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顶部

理想狂揽千亿营收,苹果放弃十年造车计划,汽车行业投资逻辑有何新变化?|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看数据、读政策、说大盘、观中概、盘个股、挖热点。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特邀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对上周A股市场进行了复盘,探讨了理想汽车2023年业绩强劲的原因,高合汽车是否能走出经营危机,苹果为何放弃电动汽车项目等汽车行业热点话题。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2.26-3.01)

上周,沪指周涨0.74%,深成指周涨4.03%,创业板指周涨3.74%。上周,北上资金净买入235.45亿元;南下资金净买入91.89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半导体、家电行业与汽车整车行业;南下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能源行业、电信服务行业、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北上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中富电路、艾迪药业、金刚光伏、金桥信息与固高科技。南下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理想汽车、兖矿能源、中国电信、百济神州与新秀丽。

上周港股两大指数走势分化,恒生指数周跌0.72%,恒生科技指数周涨2.60%。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涨跌不一,道指累计下跌0.11%,标普500指数上涨0.95%,纳指上涨1.74%。

上周沪深两市有2只新股上市,其中肯特股份上市首日涨幅达到258.62%;港股在上周没有新股上市。

上周A股走势回顾

《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介绍,2月,三大指数终结月线六连阴。整个2月,沪指累计上涨8.13%,深成指累计上涨13.61%,创业板指累计上涨14.85%。收复了1月失地。

之前讲过,投资者信心恢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上证指数要站稳3000点,上周一(2月26日)和周三(2月28日)调整,上周二和上周四阳包阴,上周五蓄力上攻。

2月26日对5日线进行了一次回踩,第二天又再次站上3000点。

2月28日,三大指数高开低走,成交额在开盘之后持续放大,午间收盘两市成交额已达8888亿,全天收盘成交额超13000亿,创两年高位。尾盘三大指数突然加速下跌,多只微盘股跌停,板块几乎全线飘墨。对于2月28日的下跌,有几个原因可以关注:

1、本轮从2635低点开始,已经回调了近400点,在3000点重要关口,获利盘存在出逃了结冲动,筹码结构需要重新清洗。

2、市场有两则关于量化的传闻,对于微盘股影响较大。一是“之前暂停的量化策略恢复”的消息,不过据媒体求证,业内人士表示并未听说此事,也未接到相应通知。另外一个传闻是券商收紧了DMA业务,只允许私募自营的资金运作,募集的资金将逐步清退(合约到期之后不能再续),DMA业务杠杆比例不能超过1:1。据券商中国报道,午后陆续有机构证实,确实接到通知,后续不能新增DMA策略规模。DMA资金的清退,短期对微盘股流动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3、包括克来机电、亚世光电在内的多只高板股出现断板,高低切换的过程中,对市场情绪产生一定影响。

4、2月PMI即将公布,市场在等待宏观数据表现来决定后续风格。

2月29日,北上资金净流入214.45亿元、净买入166.04亿元,推动指数再回3000点。半导体及元器件、计算机应用、通信设备等大科技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领先,市场赚钱效应明显。

3月1日,上证指数向上高开,全天在5日线上方运行,消费电子、CPO、充电桩、液冷服务器等主题板块全天强势。在北上资金全天净流出的情况下,三大指数却均实现了上涨,一方面显示了市场信心在逐步恢复,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主线板块的强势。

监管对于DMA的监管在持续加强,2月28日提前释放量化赎回抛压,同时放量进行筹码结构调整,也有利于后续走势更加稳步。经过前期的持续拉涨,目前板块普涨行情预计将告一段落,本周重点关注重要会议期间的主题投资机会,寻找年度新主线。

随后,车铭德指出,流动性方面,美国宏观数据不错,美联储降息时间仍有不确定性,但是有增量资金预期:从后续资金面来看,北上资金之外,市场也有望迎来新的资金持续入场。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联合投资的规模500亿的私募证券基金又有进展,2月27日,新华保险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申请投资试点基金的议案》,此前中国人寿股东大会已先通过该项目。

