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财观二姐
丁香园开启“无声”状态
7月10日,在杭州市滨江区智慧新天地,丁香园医疗大数据中心暨总部大楼奠基仪式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6亿元,力争在2024年底完工。
而短短的一个月不到,丁香园又上了热搜。这两天,一则新闻引起了二姐的注意。根据微博平台显示,科普“网红”丁香园旗下系列微博账号:丁香医生、丁香园、丁香生活研究所等账号被禁言或停更,相关微博账号均显示:“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该用户目前处于禁言状态。”
坐拥几百万粉丝的知名大V,为什么一下子进入了“无声”的状态?要知道,截至10日,微博账号“丁香医生”的粉丝数量为596.6万,微博账号“丁香园”粉丝数量为217.1万。
根据微博显示,“丁香医生”“丁香生活研究所”两个账号最新一次发微博,均在8月6日,“丁香园”最新一次微博在5日发布。
随后,二姐跑到头条、小红书、快手、抖音等几个平台看了一下,全部停更;而知乎,干脆连号都没有了。
而在微信公众平台端口,此前每天都会向用户进行医疗健康内容推送的“丁香园”“丁香医生”“丁香妈妈”“丁香生活研究所”四个账号,最后一次推送消息均停留在8日。
就连昔日丁香园的高管冯大辉的个人社交账号也被禁言,看来这一波事真的搞大了。
二姐咨询了一下丁香园的工作人员,其回复称,公司部分社交媒体账号因平台要求,做临时性的调整,禁封30天。员工表示,知道相关情况,但是详情不是很清楚。
要知道,敢于揭露权健黑幕事件,让丁香医生声名鹊起,并且丁香园系媒体矩阵在经过多年发展,赢得了大量用户的同时,其在医疗科普领域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如今其微博账号被禁言,自然也引发了大量网友猜测和业内关注。对于此次“禁言”,有网友猜测,丁香园系列的五个活跃号被封禁或因其鼓吹医疗私有化,在日常科普内容中夹带私货;
有人推测,可能与其外资背景有关。公开可查,丁香园有来自挚信资本的投资。据传,该资本投资多个药企及医疗相关机构和领域的资本,其所投资的#丁香园#等跨国医药资本及其代言人,多年来一直抹黑中医、打压和诋毁、诽谤中医;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丁香园系账号被“禁言”,是“内容导向性问题”,与其账号所发内容脱不开关系,此前其所发文章多次在医疗健康领域引发巨大争议。
当然,也有网友希望丁香医生早日解封。不过,截至发稿前,丁香园暂未做出官方回应。
流量是一把“双刃剑”
据丁香园官网信息介绍,丁香园是中国一家数字医疗健康科技企业,最初成立于2000年,至今已获得过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腾讯、高瓴资本、DCM中国等。
2018年4月,在完成D轮融资后,丁香园估值达到10亿美元,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独角兽。同一年,丁香医生新媒体矩阵粉丝量突破3000万。而到了2020年12月,丁香园完成5亿美金融资,挚信领投,腾讯、高瓴创投跟投。
作为一个科普类账号,本应该是争议较小的一类账号。但是近些年来,“丁香医生”等媒体矩阵的科普内容可以说是屡遭争议,在获得极高热度的同时,也赢得了自己的“流量密码”。
正如昔日高管冯大辉,今天的朋友圈所感慨:“流量这个事情,一旦尝到了甜头是会上瘾的。”这个“健康界网红”,如何尝到流量的甜头,就自然也要做好被其”反噬”的准备。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次封禁账号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甚至登榜热搜,就是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如微博官方封禁理由一样,或涉及违法,抑或是虚惊一场,只能留给时间验证了。
不要怪网友的“神经”过分“敏感”。要知道,看病就医可以说是群众的刚性需求,而生命健康、就医便捷、追求更好的医疗服务,则是民众关切的永恒热点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医疗,也总是吸引了大众足够的目光。
红海市场的蓝海竞争还有多少机会
都说医疗健康行业,几乎是以10年为周期发生变化的。而十几年间,我国互联网医疗走过了一条极其曲折的道路。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前期,行业处于相对监管真空与政策模糊状态,所以行业发展主要依靠行业内企业的自发探索。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2000年左右丁香园等企业创立萌芽;2010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逐渐兴起,春雨医生等现象级企业诞生;2014年到了一个狂热时期,随后泡沫散去行业遇冷……
再到2018年,国务院出台文件《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再一次唤醒了市场活力,行业也进入到良性发展阶段。
而新冠疫情发生之后,政策对行业发展给出了更为明确的支持态度,用户认可度也迅速提高,进一步加速了整个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在这个特殊时期,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微医、春雨医生、丁香园等互联网医疗企业积极投身其中,在短期内迎来了一场流量爆发……互联网医疗可以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
到了近几年,我国的数字健康更是快速发展,“互联网+医保”政策破冰,数字健康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两会”召开,“数字健康”又一次成为热议的焦点话题。
根据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洞察2022》调研报告显示,智慧医疗处于快速发展期,上升势头明显,市场规模呈加速增长态势,在2022年预计达到3766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在二姐看来,如今的经济环境里,每一个业态基本上可以说都是“红海状态”,那么要想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蓝海机会”,就要看赛道的玩家们能否创造出新的需求:互联网医疗不仅仅是把线下服务转到线上,而是创造更多服务模式。
与此同时,明确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差异化特征,让自己突破红海竞争。这也是最重要的思考点。
“慢”而“重”的行业如何变“轻盈”
医疗,也一直是一个“慢”而“重”的行业,互联网医疗能否让这个行业变得“轻盈”,就要不断思考,如何真正起到补足现有医疗体系的痛点、为中国人“看病难,看病贵”提供务实、高效、智能的解决思路。
从当下来看,互联网医疗的作用目前来看效果十分有限,人们对权威医疗资源的趋之若鹜,仍然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关键所在。
另外,赛道风光的背后,盈利压力、医药电商板块独大等问题依旧突出,如何实现行业良性循环,也依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所以二姐觉得,行业理想的状态是,互联网医疗更应该成为一个串联起各方资源的“管道”。一方面,通过商家整合能力和渠道管控能力,抑制那些医药和器械被层层加码、价格虚高的各种乱象。另一方面,在面对医疗供给量少且集中、医疗需求低频且分散等问题时,它能迅速协同医疗供给,满足医疗需求。
更重要的是,由于特殊的行业属性和消费者需求,线上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未来将不可避免地走向线下。
所以线上互联网医疗和线下传统医疗的互补融合,将成为必然的趋势,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玩家们要严格遵守安全底线,也建立自己的行业标准。在告别过去的“野蛮增长”之后,才能进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过十年的长跑,互联网医疗如今迎来了新的十年。与其说2022年会是一个新的开始,不如说互联网医疗即将驶入“快车道”。
虽然行业的成熟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还要走,但是在摸索中前行,在合力中奋进,在行业共同谱写的乐章中,在这个赛道即将开启的“黄金时代”中,谁能屹立不倒,谁又能弯道超车,且让我们拭目以待。(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