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上市,科大讯飞的医疗AI能撑起来吗

钛度号
从一年连续融资6次超8亿,到上市即破发,医疗AI行业变天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财经大健康(ID:CaijingHealth),作者 | 赵天宇、辛颖,编辑 | 王小,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在AI医疗行业,冲击港股IPO的队伍里再添一员。

2024年1月10日,科大讯飞披露,控股子公司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讯飞医疗”)拟分拆至香港联交所上市。

在分拆后,讯飞医疗依然会是科大讯飞的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一事不影响公司的控制权。公布分拆上市计划次日,科大讯飞(002230.SZ)收涨3.6%。

财经∙大健康就医疗大模型落地应用场景预期等问题询问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疗分拆IPO刚披露,关于经营发展和财务等信息目前暂不方便对外透露。

医疗AI行业在2020年前后经历过一个头部企业融资暴涨的黄金期,当时融资额动辄以亿元计,甚至有企业一年就能连续融资6次达8.5亿元。彼时医疗AI企业纷纷谋求赴港上市,但此后热烈的氛围迅速回落。

积极筹备上市的讯飞医疗,面临的情况是增收不增利,它会是港股投资者青睐的下一个对象吗?

做AI医疗,哪有不亏钱的

三年间,讯飞医疗合计亏损2.76亿元。

2020年至2022年,讯飞医疗的营业收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3.21亿元增加至4.94亿元;净利润2020年为761.39万元,其后两年亏损且规模逐年扩大,2022年亏2.04亿元。

即将分拆医疗板块的科大讯飞,以AI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落地为主业。以2022年年报来看,医疗业务的业绩贡献较低,仅占总营收的2.48%。

讯飞医疗成立于2016年5月,主营业务是人工智能医疗解决方案。从科大讯飞在医疗领域发布过的AI产品看,涉及疾病预警、早筛、诊断、诊后与慢病管理等医疗全流程,有面向居民的“讯飞晓医”, 面向医生的“智医助理”。

在2023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的营收、净利润表现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滑。对于净利润的下滑,公司表示是因2023年在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等方面坚定投入。

医疗核心大模型产品是“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 讯飞医疗总裁陶晓东表示,该产品拥有亿级医学数据。目前此款大模型已应用到“讯飞晓医”。从功能上看,“讯飞晓医”对标的是全科医生。

另一款产品,“智医助理”,截至2023年8月31日,此产品服务于3万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协助医生完成规范电子病历,进行智能辅助诊断。

本次赴港股分拆上市后,讯飞医疗将拥有独立融资平台,并深耕主营业务。讯飞医疗的经营业绩,依然会同步反映至科大讯飞的整体业绩中。

医疗AI概念新,但赚钱难,不独讯飞医疗一家。

与讯飞医疗成立时间相近,同样也走港股上市路径的医疗AI公司,比较典型的是鹰瞳科技,被称为“AI医疗第一股”。

主业是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的鹰瞳科技,一直对迈向二级市场有预期,一度计划过科创板上市,但最终转战港股,2021年11月完成赴港上市,发行价是每股75.1港元,首日即遭遇破发。

至今两年多,鹰瞳科技的市值大幅缩水。截至2024年1月10日收盘,该公司股价为每股11.12港元。

这家公司属于港股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板块,2023年上半年,亏损4101.7万元,较上年同期已经有所收窄。

一个高度依赖融资的行业

讯飞医疗和那些未能盈利的AI公司一样,在2024年最重要的是证明大模型能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

一些科技公司创始人做出了一个颇为相似的预测:2024年大模型会在实际应用层面上有所突破。

这也意味着大模型从拼速度、拼数量,转向拼应用、拼质量。

从融资看,这也是必要的转折。过去一年,资本方对AI行业的投资态度已趋于谨慎。有投资机构人士向财经∙大健康表示,该机构有团队专门看AI大模型领域,2023年看下来其实没有几家融到钱,这个领域想要做出来东西,需要融非常大一笔钱方能支撑。

很大一个原因也在于,一些AI企业盈利模式不清晰,商业化落地难。这加大了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担忧,降低了投资意愿。

一家布局生成式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在2023年年底向财经大健康介绍,“受医疗反腐对行业的影响,我们融资进行到2023年后半年暂停了,公司将研发资源转向其他项目”。目前其重新启动和医院合作,前期主要是以课题形式合作。

在医疗AI领域,各家公司非常渴求融资,也经历过外部融资环境的起伏。2020年左右,头部医疗AI公司正值融资的黄金期。彼时,刚获三类证的数坤科技,在6月完成2亿元B1轮融资,仅时隔两月,8月再次获得2亿元资本注入,两个月内完成4亿元融资;推想医疗在2021年完成D轮融资,总金额近9亿元。