此外,中信金融资产2月28日公告称,该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委托中信建投设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的决议。此次中信建投资管计划的委托资金规模不超400亿。1月26日,中信金融资产还与中信证券签订了类似的合同。此次中信金融资产向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两家委托的资金合计不超600亿元。

随着这些长线资金入场,高股息概念股还是值得关注。

3月1日,国债市场也出现走弱,早盘30年国债期货全线大跌,最大跌幅达到0.8%以上,10年期、5年期、2年期主力合约也同步下跌。由于对经济走弱的担忧,近两年大量的资金进入国债市场,但1月以来包括社融数据、M1在内的部分宏观数据有所改善,上周五公布的2月制造业PMI为49.1%,虽然仍处于收缩区间,但是考虑到春节假期影响,整体符合预期,另外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50.9,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如果后续宏观数据能够持续改善,则有助于推动更多债券市场资金进入股市。

富时罗素指数公司上周公布全球股票指数半年度指数审查报告,报告显示,将新调入A股76只,调出1只,本次调整后,富时中国A全指(互联互通)成份股数量将从目前的1898只增加至1973只,根据近日市值计算,A股占富时罗素新兴市场指数市值将从约5.71%增加至约6.18%,这会带来更多被动跟踪指数的资金。

理想汽车成为第一家营收超千亿的新势力品牌,业绩发布后股价大涨。近几日刚上市的Mega,也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过去五年,理想汽车净亏损累计超过64.5亿元。可以说2023年理想汽车把5年亏的全赚回来了。为何理想可以在2023年实现盈利?相比其他同行来说,理想有何优势?

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指出,千亿营收,百亿净利,理想2023年的业绩着实亮眼。营收达到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净利润达118.1亿元。2023年理想的发展是超过很多人预期的,甚至也超过了企业本身的预期,年交付量37.6万辆的成绩不仅超出了2023年初制定的30万辆目标,也超过了后来调高的36万辆的目标。23Q4时,在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中,理想市占率达16%,位居国内品牌第一。

吴吞认为,理想的销量大增和“L系列”的大获成功以及其专注于家庭高端用车的定位有关。过去很多车企还有车评人并不看好混动汽车(混动主要分为插混、油混、增程。其中油混上蓝牌,比纯燃油车省油;插混和增程上绿牌),增程在过去也不被看好,因为增程汽车的发动机严格意义上来讲只能称为“发电机”,技术含量没那么高,但该观点其实只是从技术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产品和用户角度出发。

不看好混动汽车是因为从长期视角来看,当未来电动汽车技术足够强、电池续航足够长、快充足够快之后,纯电汽车的优势肯定更加明显。

但是这个未来是多远的未来呢?

吴吞表示,这种情况其实有点儿类似充电宝,过去很多人不看好充电宝这个行业,因为长期来看这个行业必定是要被淘汰的。当手机续航足够长、快充足够快,能够实现几天一充电之后,充电宝的需求就会很弱。但现在来看这个未来不仅还没到来,反而充电宝企业还成功上市了。

吴吞坦言,目前来看,在经历过公共充电桩排长队、自购小区停车位、自建充电桩等各种痛苦之后,增程式汽车变得“真香”了。

另一方面,相比一般车企,理想更关注用户,也非常懂自己的核心用户群体,这或许和李想汽车之家的创业经历有关。同时,理想也非常聚焦,一直聚焦高端家庭用车的定位,理想汽车的前身就叫车和家。吴吞举例,一般车辆最舒服的位置都是后排老板座,但是理想最舒服的位置却是副驾驶,因为副驾驶基本上是家人坐的最多的地方,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所以理想汽车的试驾转化率是行业内首屈一指的。从家庭高端用车的角度,理想L系列确实很成功。

