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没有节制的美国金融体系,夺走了社会创造的价值?

书名:《足够:约翰·博格的金钱、商业、人生准则》

作者:约翰·博格 著,高源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1年9月

▲约翰·博格 图/视觉中国

首先请允许我引用一段英国19世纪的古老谚语作为本文的开头:

有些人依靠自然和双手糊口,这叫工作。

有些人依靠“那些靠自然和双手糊口的人”维持生计,这叫交易。

有些人依靠“那些依靠‘那些靠自然和双手糊口的人’维持生计的人”维持生计,这叫金融。

一、金融的运行规则

美国金融体系的游戏规则自古以来从未改变,这个规则由美国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首先提出。这套游戏规则简单说是这样的:

金融市场所产生的总收益减去金融体系的成本,等于实际交付给投资人的“净收益”。

因此,不管投资人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中赚到多么丰厚的收益,如果金融体系先把金融中介的成本扣除(如永远),再把剩余的付给投资人,国民为养老而积累储蓄的能力就会被这个系统本身的巨大成本严重削弱。

金融体系拿走的越多,投资人赚到的越少。

投资人位于投资食物链的最底层,负责供养整个食物链,却承担着巨大的投资成本。

综合上述几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毋庸置疑的观点:总体而言,美国的金融体系夺走了我们社会创造的价值。

沃伦·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是这么说的:

大部分赚钱的活动都包含着深刻的反社会效应……随着高成本模式越来越受欢迎……这些赚钱的活动加剧了当前的有害流行趋势,即这个国家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被吸引到高薪的财富管理及其衍生行业,而舍弃了本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工作。

二、“金钱是没有良心的”?

2007年5月,金融行业正如日中天,我在美国乔治敦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核心内容如下:

第一,你如果想进入金融行业,就要把眼睛睁大一点儿。你要想清楚,企图从客户身上榨取价值会带来数倍于收益的麻烦,最终会玩火自焚。华尔街有句老话,“金钱是没有良心的”,这句话固然没错,但不要因为听信了这句话就泯灭了自己的良心,也别因为这句话就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和品格。

▲图/新华社发

第二,当你为几十年后退休的晚年生活做投资时,请你一定要记住:把金融系统从企业利润中所提取的费用降到最低。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自私的建议,你应该投资于低成本的美国与全球股市的指数基金。

第三,不管日后从事哪个行业,你都得努力维护所在行业的专业价值观,也就是你要永远把服务客户当作首要任务。尽管这样的传统专业价值观如今正在快速瓦解。

此外,不要漠视你所属的社区、国家和世界的更大利益。正如威廉·佩恩所言:“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但行好事,在任何可能的时候释放善意,因为人生无法重新来过。”

2007年7月,就在我发表演讲的两个月后,从花旗集团、美林与贝尔斯登等大型投资银行开始,美国金融业纷纷垮台,罪魁祸首就是金融业历年来不顾后果推出的高风险、高成本和高复杂性的债务工具。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估值出现了巨额减记。

截至2008年中,这些减记总额达到了惊人的9750亿美元,而且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三、实体之殇

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企业在2006年合计利润总额为7110亿美元,其中金融行业的利润总额为2150亿美元,占了约30%的份额(如果把大型工业公司比如通用电气的金融分支机构的利润也算进来,这个数字也许会达到甚至超过35%)。

金融业对美国股市与经济的主导作用极为显著。以利润丰厚著称的能源与科技两大产业加在一起所实现的利润还没有金融业一家高,而与蓬勃发展的健康产业和工业巨头的盈利总和相比,金融业的盈利更是其三倍左右。

但是到了2007年底,金融业的利润下降了近一半,整个行业的利润仅有1230亿美元。2007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企业合计利润约为6000亿美元,金融业盈利占比在那一年从30%缩水到只有17%。

不仅如此,金融业减少的利润占到当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企业利润下降总额的90%。

2008年,衰退仍在继续。只能说是恶有恶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众多投资者购买了金融机构创造的高风险债券,损失了数千亿美元,美国金融机构持续裁员,20多万金融从业人员失去了工作,然而,大多数投资银行的高管依然坐享令人咋舌的高薪。

▲2008年9月14日晚,在风雨飘摇的雷曼兄弟公司纽约总部,两名员工抱着个人物品走出公司大楼。图/新华社发

这让我想起一个最近读到,但也许是被捏造出来的故事,就在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崩盘以后,有个投资银行家告诉他的同事:“我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我们损失了一大笔金钱,好消息是,这些钱都不是我们的。”这个故事其实也在提醒我们,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对金融业有好处的,对你一定没好处。

