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TValue-文章详情顶部

孤独的人们,沉浸式回家?

钛度号
不少网友提出,沉浸式回家都是假的,带货才是真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ID:app-neweekly),作者|土卫六,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这两年,“沉浸式××”十分流行。

沉浸式护肤、沉浸式自习、沉浸式收纳、沉浸式翻车,后来又流行起了“沉浸式回家”,几乎万物都可以沉浸式。

所谓沉浸式,其实是一种“主观镜头+ASMR”的视频表达形式。主观镜头会给观众一种亲身体验的感觉,而ASMR则会通过高保真录音设备还原录制现场的声音,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像沉浸式护肤,你能听到各种乳液在脸上的声音,好像画面就在眼前;而沉浸式翻车,一般是做饭翻车现场,感觉好像自己刚炸了厨房还不用亲自收拾,非常舒适。

不过,当“沉浸式”和“回家”组合成词语,还是让人感觉有点不搭。谁还没个家回啊?但看过视频,你会发现,还真不一样。

沉浸式回家,是怎样的体验?

打开短视频平台,搜索“沉浸式回家”,不难发现一个规律:上传、发布相关视频的大多数是独居女生。

视频往往从开门的一刻开始,门通常都是指纹或者密码门锁。打开门,第一个动作是换鞋,这时候博主往往会犯选择困难症——这么多可爱的拖鞋,究竟选哪一双呢?在做完这个艰难的选择后,博主会将帽子和包包挂起来,将项链取下来挂在项链架上。

沉浸式回家“通用”开头。

进屋时会有一个全景镜头,环视一下整间小屋。拍摄沉浸式回家视频的博主,很多住的都是LOFT,也有住一室一厅的,总体上凸显一个小而精致的氛围。镜头随后会拉远一些,博主会望望窗外的晚霞——通常都是城市里的高层远望视野,远看尽享繁华,回屋感受自我。

看完晚霞,有的博主会将地铁口顺手买的鲜花插进花瓶里,然后撸撸猫,或者逗逗狗子,就准备开始做饭了。

从做饭开始,我们就会看到,不论是哪个博主,都会在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小家电,空气炸锅、烤箱、搅拌机、破壁机、咖啡机……甚至开红酒都要用电动开酒器。一边做饭,另一边放点音乐,这就得用到蓝牙音箱或者CD播放机。

开饭的时候,平板是必要的下饭辅助。有的博主会买一种像普通电视一样大小的平板,用移动式支架固定住。这样在阳台吃饭时,可以一边欣赏夜景,一边刷刷剧。吃完饭当然要洗碗,这就轮到洗碗机出场了,完事之后还有消毒柜接棒。

吃完饭、洗完碗,是时候给家里打扫一下。又轮到扫拖一体机出马了,好看的地垫总会脏,还好博主有好用的刷子,刷洗完把水和污渍一刮,拿出去晾晒就好了。洗衣服千万记得内衣和袜子要分开,你会看到博主们通常都专门有一个洗内衣、袜子的小洗衣机。

都收拾完,打开香氛机,家里就香香的了。这时候换上运动服,跟着大平板上的动作来一段瑜伽或者普拉提,锻炼身体,释放自己。

然后往浴缸里放水,洒上香香的、直男搞不懂是什么的液体,美美地泡个澡,浴缸上当然要有支架,小平板可以放上去。

泡个澡,十分舒适。

洗完澡,当然要换上睡衣,打开氛围灯,这时家里就像是星空一般梦幻,睡意也开始酝酿了。喊一声智能助手,让它拉上窗帘,再让猫猫、狗子们各回各屋,一天即将画上完美句号。

以上基本上是沉浸式回家视频中,最通用的模式。

男性的视频也有,但内容丰富度就稍微弱一些,大体上就是打扫卫生和做饭,情节偏单调。

还有少量情侣沉浸式回家的视频,内容上会突出情侣恩爱、相互照顾的桥段,比如男士为女士搓背、男士洗衣服、男士为女士吹头发,然后两人一起在客厅投屏看电影。

三口之家的也有,但不多。

这类视频看完,人们产生的感受不外乎这三类:羡慕,嫉妒,觉得无聊。

伪精致还是真热爱?

羡慕,很好理解。

因为这类视频呈现的,本身就是一种追求精致和热爱生活的感觉。

某种程度上,精致和热爱之间是强关联的。先举个反例,一个人下班回到家,就懒得动了,点了外卖吃完,也懒得收拾。经常垃圾几天不倒、卫生从不打扫,甚至还不大洗澡……这恐怕很难说是热爱生活吧?

