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3了,歪果仁的“我爱中国”还有用吗?

钛度号
短视频的外国人,也要走进新时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毒眸

“我没有说过任何中国文化是韩国的。如果要偷文化的话为什么还特意在全世界人看的平台上发出视频,介绍这是中国的文化呢?”

这个名为《生存报告》的视频来自B站博主@韩国东东。时隔两年半,@韩国东东再次发布视频,向自己的近百万粉丝解释自己为何停更,以及展示了自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再次因自己的“无知”道歉。

但看起来B站网友并不买账,此前在介绍中国汉服的视频里夹带韩国流冕、带货日韩争议岛屿品牌、以及声称中国古装电视剧穿的是韩国服装的旧事再被重提,但也有一部分网友评论,“态度诚恳,欢迎回归。”

作为最早一批制作中国观察内容的博主,@韩国东东的走红、冷寂以及回归,恰好反映了外国人内容在中国发展过程。

从最早期高呼“我爱中国”“我要做中国女婿”“中国东西太好吃了”,甚至只要说几句中国话就能获取大量关注,到现在必须叠加多重身份和技能,接近半个“中国通”才能在众多同质内容中厮杀出位,外国博主们的内容变化背后是本土用户的口味提升、心态变化以及相对应的,博主们内容制作水平、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与日俱增。

当我们打开一个又一个外国博主的视频,其实就好像打开了一面镜子。我们看到的不是外国人如何观察、评论中国,而是我们如何看待他们,以及我们生活的国度。

歪果仁的新花样

在7月3日发布《生存报告》后,@韩国东东连续发布了6支视频 。这些视频还是一贯的路数,带意大利人吃川菜,带韩国人去外滩,和中日女生一起探讨生育问题,但与此前动辄百万的播放数据相比,6支视频平均播放量不到十万,确实略显平平 。

@韩国东东不知道的是,在她停更的这两年半里,她的同行们早已换了路数,花活百出,努力在社交媒体上争抢中国用户的关注。

一个最大的变化是,这些新涌现的外国博主,基本各个都是个中国通。

@韩国东东走红的一个最大原因在于“真诚”,这种真诚来自于她在中国从小学到初中的留学经历。在当时一众还在用英文或者当地语言制作视频的外国博主中,@韩国东东已经可以操着一口颇为流利的汉语,对着镜头分析中韩偶像的不同、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甚至中韩共通的高房价、低生育等社会问题。

但到现在,这种“真诚”几乎人手必备。就拿韩国博主来说,今年走红的@lam小方、@韩国大猪哥均有五年以上的中国留学史,也都可以熟练使用中文创作视频,各种社交媒体上的梗、流行语也是信手拈来,更不要提@路卡和瑞丽、@阿福Thomas这种真正成为“中国儿媳”“中国女婿”的外国博主。

外国博主们对于中国整体认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让曾经的“真诚”不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过去对着镜头说句“我爱中国”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的路子已经很难奏效。

外国博主想要出头,就必须更加专业,更加精准地把握不同平台调性及用户喜好。与最早期主要依靠B站不同,如今的外国博主们也开辟了抖音这一新战场。

即便平台多元,但其本质都是对用户喜好的精准拿捏,甚至可以说在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内容。

拿大热门内容--反应类视频来说,这一直是外国博主们的一大利器,他们会观看中国热门电视剧、电影以及明星并进行点评,@韩国东东的首支视频就是对鹿晗《有点儿意思》MV进行reaction。

近十年时间过去,现在的B站内容反应类视频越来越专业,出现了包括音乐专业出身的@拉美小姐姐Waleska、以及声乐老师@JKAI杰凯此类专业博主,对中国的文化产品进行点评。

周深、龚琳娜、腾格尔、凤凰传奇、美衣礼芽这些B站顶流都是他们的点评对象,@拉美小姐姐Waleska甚至会翻译歌词,了解创作背景,并将《仙剑奇侠传》《金粉世家》等90后热衷的经典电视剧也同时列为点评内容。

