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全球范围内来看,自2020年开始,亚洲发展中国家更受国际资本青睐。除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业等行业外,注入科技、金融、消费品领域所获得的投资增长喜人。很明显,以中国为首的高成长经济体已经经受住了疫情风暴,并在2021年的投融资活动中,再现了一级市场的惊人魅力。
就国内情况来讲,以企业服务、医疗健康、消费的三架马车投资逻辑基本不变。在钛媒体TMTBase数据库中,也印证了这样的逻辑。对于一级市场投资人来说,众多机构对以上三个领域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不过,由于国外资本市场的震荡,以及国内资本市场对于“硬”、自主创新和国产替代的偏好,导致一级市场的投资正在向着更硬、更产业、更落地的方向发展。
2021年下半年,消费行业投资遇冷,就全年来说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情况,以至于在总体项目样本中占比并未超过医疗健康和企业服务。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投资后来居上,再度问鼎投资热门领域Top5的位置。
就具体行业而言,2021年的机构投资风格也在发生悄然变化,其中以企业服务和医疗健康尤为明显。
企服向产业 更垂更落地
在2021年,红杉中国发力企业服务领域投资。据钛媒体TMTBase数据库资料显示,在当年中,红杉中国共出手14次,斩获了多个行业知名公司。其中,包括全栈智能业务运维解决方案服务商云智慧、消费者数字体验的中台解决方案服务商云徙科技、云原生数据仓库偶数科技等公司。
2021年红杉中国在企业服务领域的布局
和红杉中国类似的是,GGV纪源资本也比较看好SaaS。在其2021年被投案例中,囊括了专注SaaS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Moka、智能SaaS销售平台探迹科技、服装供应链SaaS服务商领猫SCM等公司。
和前些年“通用型SaaS”投资逻辑不同的是,目前,企业服务领域的创业公司正在向所服务的产业靠拢,从各家机构内部的投资项目中可以看到,企服拥抱产业的趋势已然明显。其中,安防、医疗、物流、法律、建筑、工业能源和保险金融受到企服行业青睐。
2021年,低代码/无代码成为一股风潮。在这股风潮中,出现了提供应用程序、AI解决方案等不一而足的企业。据相关研究,该市场总值已经达到132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总值可进一步提升至455美元。
由于企业服务行业天生所具备的平台属性,如今仅在流通方面,企业服务管理软件将逐渐取代国内过去的各层级代理场景,金字塔型的分销结构变成了单层网络结构。
此外,企业服务行业正向着AI+大数据赋能的智能化方向发展。结合具体行业后的企业服务公司展现出了新的增长动能,其可以帮助传统企业进一步解决客户需求,创造更多价值。辅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搭建了从数据源、数据连接层、数据模型到数据产品等一系列产品矩阵,也极大扩充了企业服务公司的服务半径。
随着5G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硬件和传感器的普及,所有从数据终端再到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新一代软件公司的崛起成为必然。在2021年的企业服务投融资数据中,钛媒体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可以说,更智能、更垂直成为了企业服务行业的主旋律。
人工智能持续进化 战略价值显现
从国际角度上说,新兴市场的数字化革命可以进一步推动该市场的经济进步,并且,这样的进步还可以降低商业成本,使得新兴市场商品在国际竞争中更具备优势。而正如我们看见的,这样的想法正在由创业者们一一变成现实。
从人工智能行业本身来说,算法和框架的先进性还有所欠缺。作为战略入口,众多投资人认为中国需要一套完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度学习框架和模型。
但围绕数据获取、传输和处理,以及围绕提高决策效率和智能性是国内众多人工智能公司强项。在钛媒体所了解的一级市场投资人中,广大投资人更关注技术与细分赛道的结合程度,以及数据和算法可以中何种方式体现。如若构成数字和智能的链接,想必能够进一步激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2021年经纬创投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
在投资圈,对于人工智能的投资一向是战略高地之一。从经纬中国在国内的投资案例来看,2021年除少数项目外,大多数人工智能项目还属于早期项目。这一点,在其他主流机构大体相同。就行业来说,还未出现“黑马级”人工智能垂直赛道的投资机构。也就是说,在项目产能方面,已经被头部主流机构瓜分。
在2021年,钛媒体看到,随着人工智能在各种产业的深度融合,用户对AI的使用习惯已经养成。在营销工具方面,部分人工智能公司已经可以为用户提供寻找潜在客户的解决方案;在工程领域,AI被嵌入到维修、提醒等环节之中。从具体行业来说,人工智能工具已经在法律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大显神通,已经可以完成一部分诸如数据分类以及特定功能的工作。
在2020年,OpenAI发布了GTP-3模型。虽然业界一部分认为,GTP-3的潜力上限已经被开发殆尽。所以,在人工智能业界,极其期待新模型的上线,而这也将对人工智能的进步起到关键作用。
