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就是今天,你终于决定开始跑步了,在迈出第一步之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谈恋爱最完美的情况就是找到属于你的“真命天子”,跑步也可以说是你的身体在跟你的跑鞋谈恋爱。如果说,上次我们聊的“跑步必然伤膝盖”这一伪命题是关于跑步最大的误解,那如何找到一双属于你的“真命”跑鞋,应该就是让很多新手跑者最伤脑筋的一件事。今天要揭示的就是,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用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很容易锁定最适合你的那一双。
跑鞋的进化
相信不少跑步的朋友都有过类似的体会,最初几次买跑鞋的时候,无论你是网购还是在实体店,面对的是无穷尽的选择可能性,品牌繁多,款式多到看不过来,各种奇特外观和造型,既有“低调奢华有内涵”,也有“洗剪吹加杀马特”,同时铺面而来的各种由字母或数字组合成的型号组合,加上很多你从来都没听说的一些高科技名词和神奇功能,恍惚间你甚至会觉得你不是在买跑鞋,而是在买跑车。如果刚好你是一个处女座,这种无法选择的窘境太让人崩溃了。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向和选择方法论,要在茫茫鞋海中找到那个“她”,也的确不容易。
在讨论如何选择跑鞋之前,有必要回忆一下跑鞋以前的样子。自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几个跑鞋巨头公司陆续诞生后,这些企业和厂商直接推动跑鞋自身的进化。特别是过去十几年这种进化在大幅度加速,迅速演变成前面说的“跑鞋变成跑车”的高科技化发展趋势。
回想在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早晨起床跑步和学校体育课,穿得都是最普通的白胶鞋,而且每次把鞋刷干净之后,还要用白色滑石粉把鞋面涂白,穿着这样一双化过妆的白胶鞋上学,心情都会特别好。估计现在很多年轻人很难想象当年那种经常还要给胶鞋打粉底的场面。但正是这种现在只被年轻人当成复古范日常出行的白胶鞋,却是当年几乎所有人的选择,正是这种最简单朴素的白胶鞋,同样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运动的快乐,而且在我印象中,好像很少有同学或朋友因为穿这种最普通的白胶鞋导致运动伤害。
所以,选择跑鞋的先决条件是——要先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尽量避免在还没开始跑步时,大脑就已经给跑鞋生产商给忽悠了。所以建议开始阶段不要迷信任何品牌、款式的跑鞋。这里有一个误会要澄清——跑鞋中现代科技含量的高低与你跑步受伤的风险并不成反比。也就是说,别以为你买了一双顶配豪华版跑鞋,就可以大大降低跑步损伤的概率,没准恰恰相反。因为当跑鞋越简单,跑步过程中对你正确跑姿的要求越高,一旦你形成了正确跑步姿态(具体参见上期文章),穿什么样的跑鞋就变得相对次要了。
现代高科技跑鞋给人很大的误区和陷阱在于,通过它们各种高大上的宣传材料,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让你觉得无论你在跑步方面有什么不足或者损伤,都能通过一双跑鞋来搞定。显然跑鞋并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大力丸,如果你跑姿不正确,应该尽量通过类似赤足的跑步体验来逐步校正,如果你本来就有一定的运动损伤,应该认真休息或者做积极性恢复,如果你有先天性严重内翻或平足,只能通过坚持运动来逐步改善。总之这些显然都不是哪一双鞋能够解决的。
跑鞋的革命
