱、学习机等硬件产品,可以为AI做载体。

在C端领域,还有许多基于大模型来做应用开发的公司。这些公司除非已经是垂类的领先者,不然很容易成炮灰。大模型公司直接复制个产品,不香么。

C端的市场,虽然渗透率还低,但无论是烧钱、还是落地路径,巨头属性,也已经比较清晰。但怎么赚钱,也并未明了。

03 硬件变革浪潮更大

在以前的互联网领域,还有to VC 和 to G(政府)的两个玩法。不过,大模型这波,就不太好使了。一级投资人,日子也不好过,已经是众所周知了。没钱的时候,每个投资人都是精明的。

而由于大模型和数据挂钩过紧,因此,to G的生意,还是巨头们的事儿。

整体来看,大模型时代,并不是中小创业者的机遇。更利好那些有渠道、有客户的巨头,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毛利率、创造新收入。

中小创业者的机会,依然来自于“硬件大变局”中。就像电脑、智能手机的浪潮一样。

如果AI时代,硬件并没有巨大变化,那么,大模型的赚钱之路,似乎依然只是各自产品、客户的延续。只是,B端会比IT时代,要容易一些。

本文系作者 董指导研究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24-09-29 23:49

宁德时代:明火已扑灭,受影响产品数量较小

2024-09-29 23:30

招商银行:正在依法有序开展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的准备工作

2024-09-29 23:26

邮储银行:正在抓紧制定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实施方案

2024-09-29 23:24

中国房地产报评论:放得活,管得好,楼市振奋之夜

2024-09-29 23:15

深圳: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15%,取消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转让限制

2024-09-29 23:08

广州:取消居民家庭购买住房各项限购政策

2024-09-29 23:01

交通银行:正在依法有序开展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的准备工作

2024-09-29 22:50

中信银行:正在抓紧制定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实施方案

2024-09-29 22:46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基本中性

2024-09-29 22:43

住建部:支持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用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调整住房限购政策

2024-09-29 22:39

住建部:全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024-09-29 22:34

下周(9月30日-10月6日)市场大事预告

2024-09-29 22:25

规模100亿元,广州首只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落地

2024-09-29 22:24

上海:放宽外环外购房限制

2024-09-29 22:16

四大行集体公告:10月31日前完成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

2024-09-29 22:13

工商银行:正在有序推进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工作,拟于10月12日公布具体操作指引及相关事宜

2024-09-29 22:05

建设银行:正在抓紧制定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实施方案,拟于10月12日发布具体操作细则

2024-09-29 22:02

农业银行:将于10月12日发布具体操作事宜,10月31日之前统一对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实施批量调整

2024-09-29 22:01

中国银行:正在依法有序推进降低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工作,拟于10月12日发布具体实施细则

2024-09-29 22:00

上海:首套住房商贷最低首付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调整为“不低于25%”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