更难得的一点是,过去一年理想的毛利率稳中有升,四个季度分别为20.4%、21.8%、22.0%、23.5%;2023年全年毛利率达到22.2%,高于2022年的19.4%。在去年的行业背景下,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因为从去年3月开始车企就开始打价格战,降价对毛利率的影响很大,特斯拉这几年频繁降价,其毛利率已经从2022年末最高时期的25.6%,下降至2023年Q4的17.6%。虽然很多车企当时都出台了保价协议,但没过多久也没抗住,还是降价了。相对来说,理想车型的价格比较坚挺,直到去年8月才开始推出一系列的优惠,且优惠幅度基本在2万元以内。在价格战白热化的背景下,理想毛利率能创下新高很不容易,另一方面也说明理想的成本控制能力很强。直到今年开始,理想降价幅度才开始加大,L系列优惠近3.5万元,主要是为了给新车型让路,L系列即将迎来年度改款。

此外,2023年理想唯一没有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MEGA的上市,MEGA是最近几天才上市的。这款MPV售价55.98万元,虽然很多人不看好,但吴吞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的。一方面,按中国车企的习惯做法,很多时候发布一款高价车型/首发限定版是为了抬高定位和吸引眼球,之后走量的车型都是相对低价的。比如高合(X售价80万元、Z售价60万元、Y售价40万元)、极星都是如此,再比如去年发布的坦克700,首发版本售价70万元,之后走量的版本起售价则是42.8万元。

此外,吴吞表示,高端MPV是有需求的,最典型的就是丰田埃尔法,来到国内后就疯狂加价,国产汽车在这个领域相对空白,目前除了理想MEGA只有腾势D9。就好像以前丰田霸道、酷路泽在国内疯狂加价,但现在很大一部分市场已经被坦克500取代了。

龙年刚开工,造车新势力之一的高合汽车便陷入停工停产风波,虽然网传长安汽车洽购高合,但随后几天这个消息被长安汽车否认了。您如何看待高合汽车?高合汽车能走出这次的经营危机吗?

吴吞指出,高合现金流断裂主要还是因为卖的太贵了,售价和目标群体不符。高合X售价80万元、Z售价60万元、Y售价40万元。并且高合机甲风的设计还有高调的开门方式可能年轻人会比较喜欢,但有这个消费能力的年轻群体就更少了。

吴吞表示,高合X售价80万是可以理解的,一般车企第一辆车都是炫技作品,威了提高品牌定位和知名度。比如特斯拉roadster和蔚来ep9都是要下赛道刷记录的,再比如极星1售价145万元,在当时也是备受关注,但到了极星2首发就40万元了。

吴吞指出,网上有一些讨论高合性价比的评论,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穷人才讲性价比,高合就是有钱人的玩具”的言论。如果这真的是高合的定位的话,那就不要谈什么走量车型,也不要谈稳定的现金流了。

上周,苹果宣布取消探索了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项目,将团队转向生成式AI。苹果此举震惊了全球产业链,这么做的原因为何?您认为苹果具备造车的实力吗?

吴吞指出,乔布斯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苹果更关心的是在某一特定类别中成为第一,而不是成为第一个。”苹果的传统是做出行业最头部的产品,然后获得极高的利润率,苹果可能是在造车行业看不到这一希望所以放弃了。苹果目前的毛利率接近45%,而特斯拉毛利率最高的时候也只有25.6%。

对苹果而言,为了汽车业务做出大量投入,反而拖累自己的利润、现金流是一件不太划算的事情,更何况现在诸多科技企业都在all in AI,苹果更应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且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也离不开AI的发展。苹果此次解散汽车团队,2000多名员工中多数人会被调到生成式人工智能部门。在未来,也许会殊途同归。

吴吞称,尽管苹果没有推出过汽车产品,但十年来一直被诸多车企当做假想敌。

2014年,苹果成立从事自动驾驶研发的“泰坦”部门时,时任大众CEO的赫伯特•迪斯曾表示,苹果给大众带来的挑战将比丰田等传统竞争对手大得多。

2016年,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谷歌,而是苹果公司”。

2021年,李斌也曾表示蔚来短期内对标BBA,但长期来看主要竞争者是苹果。

此次苹果停止造车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马斯克打了个“敬礼”和“抽烟”的表情。

李想表示,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苹果的必争之战。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

