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本土市场的新考验,当跨国药企加入“内卷”

钛度号
适应新形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氨基观察

过去,跨国药企在国内医药市场享有“超国民待遇”。

在2015年国内正式取消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策略之前,只有独家品种的药物可以自主定价。

当时,独家品种基本是跨国药企的天下,所以大部分跨国药企的专利药都能在国内定下较高的价格。比如,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为人所熟知的格列卫,在国内的售价一度超过2.58万元/盒,远超美国售价。

但是,随着本土创新药企的崛起,跨国药企的黄金时代渐行渐远。

在政策端,随着药品带量采购的常态化,以及医保谈判等政策的执行落地,跨国药企无法再继续享受“超国民待遇”,不得不承受与国内药企同样的压力。

加上国内诸多实力药企的涌现,跨国药企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开打价格战。在某些药物的定价层面,进口药物价格甚至低于本土药物。

不过,这一措施也给了国内药企更大压力。此前,国产替代的核心逻辑之一是性价比,如今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患者是否会选择国产药物?除了价格之外,国产药物与进口药物相比的优势又在哪里?

这些问题的答案,值得所有国内药企去思考。

跨国药企彻底不装了

跨国药企猝不及防的摊牌,或许是国内药企未曾预料到的。在围绕PCSK9抑制剂的价格战中,信达生物就被诺华突如其来的价格战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今年8月24日,诺华研发的降血脂siRNA药物英克司兰钠注射液在国内获批上市,作为饮食的辅助疗法,用于成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等患者的治疗。

由于这款药物每年只需注射两次,在上市之前就受到了不少的关注。

针对这款备受期待的药物,诺华也在不遗余力对其进行商业化。上市不到两个月时间,诺华成功打通了这款药物的商业化渠道,10月16日,英克司兰钠在上海开出首张处方。

不过,更多人的关注点,是英克司兰钠注射液的售价。因为,PCSK9抑制剂的竞争相当激烈,而英克司兰钠的定价将会搅动国内该领域的竞争格局。

此前,参考海外定价,有业内人士预测英克司兰钠价格可能会在2万元一针。但实际上,该药物的定价只有海外定价的一半:9988元/针。

这一价格,给PCSK9单抗带来压力。

根据英克司兰钠临床数据,在前三个月完成两次注射后,患者接下来只需要每半年注射1次,就能维持降脂效果。按照当前售价计算,英克司兰钠第一年使用费用为3万元左右,后续年费用在2万元左右。

和需要每日服用的传统降脂药相比,英克司兰钠的价格仍然高昂。但相比于其在海外4.5万/年的价格,其在中国的定价已经是击穿地板。甚至是和同靶点国产药物相比,英克司兰钠注射液的年费都算低的。

8月16日,信达生物托莱西单抗注射液国内获批上市定价为1388元。虽然药物单价低,但考虑到这款药物用药频率更高,目前有2周、4周、6周三种治疗间隔的灵活用药方案。算下来,患者一年的年费在2.1万元-3.6万之间。

很显然,在用药频率、价格都更高的情况下,托莱西单抗注射液的国内商业化之路该如何继续开拓,是个问题。

事实上,外企“内卷”价格不仅限于PCSK9这一靶点。近些年来,跨国药企与国内药企开打价格战的案例越来越多。在CDK4/6靶点上,进口药物的价格同样低于国产药物。

由辉瑞研发的哌柏西利胶囊价格为4275.6元/盒(125mg*21粒)。按照125mg/日,连续用21天停7天的用量来计算,哌柏西利的月费用为4275元。

而恒瑞医药的达尔西利片价格为4305元/盒(150mg*21片),算下来,达尔西利片月费为4305元,略高于辉瑞的哌柏西利胶囊。

那么,是什么让曾经高傲的跨国大药企放下身段,加入国内药物价格战?

