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刚满一周年,百果园集团股价就崩了!两天市值缩水超33亿

刚进入2024年,百果园集团就迫不及待地给外界画了一个千亿级的大饼,计划用十年时间,实现千亿GMV。
  1. 图源:视觉中国

图源:视觉中国

继昨天股价大跌后,1月17日,百果园集团(02411.HK)延续了前一日的颓势,好在跌幅有所收窄。

1月16日本是百果园集团上市一周年的日子,不曾想公司股价却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日子里迎来闪崩,盘中跌幅一度达33.17%,报3.7港元,创上市以来最低价。虽尾盘有所回升,但收盘仍大跌30.17%,单日市值蒸发约27.33亿港元。

截至今天港股收盘,百果园集团股价报收3.78港元,跌9.57%,成交额为3223.25万港元,当前公司总市值约60.05亿港元。

对于百果园集团前一日的股价暴跌,曾有业内猜测或与公司股东解禁有关。据悉,在上市之前,公司曾引入香港百嘉达、南通道森和个人投资者叶荣钜基石投资者,三者累计认购1.5亿港元。根据分配结果公告文件,基石投资者的禁售截止日期为2024年1月16日。

针对股价异动,百果园集团相关人士对外称:“股价波动属资本市场正常现象,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公开信息显示,百果园集团成立于2001年12月,主营业务为销售水果以及果干、果汁等果制品。目前公司还通过手机应用(APP)及微信小程序分销其他大生鲜产品,包括蔬菜、肉类及海鲜、粮油及乳制品。

钛媒体APP查阅资料发现,百果园集团一直都有“壮志雄心”,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验证。

早年间,百果园集团运营主要以加盟的轻资产模式,加上公司走的是精品水果路线,导致水果存在高损耗、高物流费等问题。为了打通上下游,百果园集团将希望寄托于经营模式的改变上,拟通过自身的规模优势,布局全产业链,来解决行业的痛点。

在种植端与果农合作,推进产品的标准化;还通过品牌赋能、数字化建设等手段,减少水果的分销环节和损耗。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公司运营变成了全产业链的重资产模式,成本压力剧增。

公司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百果园集团的销售成本分别为80.99亿元、80.46亿元、91.33亿元,稳定占销售总成本的95%左右。销售成本过高,压缩了百果园的盈利空间。

2021年和202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2.9亿元、11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亿元、3.23亿元,毛利率为11.24%、11.62%,净利率为2.19%、2.71%。

为此,公司只能通过压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挤利润,终于在2023年上半年,将净利率做到了3.98%,较往年同期有了一定提升。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62.9亿元,同比增加6%;净利润为2.6亿元,同比增加34%。

此外,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水果零售商,百果园集团已在全国拥有数千家门店,但公司并不满足于此。

早在2015年,百果园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就曾放出豪言:要通过5年时间,将门店数量做到1万家,年销售规模做到400亿元。但截至2023年上半年,百果园的门店数量仅为5958家,其中加盟门店和自营门店分别为5945家和13家,预计全年有可能突破6000家门店。

在2023年的中期业绩会上,余惠勇重提万店计划,目标达成时间为2027年。更长远的目标是,到2042年开店3万家。

进入2024年,百果园集团再次“画饼”——计划用10年时间,实现千亿GMV(成交总额),并主动披露了3个“三年计划”,聚力发展集团的零售、“To B”、品类事业,同时开拓国际化业务。

余惠勇表示,如果仅靠零售,理想状态下,百果园集团最多能实现10%的市场份额,而剩余的9成市场中,至少有70%为“不具备全品类供应链、实现端到端采购”的小“B”业务,这些将是百果园集团To B业务布局的重点。

对此,百果园表示,若十年规划顺利推进实施,将有助于实现“品质首选、全球领先、全球果王”的战略目标,最终成为全球领先的农业生态科技型平台公司。(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邓皓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