热爱生活,多少都会对生活的细节投之以热情;热爱生活,很多时候就是享受过程,比如做饭的过程,或者养一盆花,看着它花开花落。而精致,也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嫉妒的心理也容易理解,沉浸式回家的视频,堆砌了很多看似高奢的体验。比如有的博主会秀出自己的手表柜和首饰柜。有时候羡慕太多了,就会产生落差,就会觉得自卑,从而需要心理代偿。这就是“酸葡萄”心态。

而“觉得无聊”的心理,多少穿透了沉浸式回家视频的部分本质。追求精致,意味着热爱生活,但堆砌精致,就显得有些刻意。

沉浸式回家视频,常常在营造一种滤镜。在这种滤镜中,人们可以准点下班回家,而且回来也不累,没有什么烦恼,而是非常主动自觉地处理家里的琐事。

但问题是,人非机器,不可能像上了发条一样每天都是这样,更不可能样样都能凑齐。假如我今天锻炼了,那很可能没什么力气打扫家。假如我今天工作不顺心,回来有可能什么都不想动。但沉浸式回家的视频中,不会展现这些。

沉浸式回家的,一定是不加班的人吧。

这样一来,就显得有些架空、脱离生活。于是不少网友提出,沉浸式回家都是假的,带货才是真的。

沉浸式回家的视频中,的确容易植入各种广告,尤其是在厨房场景中。有的小家电在使用时,博主会给出logo的特写;也有的刻意没给出,但总有网友会在评论区问,这时博主就会告诉网友是什么牌子。

以我个人的经验,在厨房里做加法,的确能带来精致和便利的体验。比如买一台豆浆机,你可以往里面添各种料。我就喜欢把黄豆、黑米、花生和红枣放到一起磨制豆浆,整个过程看下来十分舒适,喝着也是自己喜欢的口感,外面还买不到呢。

再比如CD播放机,我专门买了一个像留声机一样的款式,播起音乐来似乎就很有年代感。尤其躺在沙发看书的时候,拿它放点巴赫或者肖邦的音乐,都能感觉到人在历史中徜徉。虽然蓝牙音箱功能也差不多,但感觉上还是有很大不同。

有的小家电用起来确实舒适,但也有不那么好用的。比如扫拖一体机,你以为用上它,就可以一次性搞定地面清洁了。事实上,很多污渍都清理不到,还有一些卫生死角根本够不着。拖地模式下使用的清洁布也要手动拆下来清理,除非你买更高价格的,可以自洁,否则还不如拖把好用。

小家电滤镜,正在逐渐打破。/奥维云网

有的小家电,的确能带来方便。但过多小家电,清洗、维护都要花时间。既然是回家,关键是自在惬意。小精致可以有,但也不用处处追求精致,这样的生活才更真实。

当孤独感遇上分享欲

在知名种草平台上搜索“沉浸式回家”,可以找到4万多条笔记。这些笔记中,点赞量最高的发布于去年9月,有40多万个赞,收藏量也达到了13万次。这条视频甚至还引起过一场抄袭风波,据该博主表示,抄袭者所用的桥段,甚至镜头都和她高度相似。

可观的数据、抄袭的风波,这些都说明这类视频的确很火。为什么火呢?这可能和孤独经济有关。

前文提到,沉浸式回家视频的发布者中,大多数都是独居女性,也有一部分独居男性,情侣视频非常少,合租的就更少了。

沉浸式回家,在各平台都有很多视频。

早在2018年民政部的统计数据中,我国单身人口就已经达到了2.4亿人,到今年,活跃在一、二线城市的单身人口数量已经逼近1亿人。所谓孤独经济,就是围绕单身独居青年一人食、一人游、一人娱等生活消费需求和个人情趣需求衍生赢利点的消费模式。

不过需要澄清的是,独居和单身并不是同一概念,独居者也可以有另一半,只是没有住在一起而已。不过两个概念之间还是有相当的重合度。

不论是否单身,独居都在成为一种新锐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外乎关于一个“爽”字。

自己一个人住,可以自行决定吃什么、怎么吃,可以自由决定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看剧,可以想锻炼就锻炼、想躺着就躺着,可以想早睡就早睡、想晚睡就晚睡,可以衣服改天再洗,可以卫生周末再说。

一个人住,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打造属于自己的独享王国。冰箱里放什么吃的、手办柜里放什么手办、墙上挂什么画,都是自己说了算,完全不需要考虑他人意见,更不需要迁就什么、委曲求全。

一个人住虽然爽,却也难免感到寂寞。这也是孤独的人分享欲更高的原因,即使一个人住也要找到灵魂的共振——即使隔着屏幕。事实上,正是隔着屏幕,才能在保持自由的同时驱散孤单。

沉浸式回家,正是一种分享出口,它将独居的“爽”表达到了极致,当然这其中有架空的地方,也有商业植入的不适感,但背后的情绪是真实的。

这也是许多人爱看其相关视频的原因,虽然自己不一定处处能做到精致和自如,但看一看、羡慕一下还是容易办到。

其实回过头来,我们自己每天都在“沉浸式××”,不论是上班还是回家,都是第一人称视角。我们没必要事事都像视频里那么讲究,但只要留心身边的细节,并让它变得更好,也是一件很有获得感的事情。

或许这是“沉浸式回家”带来的正向价值吧。

本文系作者 新周刊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万物都可以沉浸式。

    回复 2022.11.20 · via android
  • 怎么舒服怎么生活最好

    回复 2022.11.19 · via android
  • 所谓沉浸式,其实是一种“主观镜头+ASMR”的视频表达形式。

    回复 2022.11.18 · via pc

快报

更多
3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