不容放弃的中国市场

答案,在于大药企自身的不确定性与中国市场的确定性。在美国医保谈判出台后,这些大药企开始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众所周知,美国是医药产业的第一大市场,近些年来,美国的药品销售额收入占据全球总销售额的一半。对于这些跨国大药企来说,能够自由定价的美国市场,也成为了这些大药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随着2022年8月,美国拜登政府签订了《通胀削减法案》,美国医药市场的前景开始发生改变。这一法案提出了对重磅药物进行价格谈判、限制药价涨幅超过通胀、降低Medicare支付等一系列措施。

在美版医保出台的影响下,美国药物自由定价成为过去时。对于这些跨国大药企来说,这也意味着他们将迎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医药市场也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

2022年,阿斯利康、默沙东、赛诺菲、罗氏制药、诺华、诺和诺德、礼来七家跨国大药企的中国区收入,合计为242.5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648亿元。

对于不少跨国药企来说,中国市场更是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比如说阿斯利康,2023年上半年阿斯利康中国区营收同比增长7%,达到30.43亿美元,约占阿斯利康全球总收入的14%。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药企们必然希望在中国医药市场急速成长的过程中分一杯羹。

但这些跨国大药企也深知,在国内创新药研发内卷的情况下,已经使得中国医药市场发生剧变,想要躺着赚钱已经不太可能。

所以,面对不断变化的中国市场,跨国药企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战略调整,从过去的躺平到如今主动地参与竞争、主动降价寻求与国内政策和市场的贴合点。

国内药企如何应对

不过,跨国药企放下身段的做法,却是让国内药企压力倍增。

过去,高昂的定价是跨国药企的一贯策略。对于国内创新药企来说,这一策略的破解之法不难。国内创新药企只需要跟在跨国药企身后研发me too药物,以低价优势与外跨国药企争夺市场份额,便能分食跨国药企的部分市场份额。

但现阶段,随着创新药研发的竞争越发激烈,跨国药企药企也开始打起了低价策略,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药企的低价优势瞬间崩塌。

这意味着,国内创新药企将会面对更严峻的考验。

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患者为何要选择国产药物?除了价格之外,国产药物与进口药物相比的优势在哪里?答案或许是药效。某种程度上来说,低价并不能算作优势,真正难以跨越的优势应该是更好的药物效果。

这也就要求,国内药企的药物研发,要逐渐从me too转向me better再到BIF乃至FIC。只有在药效、依从性等方方面面追平乃至超越跨国药企的药物,后来者居上的故事才可能发生。

放眼未来,国内与进口药物之间的正面博弈一定会越来越多,像过去一样单纯靠低价的策略已经行不通。本土药企需要拿出百分百的实力,亟需厘清错配的定位,调整策略重新出发,才能应对这些战力凶猛的百年大药企们。

当下医药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倘若想用昨天的逻辑,迎接今天的挑战,必将失去明天的市场。

对跨国药企如是,对国内药企亦如是。

本文系作者 氨基观察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1:44

我国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候关键区全覆盖

11:43

吉利发布“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年内普及应用端到端语音大模型

11:41

中国境内首个且唯一用于男性的HPV疫苗获批上市

11:41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跌幅扩大至1%

11:37

A股午评:沪指半日跌1.46%,全市场超4800股飘绿,消费电子板块跌幅居前

11:30

东百集团上演“地天板”

11:28

央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中安排1000亿元专项额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首贷融资

11:26

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快2025年重要国家标准研制,支撑“两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11:26

商务部:对于严重失信及出现严重违法违规情形的列入负面清单,不得参与补贴

11:25

央行:截至去年末,银行与企业已经签订设备更新贷款合同金额超8000亿元

11:24

2024年全国新增智能化社区废旧物资回收设施1.1万余个

11:23

跨境ETF反复活跃,两只沙特ETF双双涨超8%

11:22

AI训练数据再起版权争议,爱奇艺起诉MiniMax索赔10万元

11:10

商务部:2024年全年超过3600万名消费者购买了八大类家电产品5600多万台,带动销售额2400亿元

11:07

商务部: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中,购换新能源汽车比例超过60%

11:05

沪指跌逾1%,再度跌破3200点

11:04

恒生指数跌超1%

11:03

中国锂储量跃居世界第二

11:01

12306三天内第二次崩了,用户反馈账号无法登陆

10:59

央行:进一步优化再贷款流程,扩大设备更新贷款规模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