这就助推了2021年医疗AI公司的赴港上市潮,那年至少四家公司递表冲击“第一股”,但只有鹰瞳科技IPO成功。

当热潮渐冷,部分公司不得不辗转于资本市场之间,至今未能实现IPO。如科亚医疗、推想医疗、数坤科技三家赴港IPO均未果。

科亚医疗2019年、2020年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和医院合作的科研服务,而该公司的核心产品——“深脉分数”医疗AI产品,没有产生任何商业化营收。这款产品用于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可快速判断冠脉狭窄是否会导致心肌缺血。

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公司, 2019年和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16.7万元、70.9万元,而相应的净亏损分别高达5392.5万和4.874亿元。能坚持下去,靠的是融资能力, 2020年其连续融资6次达8.5亿元,从B轮直抵Pre-IPO轮。

一众公司纷纷告亏的原因在于,医疗AI产品的商业化进程难,且审批繁琐。一款医疗产品从申报到最终过审,据灼识咨询称,通常需耗时一至两年方可进入定价项目目录。

从拼噱头到看实绩

“即便AI在医疗领域的渗透已经是确定性的趋势,有着广大的前景,但当下中国的AI医疗仍处于低谷期,要突破这个局面,关键还是看谁能掌握数据。”高特佳投资副总经理于建林对财经∙大健康分析。

庞大的医疗数据分散在一家家医院闭环管理的机房中,少数分散产业链条中的其他机构,因此合作医院的数量,已经成为公司产品介绍中必备的词条。

财经∙大健康调研发现,目前各家医疗大模型和医院的合作多处于早期探索的阶段,大多医院只是在部分科室试用某项功能,推进中问题层出。

将医患对话直接生成电子病历,是当下最容易在医院落地的产品,其中涉及到的智能语音相关技术正是科大讯飞的优势领域。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其智慧医院相关产品已落地500多家医院。

只是在医疗领域,或许某一项技术优势并不足以打动使用者。全链条布局,是算力强大,资金充裕的大企业通行的做法。

如京东健康的“京医千询”有178家科研医疗机构、超4.3万名医生参与;百度的百度灵医大模型在已向200多家医疗机构开放体验。这些合作有利于大平台获取医疗数据,进一步完善产品。

但如同讯飞医疗目前的产品功能,大厂有趋同性,这也导致未来的竞争会不小。

财经·大健康走访多家医院的信息科,获得的反馈普遍是,需要满足细分领域需求的产品。

此前就深耕细分领域的企业,因为对医院渠道熟悉,且已有成熟产品进院,在推动信息化产品时也会相对容易。如卫宁健康在2023年推出医疗WiNGPT,一位医院人士告诉财经∙大健康,其大模型产品作为医院整体采购产品中的一环探索应用。再如,在医学影像设备企业联影,推出的“uAI+医用通才大模型”规划中,就依托了医疗影像。

达到某种程度的个性化可能是医疗信息的一个关键点。但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在医院产品复杂的需求和顾虑中,更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

当然,最终看得还是具体的场景落地。讯飞医疗总裁陶晓东也公开表示,仅仅拥有医疗大模型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应用到实际的医疗场景中。

一位企业人士已经在与产品落地探索中感受到,技术上容易上手实现的事情,可能往往不一定是医疗场景中的“疼点”。反之,临床的急切的需求,有时由于缺乏大模型开发所需的各种要素,如数据标注等,因而无法顺利进行和快速落地,因此需要产业界和医院不断磨合,共同探索适合实际情况且临床真正受用的产品。

本文系作者 精选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虽然医疗AI在2020年经历了融资黄金期,但当前面临的“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表明行业正经历周期性波动

    回复 1月14日 · via h5
  • 讯飞医疗在三年间的亏损状况确实令人关注

    回复 1月14日 · via pc

快报

更多

15:59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仍持续走高,涨幅扩大至5%

15:57

王胜任广东省副省长

15:55

花旗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在2024年第四季度应平均为74美元

15:53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下一步降低LPR、推动贷款实际利率下行可能性和必要性仍然存在

15:49

中方就加拿大对华相关限制性措施发起首例反歧视调查,商务部回应

15:48

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40%

15:4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成立商业火箭公司,注册资本10亿

15:46

中国位居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 较去年排名上升

15:42

中方宣布《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外交部介绍详细情况

15:40

德意志银行预计欧洲央行将进入更快的降息周期

15:38

瑞士央行:为了确保中期价格稳定,未来几个季度可能需要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

15:38

国防部介绍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

15:35

交易所债券市场收盘地产债涨幅领先,万科债普遍上涨

15:34

商务部:敦促美方尽快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

15:33

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应能在短期内为市场情绪筑底

15:32

瑞士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为连续第三次降息

15:32

美元兑瑞郎日内走低0.5%,现报0.846

15:31

港股大消费板块涨幅持续扩大,海伦司涨超70%

15:28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10月份有可能将会出台一些重点财政政策

15:28

商务部介绍王文涛与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磋商情况

2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