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万,还是报不好高考志愿

钛度号
别再贩卖家长焦虑了。

文 | 听筒Tech,作者|才哥,编辑 | 饶言

为了给高考的孩子报志愿,你愿意花多少钱?

最近,全国各地陆续公布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家长们对分数的担忧刚刚结束,又开始为填报志愿的事而发愁。

很多家长相信,“三分靠考,七分靠报”,既然分数已无力改变,他们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填报志愿这个环节上。

高考分数还没出来,家长们就提前“进入状态”。有人在网上找资料,有人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咨询,有的家长涌进一些讲解高考志愿填报的直播间,沉浸式听主播“传道”和“解惑”。

高考的氛围,加上家长们的焦虑,催生出了商机。

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不少主播宣称可以帮助填报高考志愿,可以帮忙推荐学校,有的主播更是自称“高考志愿规划师”,能一对一接受专业咨询,精准把脉考生“钱景”。

在小红书,搜索“高考志愿”,有30万余条笔记,其中绝大部分为机构的推荐广告。同样,在抖音和微信视频号搜索“报志愿”,相关的视频内容均为广告推荐。

图:社交平台交于“高考志愿”的相关内容来源:《听筒Tech》截图

这些主播或机构提供的服务方式也很多,要么让家长进群看直播,要么让这家长买课,要么就是由“高考志愿规划师”和家长连麦,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家长们要做的,就是掏钱,有的家长办了几百元一张的学习卡,有的家长买了上千元的专业课,还有家长为了“一对一咨询“,花了数千甚至超万元。

但这种高价“报志愿”,有必要吗?值得吗?

花高价报志愿的家长

河北的李哥,女儿今年高考,女儿在一所不错的高中上学,成绩中偏上。李哥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女儿的高考极为重视,年初就开始打听填报志愿的事。

最初,李哥只是通过熟人打听,他咨询了身边不少“有文化的人”,但给出的建议太宽泛,也太杂,李哥觉得心里没底。

后来在刷短视频时,李哥看到了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广告,咨询后发现收费都不低,李哥对《听筒Tech》表示,“我看过最便宜的,是198元的资料,就一本书。也有3999元的一对一咨询。”

李哥花300元获得了进群学习的机会,在群里主要是看直播,“主播会讲解如何结合孩子的分数和特长来填报志愿,也会对一些学校进行分析。”

在李哥看来,虽然这些课听了有收获,但并没有结合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实际指导意义有限。

在主播和客服人员的多次引导下,李哥又花3999元,购买了这个机构的“一对一”咨询。这次咨询让李哥和家人有了更多收获,对如何给女儿报志愿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后来的一次聚会上,一位朋友强烈推荐李哥购买张雪峰的志愿填报课,在这位朋友看来,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方面,“没有人比张雪峰更专业”,并称,“孩子高考是一辈子的大事,花些钱也值得。”

在朋友的推荐下,李哥去张雪峰的直播间听了几次,感觉很不错,“观点中肯,通俗易懂,也实用”,于是考虑购买张雪峰的课,但看到报价后,李哥吓了一跳。

“两种不同的产品,一个叫梦想卡,11999元;另一个叫圆梦卡,17999元。”

这样的价格,显然不在李哥的承受范围之内,他的家庭月收入不足两万,而且上有老,下有小,除去日常开销之外,全年收入所剩无几。

他尝试通过其它途径获取张雪峰的资料,并且在网上搜索到不少出售张雪峰高考志愿资料的广告,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花10元购买了一套资料,但“资料很乱,完全看不明白”。

最终,李哥和家人商量后,还是购买了张雪峰售价高达一万八千元的圆梦卡,“孩子只有这一次高考,不想留遗憾,花这么多钱,就当为孩子的圆梦而努力吧。”

算下来,李哥为了女儿的志愿,前后花费了两万元。

家在湖北的王先生也是一名高考学生的家长,和李哥不同,他没有选择购买线上教程,而是在当地找了一家线下咨询机构,交了6000元,参加了一对一的指导。

王先生认为,为了报志愿花几千或上万,“肯定心疼钱,但这类课的报价都这么高,家长没得选。“不过,他认为线下指导比线上咨询更可靠一些。

王先生对《听筒Tech》表示,“线下机构有具体的办公地点,还能面对面谈,更靠谱一些,网上的一对一咨询就是主播和家长连线,这钱赚得太容易了。”

