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支棱起来了吗?

钛度号
远虑与近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硅基研究室,作者 | 山核桃

大模型的竞逐战中,云服务商们正在乘势讲述新故事。

8月16日,腾讯披露2023年Q2财报,除了备受关注的视频号、游戏等明星业务外,腾讯云与大模型则成为了腾讯管理层口中的高频词。

五月中旬的股东大会上,对当时的大模型进展,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还显得颇为低调:“我们也一样在埋头研发,但是并不急于早早做完,把半成品拿出来展示。”三个月后,马化腾显然底气更足了,他明确表示:“未来,腾讯将继续推动创新,包括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打磨自研的专有基础模型。”

借力大模型,腾讯云真的支棱起来了吗?

「瘦身」增效,To B业务回暖

自2020年起,腾讯不再单独披露腾讯云的收入,因此腾讯云具体收入和增长情况依旧属于未知。

腾讯云所属的To B业务板块为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上一季度,收入为487亿元,同比增长14%。Q2财报显示,腾讯To B业务实现收入486亿,已连续九季度占比超过30%。上一季度,腾讯在财报中透露了企业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速转正,毛利率显著提升。二季度延续了增长态势。腾讯在财报中强调,企业服务收入双位数增长,毛利率显著改善。

毛利率的提升,与腾讯2021年的战略转型相关。一是聚焦高附加值的自研产品,转向利润更高的标准化业务PaaS和SaaS业务。二是从集成到被集成,持续瘦身,缩减开支,砍掉一些不必要的项目,退出一些不适合的领域。

连续两季度的正向增长与毛利改善印证了上述战略已有所成效,瘦身后的腾讯云成功增效。

MaaS唱主角,自研产品占C位

大模型依旧不出意外地成为腾讯云的新叙事。

腾讯在财报指出:“我们将继续推动创新,包括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我们正在以腾讯云模型即服务(MaaS)为合作伙伴提供模型库,同时也在打磨我们自研的专有基础模型。”

模型即服务(MaaS)的概念最早来自阿里云,目前已成为国内云计算厂商的新故事。但与阿里、百度等不同,腾讯云一开始并没有公布一个基础的通用大模型,而是直接瞄准「行业」。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吴运声此前对此解释为:“和成本、投入没什么关系,宁可100%解决客户的一个问题,也不要70%-80%地解决客户的100个问题。”

腾讯云主动选择走上这种差异化的路径,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三:

首先,腾讯云在明确了“健康可持续”的战略后,其打法更加务实,而通用大模型被视为烧钱的业务,腾讯云锚定行业背后,更关注的是商业化的落地。

其次,这与腾讯云自身的定位有关。阿里云背负独立上市的目标,百度本身就定位为一家AI企业,而腾讯对AI的研发力量分散在微信、AI Lab和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等各部门中,需要时间形成合力,这其实也延续了马化腾此前的“AI战略”——AI是基础能力,长期投入,不急于短期回报。

换言之,腾讯云固然需要大模型讲述新故事,但未必是腾讯生态内最好的选择。

最后,搭建模型超市,腾讯云本身走的是平台化路线,既能够鼓励第三方大模型做大生态,对腾讯自身而言,对智能算力需求的提升,带来更大的算力租用,进而带动云的增长。

财报发布的同一天,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在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也官宣了腾讯云MaaS的最新升级。腾讯云TI平台已全面接入Llama 2、Falcon、Dolly、Vicuna、Bloom、Alpaca等20多个主流模型,虽然此前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均完成了上述升级,腾讯云还是稍显滞后。

与此同时,腾讯云通过将底层基础能力产品化的形式,高性能计算集群HCC、向量数据库等自研产品也能打包提供给生态方,进而提升利润表现。

腾讯云的「远虑」与「近忧」

基本面的改善,对腾讯云而言,只是短期的胜利。事实上,腾讯云的「远虑」与「近忧」也横亘在眼前。

腾讯云曾是国内仅次于阿里云的第二朵云。如今,在 IaaS+PaaS 市场,腾讯云市场份额已从11.1%减到 了9.9%。不仅被华为赶超,也被中国电信天翼云赶超。

「近忧」是指,尽管大模型的商业模式还未跑通,但看得见的行业客户争夺已经开启。阿里云凭借品牌优势与服务大客户的经验,除了将模型能力陆续接入全线产品外,已在油气、电力、交通、金融、酒旅、工业、政务等领域推动大模型的落地。百度智能云在近期完成与兴业银行、中国石化、中电互联、金蝶等客户的战略合作,其生态圈进一步扩大。

此前,不同云厂商的优势阵地不同。随着互联网行业客户云计算渗透率达到相对高位,云厂商们的行业增量主要来自金融、政务、制造等行业。腾讯云主攻金融、泛娱乐、教育等领域,阿里云的优势在电商零售、金融和政务,华为则为政务、金融、工业等市场。

腾讯云此前的优势在于入口价值。腾讯在To C上本身就具备天然的交互入口优势。微信是目前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应用,能高频触达用户,大模型能力接入产品后,借助公众号 、小程序、支付、企业微信等组件,完成生态内服务闭环。

但上述优势是腾讯借助微信这一超级APP所形成的固有优势。在智能化时代,一切都可能发生重构与变化。钉钉总裁叶军提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智能时代可能会带来一个新趋势,连 App 也没有了,智能时代会绕过 App 的边界,直接触达数据。”

如何守住已有的入口优势,进一步与AI能力结合,这同样也是腾讯云需要思考的事。

「远虑」则是看不见的战略与资源抉择。百度、阿里等大厂所形成的共识是,尽早抢占生态位,尽快将大模型的飞轮转起来,形成先发优势。但腾讯云在此轮角逐中,依旧显得十分佛系。

「不急」是腾讯云的姿态,但在瞬息万变的大模型热潮中,大厂们都没有地图,只听得见发令枪响。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快就是一种优势。对保守的腾讯云来说,在远虑与近忧前,或许是时候加速了。

本文系作者 硅基研究室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腾讯云在To B业务领域表现出色

    回复 2023.08.19 · via pc
  • 腾讯云已成为腾讯的重要收入来源

    回复 2023.08.18 · via android
  • 腾讯云的发展也表明,云服务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回复 2023.08.18 · via iphone
  • 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回复 2023.08.18 · via pc
  • 腾讯云的大模型研发和投入,将成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将进一步提升腾讯云在云计算市场中的竞争力

    回复 2023.08.17 · via android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5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