除了在内容上的垂直细分,这种“专业”也体现在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加深,最为明显的例子是@歪果仁研究协会的高佑思。

除了最具辨识度的街采内容,高佑思也同步制作了新疆棉花、重回武汉以及关于外卖员、快递员的纪录片,这些内容与轻松搞笑的街采内容截然相反,视频中展现的是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社会结构及运转规律的观察与思考。

“其实很多外国人是老外2.0,这已经是新的时代了。”高佑思曾在采访中这样说道,他眼中的外国人会玩中国人的APP、中国人的游戏、在中国读大学、会说中国话,而不是“傻傻地来教英语、来旅游或者来学习一两年然后就回国,有些人真的想在中国发展,有自己的中国梦。”

当然,老外也不例外,他们“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走内容变现的老路。

目前外国博主的变现模式基本分为三种,接广告、开店铺、做品牌。接广告是最普遍的变现形式,这些外国博主们基本都会在主页标有各自商务的联系方式,签约中国MCN进行内容分成的也不在少数,这些中国的MCN机构会为其外国博主们量身定制内容,再分发给国内用户。

开店铺也是这些外国博主们的常规操作,此前@韩国东东就曾开设淘宝店铺,推销自己在视频中推荐的同款好物。

赚钱最多的还属做自己的品牌,目前国内只有@歪果仁研究协会一家,由外国人创办,运营外国博主的内容机构。

截至目前,@歪果仁研究协会已经容纳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博主,全球粉丝超过一亿。其创始人高佑思和旗下博主@星悦小美女PKU甚至已经化身抖音主播,也加入了直播卖货的大军之中。

不一样的爆红史

外国人在中国走红,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早。

1989年中央电视台的元旦晚会,小品《夜归》里出现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扮演的“许大山”一炮走红。这位加拿大小伙马克·亨利·罗斯韦尔前一年刚刚来到中国,探寻曾在抗日时期行医救人的爷爷足迹,爷爷足迹没找到,他倒是成了“大山”,从此红了30年。

这或许是国人对于外国人的第一印象:幽默、有趣、爱中国。随着大众媒介不断发展,之前出现在电视台晚会上的外国人,也开始大批出现在综艺中。

2015年,江苏卫视购买韩国JTBC综艺《非首脑会谈》的版权,制作《世界青年说》。这个节目容纳了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泰国、韩国等11个国家的青年,共同讨论当下中国年轻人最关心的议题,这也是大批外国人第一次通过综艺来到年轻观众群体间。

《世界青年说》《非正式会谈》图源:豆瓣

湖北卫视也在同时开启了形式类似的《非正式会谈》,连续7季的内容为中国文娱产业输送大批新鲜外国面孔,这些综艺的的节目嘉宾甚至现在仍活跃于中国的文娱行业中。

比如《世界青年说》中德国代表吴雨翔现在是B站博主;俄罗斯代表大卫则参加了选秀综艺《创造营2021》;《非正式会谈》里的功必扬、萨沙、小贝也都是数一数二的社媒红人。

上不了综艺的外国人好像也就此发现了内容机遇,@韩国东东和@歪果仁研究协会均是在2016年开始制作、发布自己的第一支视频。

当时一切尚属萌芽。外国人没来过,中国人没见过。于是双方开始了一场懵懵懂懂的双向奔赴。外国博主们展现着他们眼中陌生、新奇的中国,中国用户则用点击、观看予以回馈,视频下方的评论还都是中国网友们热心整理的景点与美食推荐,整个评论区看起来其乐融融,无比和平。

但改变就和喜爱一样,在潜移默化间发生,谁也说不清什么时候风向发生了变化,但往往这种变化与大环境息息相关。最为明显的是日韩博主,敏感的国际关系以及复杂的民族情感让这些博主红的有多快,被讨厌的就有多快。