无处不在的卖课广告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商家的嗅觉极为灵敏。高考前后,网络上关于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广告比比皆是。

这些广告目标明确,直击家长痛点,报价各不相同,有100多元的入门级教程,几百元的学习卡,也有数千元甚至上万的“一对一”咨询。

短视频平台是售卖这类课程的主要阵地,很多短视频都在引导用户下单,一些直播间也反复介绍2024年高考最新政策,高考志愿报考规则以及如何避免退档滑档等问题。

尤其是高考结束后,这类直播间更为火爆,在线人数通常有几千人,而且互动频繁,不少家长都在评论区积极提问,主播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简单作答。

有的主播在直播间里强调,“报不好志愿相当于没考好”,“选错专业就得回去复读”;有的主播定称,“志愿填报太过复杂,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就会踩坑”,“只有关注老师,进群学习,才能避免出错”。

也有直播间会免费发送一份号称“全是干货”的“内部资料”,引导家长进入粉丝群,之后用另一套带有恐吓或煽动性的话术,进一步刺激家长,直到家长掏钱买课,成功实现从用户到客户的转化。

《听筒Tech》近日咨询了几家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均表示,“先交费,再详细解答。”其中一家机构的一对一咨询收费3999元,客服还强调,先交费,后服务。

随后,《听筒Tech》尝试加入了两个填报高考志愿的群,在群里,有客服告诉大家群学习规则,也有所谓的“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在群里推送资料。

这些资料看上去“大而全”,会分析高考学子面临的升学压力和教育环境,也会强调报考志愿对孩子升学、就业以至于一生都很重要。一边给家长制造焦虑,一边引导家长不仅要进群学习,还应该接受一对一的咨询。

在《听筒Tech》进入的另一个群里,每天会有一小时的直播,自称“高考志愿规划师”的主播会详细讲解报考志愿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直播主要就是两个意思:一是家长要认真对待志愿填报,不能因自己的疏忽误了孩子的一生;二是劝说家长购买一对一咨询服务,并称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此群推荐的课程有三种,第一种是最基础的课程,家长花300元可进群学习;第二种专业课程,学习资料和直播相结合,售价1999元;第三种是一对一咨询服务,售价5999元。

除了短视频和直播间推荐的这类在线课程外,现在还出现了基于AI技术的类似“高考志愿填报导航系统”,家长可以购买基于这类系统的“志愿填报卡”,价格大约一百到五百元,考生输入个人信息后,系统会智能匹配符合该学生的报考院校。

如果家长不想深度参与报考志愿的各类专业课程,选择购买这类“志愿卡”是一个更为简单,也更加省钱的方式。

不过,也有人表示,“志愿卡”这种方式用处不大。一位在抖音直播间购买了198元志愿卡的高考家长对《听筒Tech》表示,交钱之后,对方就只给一张卡,“其他什么也不管,让自己去看。”

在这名家长看来,“志愿卡”给出的方案基本没有参考价值,“还不如现在一些免费的AI软件好用。

有媒体报道,这两年很多短视频账号及私域社群有大批玩家对“志愿卡”进行分销,其中不乏此前做短剧、做网文推广的流量型玩家,也进场分一杯羹。

互联网巨头也没有错过这样的机会,阿里旗下夸克、百度、腾讯、网易有道、知乎等也有相关AI志愿填报业务,抖音今年也开通了志愿填报入口。

除了线上服务,还有一些线下机构也在为家长提供志愿填报的咨询服务,这类机构主要结合当地生源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而且可以提供面对面服务。

有些家长会选择这类线下机构,比如前文提到的湖北考生家长王先生,就更相信线下机构的服务。

警惕“高价志愿服务”骗局

每年都有高考,每年都有家长为填报志愿而焦虑,但今年家长们的焦虑似乎更明显,填报志愿的生意也更火。

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高考竞争更激烈。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而且首次突破1300万人大关。而本科招生名额预计只有大约450万个,本科录取率约为33%。

