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刘汉元:聚焦科技研发创新,加速打造能源“新质生产力”

围绕刘汉元两会期间的建议来看,要打造能源“新质生产力”,一面是修炼好“内功”,另一面也少不了储能等“外围”要素的重要支撑,这也是刘汉元多次在两会建议中提及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的根本所在。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公司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汇”。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聚焦至新能源产业,如何打造能源“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绿色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光伏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围绕刘汉元两会期间的建议来看,要打造能源“新质生产力”,一面是修炼好“内功”,包括高纯晶硅技术的不断进阶、电池技术的持续创新突破,以及企业数字化、园区智能化等;另一面也少不了储能等“外围”要素的重要支撑,这也是刘汉元多次在两会建议中提及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的根本所在;此外,战略上来看,更要坚定“穿越光伏市场底部”的信心。

聚焦新质生产力修炼好“内功”

新质生产力强调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这六大产业;未来产业主要包括6G网络、可控核聚变、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

显然,在“新质生产力”战略定义下,新能源产业作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再次被推上新的战略高度。

“近年来,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依托技术、装备创新实现蓬勃发展,正在改变对传统化石能源资源的依赖,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注入强劲新动能。”刘汉元表示。

具体到数据上来看,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0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2.7%,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3万亿千瓦时,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1/3,已经成为能源安全供应和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

2023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约216GW,同比增长147%,占新增电力装机的60.7%,相当于2019-2022年四年新增装机总和。光伏制造端产值超过1.5万亿元。光伏已成为我国在全球最具竞争力和话语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高端制造的一面旗帜。

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刘汉元表示:“中国光伏产业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来自全球的激烈竞争。十多年前,中国光伏产业处于市场、核心原材料和核心技术‘三头在外’的境地,发展过程中接连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和美欧‘双反’冲击,一度陷入发展瓶颈。此后,中国光伏企业不断创新,助力产业规模壮大、技术迭代,推动我国光伏产业从仰视、难以望欧美同行的项背,到一路追赶,到并跑,再到全面超越,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第一大国,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以通威集团为例,科技创新发展始终摆在集团发展的首要位置。通威旗下永祥股份自主研发的“永祥法”目前已应用到第八代,产品关键性杂质元素纯度达11个9,产品纯度已达到电子级水平,全面满足P型和N型单晶硅料的需求,半导体电子级硅料已实现海外出口,实现了高纯晶硅“中国智造”。

在电池片生产及组件环节,市场侧也不断验证着通威的创新实力,据InfoLink今年2月份发布的2023全年电池片出货排名,通威连续七年蝉联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一,同时高效组件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

显然,以通威为代表的一批批光伏企业,正在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发力点,用行动践行创新突破,保持全球光伏技术研发先进性,助推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增强。

刘汉元表示,展望未来,瞄准“30·60”双碳目标,在成本上,光伏在所有的可再生能源中已取得足够的领先优势,会成为一半以上到2/3的未来一次能源的来源,并成为真正主流的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护航大将”储能不能“掉队”

新能源在前面“狂奔”,作为“护航大将”的储能绝不能“掉队”。

如何才能保证储能不掉队?在刘汉元看来,大力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是破题端口。今年两会期间,围绕储能的建议不少,其中刘汉元也再次为储能的发展建言献策,具体而言,他的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驱动力度,补齐历史“欠账”,跟上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大规模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尤其是距离负荷中心近、建设周期短的中小型离河抽水蓄能项目。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同步甚至适度超前于电网的改造升级。同时,继续开展抽水蓄能站点勘测工作,强化优势资源储备力度。

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支持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的投资和建设,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储能业务,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储能面临的问题。鼓励并推动部分局域网、微网、自备电网率先实现发储用一体化方案解决。

三是建议加快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快车网互动技术研发,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与电网协调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引导车主参与智能化有序充放电,推动电动汽车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电网储能服务。

综合来看,上述建议主要基于新能源以及储能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需求等展开。刘汉元大力提倡发展储能背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储能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

刘汉元表示,随着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电力负荷持续增长、电力系统峰谷差逐步加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到2035年,我国电力系统最大峰谷差将超过10亿千瓦。

电力系统峰谷差的加大,不仅会提高投资成本、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电网安全造成冲击等。何解?储能产业能大力解决相关问题。

据悉,储能技术通过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需要时利用,可以实现“削峰填谷”作用,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问题,减少“弃风弃光”情况发生,维持电网稳定运行。

具体到各类储能方式来看,抽水蓄能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事故备用等多种功能,是目前最成熟、度电成本最低的储能技术,兼具使用寿命长、转换效率高、装机容量大、持续放电时间长等特点。

据了解,抽水蓄能的能量转换效率在75%左右;抽水蓄能电站坝体可使用100年左右,电机设备使用寿命在50年左右。目前抽水蓄能度电成本在0.21-0.25元/kWh,低于其他储能技术;如采用小水库方案,且合理增加每日充放电次数,抽水蓄能度电成本可降低到0.1元/kWh左右;同时,其投资成本也是远低于普通水电站。

优势之外,抽水蓄能发展速度慢也是亟待加大力度推进的原因之一。“制约我国抽水蓄能发展的最核心问题是电价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回报机制。此外,建设周期长,生态环境及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审批困难等也是制约因素。”刘汉元指出。

事实上,我国抽水蓄能站点资源并不稀缺,2020年12月启动的站点普查共筛选出资源站点1500余个,总装机规模达1600GW,且分布较广。此外,我国常规水电站改造资源也很丰富,总装机规模达到422GW,是已建成抽蓄电站规模的8倍多。

因此,刘汉元表示,通过对梯级水电及不同规模的常规水电进行改造,可形成混合抽水蓄能电站,不仅改造周期短、投资小,还能提高现有电网利用率,是未来抽水蓄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刘汉元同时指出,与抽水蓄能相比,锂电池等新型储能也具有一定优势,比如系统效率高、响应速度快、选址灵活性大、建设难度低、建设周期短等特点。目前,锂电池储能的系统建设成本已降到1000元/kWh以内,且电池价格还在持续降低,未来不久锂电储能的度电成本或可降到0.1元/kWh左右,同样具备大规模应用的经济性。

综上,刘汉元认为,未来,储能所扮演的角色绝不能与现在进行简单类推类比,今天的配储只是偶尔调用甚至从来没有调用,今后的储能应当成为智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中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发电端与用电端之间的平衡,成为市场机制下的一项重要产业。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