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半年1296亿利润,国产新能源比谁更能亏,要学啥,反思啥?

钛度号
年底新一轮价格战,国产新能源比谁更能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王新喜

在不少国人眼中,丰田在两年前就已经是诺基亚了。燃油车在不少车企大佬口中,在一年前就应该要被禁售,淘汰了。但是丰田汽车公布的利润却打了很多人的脸。

丰田汽车近期公布2024上半财年(2023年4月至9月)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为219816亿日元,净利润为25894亿日元,同比大幅增长121.1%。换算成人民币是1296.5亿。

丰田利润是比亚迪11.8倍

在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狂卖125.56万辆车,利润高达109.5亿,但丰田利润是比亚迪的整整11.8倍!

而得益于强劲的上半财年业绩,丰田还上调了全年利润预期至4.5万亿日元。此外,《2023年全球车企上半年销量报告》显示,丰田上半年全球销量为541万辆,领先于大众集团的437万辆和比亚迪的125万辆。

丰田在全球卖得这么好,不仅仅是油车,也包括电动车,丰田公司正在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同时保持高利润,这是值得国产厂商警惕的。

丰田是老牌巨头,盘子体量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业内认为它的趋势是向下的,中国车企的整体势能是向上的,问题是,丰田的这个利润是增长了121.1%,两年前就已经被认为是诺基亚的丰田,为什么利润翻了一番,这不值得思考吗?

我们要认清的现实是,与丰田相比,国产新能源大多数还在亏损。如果国产新能源要反击丰田的观点,最好的办法或是在全球市场用电车打败丰田。

我们知道,中国汽车这两年,出口也在快速增长,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汽车出口大国,但是利润增长堪忧。

目前我们主流的卖的好的自主车企大约为十家,主要是比亚迪、长城、吉利、长安、奇瑞、广汽、上汽、东风、理想。这十家的利润加一起为369.9亿元,丰田的利润是国内十大头部车企总和3.5倍!

而新势力车企中,大部分都是在亏损卖车,从此前业内整理的数据来看,蔚来、阿维塔单车亏损均超过12万,深蓝单车亏损超4.7万。哪吒称每卖一辆就要亏损超4万元,小鹏每卖一辆车平均亏8万。

尽管中国新能源车企很多还在深陷亏损泥潭,但是我们展望未来,内卷程度堪忧,车企比的是谁最能亏,而不是谁能赚。

年底新一轮价格战,国产新能源比谁更能亏

日前,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12月已经有包括比亚迪、上汽大众、长安、零跑、吉利、小鹏等超过16家车企宣布降价,其中上汽大众途昂最高降幅达5.8万元,小鹏也直接把P7i的入门价格拉到了20万元左右。

有车企经销商表示,年底经销商背负着公司运营指标和单店销量双重指标,各家基本都在亏着卖,就看谁有能力亏。

对于车企来说,现在的亏钱卖车也不过是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让别的车出局,当市场玩家越来越少的时候,将来才能赚更多的钱。

但问题是,如果一直亏损,没有利润,那么怎么有足够的现金流投入研发,谁能保证其能笑到最后?而如果规模与利润上不去,成本摊销不下来,企业现金流不能转正,将陷进危险的恶性循环。

现在中国的存量市场大,但车企太多了,一个消费者有买车需求,可能有几十款车等着看,不打价格战不行。在过去一年,有几家车企,尽管在过去卖得不错,但今年逐渐陷入危局,比如威马与高合。

国内市场僧多粥少,明年小米汽车又要入场,在2024年,注定会有不少的车企可能将因此而出局。这个时间节点越来越近了。

现在的问题是,车企的创新明显已经进入瓶颈期,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为标配,亟待拿出更有卖点的创新亮点与布局来吸引消费者,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另一方面,油车也在打价格战,并且市场在回暖,由于新能源续航充电等方面的短板,目前消费者选择燃油车的不在少数,而电车与油车还没有站在公平的战场上竞争,电车依然享受着绿牌,购置税优惠,不用交养路费等。

而在海外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牢牢被丰田、大众、宝马奔驰等车企占据。

而重视海外市场,决心做大全球市场的车企不多。在目前,欧洲也发动了对电动汽车的以及电池的反倾销调查,而丰田的固态电池的研发也在推进之中,国产新能源亏损以及盈利的难题还在,这意味着国产新能源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待解。

丰田成功的背后,国产新能源要学啥,要反思啥?

而丰田是面向全球市场的车企,它的成功,是国产手机需要学习与反思的。首先丰田是立足于于它的产品质量与发动机技术、混动技术领先,“开不坏的丰田”在全球不少国家地区都是一大共识。

丰田混动技术包括电动机、电池组、发动机、变速器等多个方面。

其次是,丰田不仅仅是做燃油车或者单一车型,而是涵盖了从小型车到豪华车、从混合动力车到纯电动车的各类车型,满足了不同国家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其三是丰田对不同市场的需求和文化的适应性,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本地化生产和研发中心,使其产品更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扩展全球影响力。

其四是,它深耕全面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在服务与销售层面做到更加及时的响应与支持。

丰田的成功,与三星在手机界的玩法非常类似。不仅是产品质量与品质过硬,而且注重全球市场的销售网络与影响力扩展,对不同国家文化的适应性与本土化。

在这些方面,是国产车企的短板,对于国产新能源来说,国外市场消费者的用车环境、习惯与中国市场存在较大差异;欧美等发达地区对车辆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苛;以及部分市场不公平竞争等因素等,这些都是现实挑战。

从国产新能源在海外布局来看,部分还没有明显的技术标签,要么当地渠道与销售网络欠缺深耕,要么产品过于单一、不够全面,对当地消费者习惯、文化与政策适应性尚有欠缺,这些都需要向丰田学习的。

在国内极限内卷、中国电车暂时领先的环境下,车企应该明白现阶段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快扩大海外市场。

在比亚迪内部,已将海外市场放到了与国内同等级别的位置,目前包括小鹏、蔚来、零跑以及比亚迪、上汽名爵等都已经在发力海外市场,但整体还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品牌认知度也非常有限。

汽车行业一直是一个面向全球化的市场行业,汽车品牌被认可,一定要在全球主流市场被认可。丰田做到了。如何在海外市场形成规模效应,赚取超额利润,通过利润驱动研发投入,实现技术迭代,才是国产品牌当下需要重视的。

而差不多10年前就开始布局至今,不管是电动化技术还是智能化技术,从智驾、座舱、整车域控等诸多方面,中国都是领先的,从IGBT芯片到电池、电控、电机,到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中国是最完整的。

既然具备这么多的优势,有这么多厂商,但广阔的海外市场却依然是国人眼中落伍的丰田、大众们把利润从头吃到尾,这是不是值得国内车企思考呢?

丰田对不同国家文化、政策的适应性与本土化,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是值得借鉴的,而推进海外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需要尽早布局的一环,尽早打磨出更强的全球适应力与竞争力。

丰田有巨额的利润投入到研发中,打技术升级战与持久战,强化纯电与混动的竞争力,当前大众、丰田、福特、宝马奔驰奥迪等均在加速研发新能源技术,追赶中国车企。

如果你未来没有足够的利润投入到下一轮的产品研发与迭代升级之中,你的后劲就可能不足。

因此,中国车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形成自己的研发投入正循环,确保可持续竞争力,如何在全球市场,把你眼中的诺基亚-丰田打败才是关键。

这值得一直在国内比谁更能亏的国内厂商反思,也需要清醒过来了。

本文系作者 王新喜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