在2021年的一期视频中,@韩国东东提及“东洋风”,言语间以“东洋风”将日本文化、韩国文化、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时值韩国影视剧及偶像歌曲中频频出现汉服、簪子、屏风争议。中韩网友们的隔空对骂,直接对韩国博主的内容及风评产生影响。

抛开大环境,一个更致命的因素在于,这些外国博主的内容,观众看腻了。

扒开这些外国博主的视频,其实无非以下内容:高呼“中国高铁太快了”“中国城市晚上太安全了”“被上海震惊了”的震惊反应类;“我太爱中国了”“我要当中国女婿”的真情流露类;“中国美食太多了让我大开眼界”“比我们国家好吃又便宜”的美食测评类,以及看95花、看中国古装帅哥、看港星、看古装美女的内容反应类。

一开始观众可能还会图个新鲜和乐呵,点进去一键三连。但同样的花活看上个两三年,谁都会腻。更何况有些博主的“表演成分”过重,流量密码过于明显,变成了笑料。

比如高举爱国大旗的初代网红@伏拉夫,这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小伙在视频中特意换上华为手机、将自己的车贴上代表中国的红色车膜、甚至蛋糕掉在地上都会再捡起来吃掉,只因“那是中国的蛋糕”。

这种对于中国近乎疯狂的热爱立即在全网为其吸引千万粉丝。但很快人们发现,在镜头前用着华为的@伏拉夫,转头视频中就出现了iPhone灵动岛的动效声音。

“其实更让我担心的是,有些韩国博主其实是在视频里'演'。因为我是韩国人,能在语气和态度中都看出来。但还是那句话,我知道观众永远是最聪明的,他们早晚会给出正确的评价。”@韩国东东在2019年的一次采访,其实可以解释外国博主敏感而尴尬的内容处境,实质上这是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中间地带。

通过内容照镜子

我们在看这些内容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

比如最初外国博主内容的走红,是因为满足了用户对于新奇世界的窥私欲与好奇心,人们没有见过在中国生活,会说中文,还会深入生活、录制视频的外国人,这些外国博主的视频犹如一座桥,连接了视频一端的我们与他们,让我们知道在这些外国人的眼中,中国是什么样子,我们是什么样子。

犹如照镜子一样的过程,下一步就是希望得到评价。早期人们对外国博主视频内容的追捧,其核心是希望得到肯定,不管是自己的爱豆偶像还是自己的国家,都希望通过一张看似第三方公平公正的嘴,得到一种证明。

一个很难忽略的事实是,这些在中国主流媒体上备受追捧的外国博主们,基本都来自欧美发达国家,最低也是日韩,一个来自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博主在中国互联网上对中国发出赞叹与肯定,似乎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本质还是一种慕强心理,目睹着中国发生高速变化的一代们内心极度需要被肯定、被证明,并需要被所谓的更上层的强者给予肯定,背后还是对强权的一种维护与认同。

但现在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媒介环境、大众心态的变化,从最早的外国人“走进来”,已经慢慢变成国人主动“走出去”。

在短视频平台,不断有中国博主身着马面裙奔向卢浮宫、自由女神像以及米兰大教堂等地,并同时配有#让外国人看到东方美。甚至在抖音上,也掀起了留学生身着汉服参加毕业典礼的热潮,赢得百万点赞。

或许这也是一种需要被肯定、被证明心态的体现,但对比之前被动地接受外国人的评价,现在的年轻一代似乎更加自信、更主动地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文化与进步。

在@韩国东东和高佑思的采访中,二人都不约而同地多次提及“文化交流”。在他们眼中,来到中国、观察中国并制作内容,向全世界的观众进行分享与传递,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过程。

即便当下的外国人内容鱼龙混杂,虚伪与真实齐飞,观众们也仍在通过内容“照镜子”。但我们也同时觉得,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中国,生活在中国,彼此的认知会共同扩宽这个国度的内容边界,让外面的人走进来,里面的人走出去。

本文系作者 毒眸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