四、危机中发财

我们来看看在美国金融圈内声名显赫的三位首席执行官,他们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辜负了客户和投资人的信任,却领取了高额薪资。

2003年10月,查尔斯·普林斯出任花旗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花旗当时的股价为每股47美元。虽然这家银行在随后几年依旧表现不错,但自从开始涉足高风险的投资组合,短短5年便出现了巨幅亏损,迄今已核销了约210亿美元。

花旗集团的股票收益从2006年的每股4.25美元骤降至2007年的0.72美元,在本书撰写时,股价约为每股20美元。在经营情况不错的年景,普林斯先生拿走了1.38亿美元的报酬,但当灾难性的后果发生后,他却不会因此受到任何惩罚。(2007年11月4日,普林斯辞职离开。)

美林的首席执行官斯坦利·奥尼尔的情况如出一辙。美林的投资组合也累积了相当高的风险,2007年底风险激增,资产减记190亿美元(可能还会更多)。美林报告的当年每股净亏损为10.73美元,公司股价从每股95美元暴跌至20美元以下。

然而,在2002年至2007年,奥尼尔先生总共拿到1.61亿美元的酬劳,没有因为公司受损而受到任何影响。他在2007年10月辞职,董事会还全额支付了他的退休金计划(退休金1.6亿美元,奥尼尔从美林总共拿走3.21亿美元)。

最离谱的也许是贝尔斯登的首席执行官詹姆斯·E.凯恩。从1993年到2006年,贝尔斯登的股价从每股12美元一路涨到165美元,凯恩也拿到2.32亿美元的报酬。然而,贝尔斯登的投资组合风险过高且缺乏流动性,加上高杠杆率(资产总额约为资本金的35倍),导致贝尔斯登濒临破产。

最后,美联储不得不出面担保贝尔斯登大部分投资的价值,摩根大通才决定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这家公司(最终收购价格提高到每股10美元)。从股价高位计算,股票投资人损失了约250亿美元。然而,数百万美元的薪酬早已被凯恩先生装进自己的口袋。

(尽管凯恩在贝尔斯登的持股价值一度高达10亿美元,可他在2008年3月卖掉股份时,也仅拿回了6000万美元。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6000万美元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尤其是考虑到其他投资人的巨额资本损失,以及数千名在公司的破产中无辜受牵连而失去工作的员工。)

▲ 2008年,贝尔斯登总部大楼前,人们拿着詹姆斯·E.凯恩画像抗议。图/视觉中国

套用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的话来说,在成功的道路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却只为这么少的人换来了回报。”

五、人才浪费

这几年来,对冲基金经理的巨额收入以及投资银行家的优渥薪水与分红对商学院毕业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因此,华尔街不可避免地成为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尽管查理·芒格和其他业内人士都发出了警告,美国金融市场也日渐失去了其发展势头,但是年轻人还是如潮水般涌进金融业。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的人数已经破纪录地达到8.2万人。

知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也有报道称:“特许金融分析师报考的人数超过14万(这也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些人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为了拿到梦寐以求的‘特许金融分析师执照’,耐心地排队参加考试。”

看到如此场景,或许我应该感到高兴,毕竟,这是我整个职业生涯的使命。然而,我却担心,这些挤破脑袋要入行的人心里想的是自己能从社会捞到多少好处,而不是自己能给社会提供怎样的价值。

而且,我敢说,他们所服务的金融机构所收取的费用,整体来说会超过他们创造的价值,这就是我希望大家好好考虑的问题:美国金融体系所收取的费用,与其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脱节。 

本文摘编自《足够:约翰·博格的金钱、商业、人生准则》。作者约翰·博格是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先锋领航集团的创始人,被誉为“指数基金之父”。

他认为,当今时代存在于金融行业、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是人们不再清楚“足够”的概念。在欲望、贪婪、盲目的驱使下,人们通常忙于追逐成功的“假兔子”,而忘记了财富与成功的真正含义。

例如,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润,向投资者索取过度高昂的成本费用,却无法提供足够的价值;投资者为了追逐市场的波动变化,进行着过度频繁的投机,却没有足够稳健的投资。

本书对充斥在金融行业、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的“过度”现象进行了深入审视,并呼吁人们用“足够”的视角重新看待成本与价值、投机与投资、销售与服务、管理与领导力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对追求真正的成功来说尤为重要。

来源 | 摘编自《足够:约翰·博格的金钱、商业、人生准则》,约翰 · 博格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9月出版。

文 | 约翰·博格(John C. Bogle,先锋领航集团创始人)

编辑 | 米粟

本文系作者 中信出版财经社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