雷军表示震惊,顺便为小米打广告。

吴吞表示,苹果的退出对行业风向影响还是很大的,苹果是科技企业涉足汽车行业的先行者,而国内很多科技企业造车也参考了苹果当初的决定。如今国内进行的如火如荼,苹果的退出让科技企业造车的前景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此次由比亚迪发起的新一轮“降价潮”愈演愈烈,2月27日,已经售卖了近3年的极氪001迎来中期改款,在总成本上涨了5万元的基础上,全新极氪001整体售价不增反降。面对一众在价格战中厮杀的同行,将于今年上半年问世的小米汽车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吴吞认为,前几年车企打的是“晋级赛”,需求旺盛、政策友好、投资充裕,产品做的不错就能有一席之地;而去年开始就进入了“淘汰赛”,掀桌子式的降价,现金流不行的就要被淘汰;未来则可能是“全明星赛”,只剩几家最优秀的车企比拼。

为什么比亚迪秦最先大幅降价,网友开玩笑说是因为“秦扫六合”。正经来说,一方面是因为碳酸锂的价格大幅下降,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则是销量带来的规模效应,也降低了比亚迪的成本。竞争对手不跟随价格战的话,只能被迫交出市场份额,跟随的话,现金流差的车企直接“原地去世”。

为什么这个时候纷纷降价,尤其是低价车型降得最狠。吴吞认为,是因为新能源购置税的减免政策快调整了。今年6月1日起,不符合技术要求(续航里程、电池容量等指标)的新能源车型将不再享受购置税减免。

感觉雷军现在也很难办,因为小米首批su7的成本不会很低,一方面没有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雷军也提到了“电池特别特别贵”,确实特别贵,因为是在锂矿大幅降价之前买的……而且是首款汽车,销售难度不低,如果不给首任车主相当幅度的优惠,谁愿意当“小白鼠”呢。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华晨中国考虑出售其合资公司华晨宝马25%股权。据悉,包括一汽集团等多家中国车企已参与有关华晨宝马股权的初步谈判,目前谈判正在进行中,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华晨中国为何要出售宝马股权?宝马今后将会怎样?

吴吞介绍,华晨宝马在国内占据了广阔的市场,BBA在国内的合资品牌有:北京奔驰、华晨宝马、一汽奥迪、上汽奥迪(生产A7L和Q5e-tron),其中最受消费者认可的就是一汽奥迪和华晨宝马。一汽奥迪的车主从不抠标,因为早期的官车形象就是一汽奥迪而不是进口奥迪。华晨宝马也是凭借过硬的质量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宝马在全世界有31个生产基地,其中德国柏林本部排名第一,华晨宝马的沈阳铁西工厂排名第二,所以国产宝马质量很可能比进口的要好。

华晨和宝马的合资公司是华晨最核心的资产,几乎贡献了全部的净利润。华晨想要出售股权可能也是不得已之举。华晨今年问题缠身:贪腐问题、巨额债务、自主板块薄弱。

自1999年至2019年,华晨前董事长祁玉民利用职务便利,在借用资金、承揽业务、取得经营销售权等方面先后为39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1.33亿余元。

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截至2022年6月1日,共计6029家债权人向华晨集团管理人申报了债权,金额合计577.18亿元。还有债权人未申报债权(账本记录在案),共计132.94 亿元,以及无须申报的职工债权,共计7.86 亿元。华晨集团总负债额合计高达约718亿元。

吴吞认为,未来宝马很可能会独资,之前宝马和华晨合资也是因为以前对外资的限制,现在放开了,特斯拉就是一个标杆。2018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将放宽中国汽车行业外国股权限制,此后没多久,华晨汽车便将手中25%的合资公司股权作价36亿欧元出售给宝马,华晨宝马成为中国第一家打破中外50:50股比的合资公司。2022年2月,宝马集团在华晨宝马所持股份正式变更为75%。

另外,根据媒体报道,一汽还有长城汽车对这部分股权也挺感兴趣的,一汽有和奥迪合作成功的先例,长城之前也和宝马合资了光束汽车,生产电动mini cooper的项目,他们或许也有可能取代华晨与宝马合作。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消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内容运营编辑雨朦)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