言而总之,就像阿里达摩院所提及的那样,对于AI未来的路一共有两个方向:其一是 AI for Science,这条路中可能将会开辟相当多的科学细分领域;其二是, AI for Industry,简单来说,这需要AI作为一种技术平台和具体行业相结合。
在2021年,我们看到AI领域的创业公司可谓包罗万象,包含但不限于对大小模型协同进化、硅光芯片、绿色能源 AI、柔性感知机器人、高精度医疗导航、全域隐私计算、星地计算、云网端融合、XR 互联网领域的扩展。
医疗行业持续高歌猛进
回望2021年,高瓴资本持续看好医疗领域。据钛媒体TMTBase数据库资料显示,高瓴资本在医疗行业的投资数量约30起,细分领域涵盖至创新药与医疗器械两方面。
再看投资轮次,从种子轮至Pre- IPO几乎贯穿全结算。值得一提的是,早期、晚期项目较少,中期的项目“承包”了大部分投资项目。其中包括肿瘤免疫治疗创新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科望医药、肿瘤疗法的生物技术企业亦诺微、糖尿病创新性检测技术企业九诺医疗、POCT检测企业普施康生物、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创新企业宁波健世科技等。
2021年高瓴资本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速,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医药需求骤增。2021年医疗健康成为“聚光灯下的行业”资本、企业、从业者对于医疗健康行业信心倍增。
2021年5月中旬,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发布,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5%,数据表示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之带来的是老年病、慢性病、心血管病等的诊疗需求。
医药创新、医疗技术创新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此时大量海归科学家创业,大批创新药企迎来发展机遇。
例如,博动医学针对冠心病的创新FFR技术,在无需任何额外介入耗材和血管扩张药物,可以在1分钟内精确实现冠脉血管的解剖结构学和生理功能学评估,术前精准诊断狭窄病变是否需要支架植入、术中指导支架的选型和虚拟支架植入、术后判断治疗效果。相较于传统的FFR更快速、便捷、易于操作。
再如,九诺医疗针对糖尿病患者的CGMS产品技术,实现了无血采集,便可自动采集长达 14 天的连续动态血糖图谱,可谓是血糖检测领域的革命性突破。目前,在全球市场,德康,雅培,美敦力三家美国巨头公司占据了几乎 100% 的份额,而在中国 CGM 市场由于产品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几乎无力与这些国际巨头公司相抗衡。而九诺医疗决定走德康的 “强技术” 发展路线自主研发,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海外销售总部,立足于海外视野让其具备与国际巨头相匹敌的可能。
站在国家从医疗大国向医疗强国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为医患提供更可靠的诊疗手段是医疗企业的必经之路。
新消费降温 但还未到过冷
在过去的2021年,新消费可谓经历了过山车式变化。
实际上就时间线来说,消费行业投资以新消费或者消费升级的面貌走到台前。时隔多年以后,行业已经经历新餐饮品牌、美妆、新电商以及网红品牌等多轮浪潮。完美日记、元气森林则是近期行业当红辣子鸡。完美日记抓住了小红书种草红利,三顿半抓住了下厨房KOL的推荐,元气森林抓住了便利店扩张风口,每一个新锐消费产品走红的背后都大有来由。
在2021年,除了上半年继续沿袭新消费行业的火爆场景外,下半年,广大消费投资人在具体赛道中则处于了官观望状态。“新消费品牌火一阵子,然后被其他浪潮取代”成为了一种常态。
在行业中,由于直播的兴起,一些新消费品牌借由直播带来的价值洼地火了起来,而当由于媒介、渠道、物流等带来的价值洼地被填平变得失去性价比时,行业似乎正在等待下一个结构性机会。从2021年钛媒体TMTBase消费行业融资案例来看,前两年的咖啡行业显得相当沉寂,而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新消费存在“周期”波动的实质。
钛媒体对2022年的消费行业保持乐观,也希望众多新成立的品牌能够在包装、社交玩法、渠道、广告投放上持续创新,给出新一年中新消费创业创新的最新答案。
来自资本市场的变化
在2022年开年之际,纵观资本市场可谓经历了“多轮暴击”。在中概股中,众多企业仍然总低位徘徊,未来前景不甚明朗。目前已经有33家美股公司传出转至港股新闻,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当中还存在着一定风险。
2022年,国内资本市场继续深化改革,主板市场也将迎来注册制的洗礼,而核准制将彻底成为历史尘埃。对主板市场来说,不再限定不超23倍市盈率的限制。但不论如何,以A股的市场成熟度而言,想必在2022年市场中仍然少不了对于新发行股份的公司市盈率方面的讨论。
好消息是,钛媒体一直关注的科技股仍然是一级、二级市场的香饽饽,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中,这样的热度会一直延续2022年始终。在新设立的北交所中,由于该市场的成熟度还有待加强,使得外界对其未来走向还不十分明确。就北交所成立的历史而言,目前,还未摆脱新三板的窠臼。
如何扩大北交所的影响,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进而累计财富效应,想必是2022年此板块最受外界关注的关键。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