同时,从2021年开始,全国有八个省份实施了新高考改革,志愿填报规则有所变化。今年,一些地区新高考改革后,从文理分科变成“3+1+2”选科,教育部也有新规定,从今年高考开始,要求大学在理工科专业招生时,必须“物化双选”。

在学科和专业组合越来越灵活的背景下,志愿的填报规则也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而短视频和直播的大火,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志愿填报这一商机,并不断营造家长焦虑的氛围,带火了的这门生意。

如被称为“高考志愿填报师”的张雪峰今年夏天就很“抢手”,据媒体报道,今年高考前,他旗下的“峰学蔚来”APP上,17999元的圆梦卡和11999元的梦想卡被抢空。有媒体测算称,一场直播下来,3小时销售额高达2亿多元。

但家长真的需要掏钱才能报好志愿吗?这些高价课程真的能帮到家长和考生吗?

花费了两万元的李哥便直言,即便是上了一对一的课,他对孩子如何报志愿还是很迷茫,“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有我们的考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报志愿。”‍‍

林先生去年花两千多买了这类一对一咨询,他对《听筒Tech》直言,这类课程只能让家长对学校、专业和报志愿有基本的认知,但并不能为家长决策,而且这此服务看似专业,但往往忽略了考生本人的兴趣和意愿。

由于林先生的孩子对城市有自己的选择,最终没有按咨询方案报志愿,“两千多块钱白花了”。

在林先生看来,家长如果对孩子报志愿很上心,可以花较少的钱买一些资料看,也可以听一些免费的课,用不着花大价钱买这些咨询课。

另一名家长刘先生认为,这类业务都赶在高考前后这段时间,所以这些服务机构不可能为家长提供太过深入的服务,也不可能在一个客户身上花费太多时间,为了服务更多家长,赚更多的钱,他们做不到真正的个性化服务。

刘先生的孩子高考成绩和另一名同学相差几十分,但他们选择的机构在给两家提供一对一咨询后,给出的志愿方案居然相差不大,刘先生提出意见后,该机构工作人员仍坚称自己的方案是合理的。

由于一年只有很短时间做这类业务,很多机构不会养很多全职“填报师”,业务太多时,这些机构要么采取订单外包的方式,要么紧急招聘“临时工”。

有业内人士对《听筒Tech》透露,有些机构宣传的时候,都是讲师出面,但最终提供服务的,大多是临时培训上岗的实习生。

此外,这些机构和讲师的专业性也存疑,网上的讲师们都宣称自己曾在大型志愿填报机构有过从业经历,都强调自己入行时间久,服务过的学生多。但这些资历的真实性,家长无从得知,也来不及考察。

对于不少主播自称的“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高级志愿填报师”,在业内看来,这些头衔"水分很大”。2023年6月,教育部曾发文提示,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不要迷信所谓高价、天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实际上,不少人都在反对这种贩卖家长焦虑的生意,认为这类课程收费偏高,有“割韭菜”的嫌疑。6月27日晚间,微博电台的“黑猫夜话”直播主题,就是“警惕这些高考志愿填写骗局”。

关于志愿填报服务方面的投诉也很多,截止6月27日晚点10点,黑猫投诉上就有374条关于“报志愿”的投诉数据,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错误填报导致滑档等问题上。

一位大学教师对《听筒Tech》表示,报考志愿,还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忌盲目冲动消费,且教育部推出的阳光志愿服务,就能基本能满足高考报志愿的需求。

面对各类的高价“志愿服务”,家长们真的要擦亮眼睛,不要上当。

(文中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 1、《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是救星还是贩卖焦虑?》,来源:《新京报》;
  • 2、《1万8的志愿填报:钱可以花,话不能全信》,来源:《定焦》
本文系作者 听筒Tech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高考填报志愿也是真是太难了

    回复 6月30日 · via android
  • 填报志愿真的是个技术活儿

    回复 6月29日 · via pc
  • 填报志愿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选择

    回复 6月29日 · via h5
  • 花2万填报高考志愿是智商税。

    回复 6月29日 · via h5
  • 分数才是硬指标儿啊

    回复 6月28日 · via h5
5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