很多跑鞋制造商不断推出各种高科技设计理念,我并不推荐盲目跟风和全盘接受。给我印象较深的一个跑鞋设计细节,关于很多人习惯脚后跟先着地的跑步习惯,很多跑鞋制造商都习惯性地把跑鞋后跟的缓冲做的尽可能充足,这样脚跟与前脚掌的落差越来越大,反而进一步诱导跑者更习惯于脚后跟先落地的“错误”跑法。这里提到的“错误”不是绝对性的对错,虽然现在也有很多人习惯了脚后跟先落地的跑姿,并且或许其中也有人因此也一直未有运动损伤的产生。但我个人依然认为,无论快速跑还是慢跑,上坡还是下坡,脚后跟先落地的跑法是既不经济,也不利于发挥身体先天结构在跑步运动中的优势。对于跑鞋生意来说,或许“顾客永远是对的”,但对讨论跑步本身来说,跑鞋不应该单纯迎合错误或不经济的跑步姿态,反而更容易引发伤病。
正因如此,在跑鞋巨头企业全球化浪潮背景下,在跑鞋不断奔向高科技进化的过程中,跑鞋在刚刚过去的几年中又面临了一场全新的革命——跑鞋的极简风潮席卷全球。简单说,就是不迷信各种高科技跑鞋的功能性,更依赖身体本能去跑步,倡导穿鞋底最薄,脚掌和后跟落差很小或者是零落差的极简跑鞋,比如现在全球风靡、造型前卫的五趾鞋。更有甚者,极简风潮的最极致就是干脆抛弃跑鞋,直接赤足跑,倡导通过跑步让人回归大自然。
过去几年的这一轮跑鞋的“极简革命”来势汹汹,大有颠覆传统跑鞋生产商过去几十年讲述的产品销售故事的气势。当然,这跟那本火遍全球的畅销书《天生就会跑》不无关系,很多读者除了记住书中王者风范的Scott Jurek之外,还有很多人都记住了书中另一个主要人物“赤脚Ted”,其中这本书的作者本人,迄今也在致力于推广赤足跑。
这一轮的跑鞋革命,开始让很多传统跑鞋巨头坐不住了,开始纷纷推出极简款式的跑鞋,相信大家稍稍留意过去一两年国内能接触到的跑鞋广告,就会发现现在越来越多跑鞋的推广在从“轻、薄、极简”几个角度切入,不再把高科技功能或材料作为单一卖点。但这中间同样存在很大的误区和风险,如果你对赤足跑和极简鞋的风潮有一定了解,你会知道赤足跑和极简跑鞋对跑步姿势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或者反过来说,赤足跑对养成良好的跑姿或者纠正错误的跑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时候极简跑鞋对人显然是有益的。但问题在于,如果跑鞋厂商只是把“极简风潮”看作单一的商机,在把各种极简跑鞋源源不断推向市场的同时,对于那些对赤足跑了解不多的跑友,如果换上极简鞋同时还是保留着过去穿沉重跑鞋的养成的跑步姿态习惯(比如脚后跟先落地的跑法),则很可能更容易引发伤病。所以,我一直建议,在跑鞋厂商推广各种极简跑鞋的同时,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向消费者推广穿这种鞋底很薄的极简跑鞋相对应的正确跑姿,特别要强调与穿以往跑鞋不同之处。个人观察,身边已经有不少初级跑友因为盲目跟风极简跑鞋,反而更快导致伤病。
革命尚未完成,又被颠覆
是的,这不是开玩笑。当跑鞋的全球极简风潮大幕才刚刚拉开,就从去年开始,以美国的HOKA ONE ONE这个品牌为首,在市场上亮相了一系列超厚鞋底但重量很轻的“极多跑鞋”,而且这款由特殊泡沫材料制作的鞋底,中底后跟最厚处高达30毫米,是普通跑鞋的2.5倍,虽然视觉看上去这款鞋样子奇特,甚至像松糕一样笨拙和丑陋,但重量却出奇的轻盈,轻到让很多资深跑者无法相信。而且这款跑鞋因为极强的减震性能,能够在超长距离跑者的腿部吸收很大一部分跑步时带给肌肉和关节的压力,从而提高运动表现,减少运动损伤。虽然目前依然还缺乏相关严谨的统计数据,但这款看上去很变态的巨型跑鞋,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超马越野跑圈子里建立了口碑。而我自己也是从去年8月,在参加“极地长征:冰岛2013”250公里自补给越野跑比赛时,第一次正面接触到HOKA跑鞋,回国后海淘了一双,此后基本成了我的百公里赛事专用跑鞋,目前已经穿废两双。
HOKA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以为技术和创新速度太快,导致目前我们对一些所谓的革命和颠覆,并不能保证给出一个相对客观清醒的认识,但至少有一点我可以说,身体的反应是骗不了人的,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任何身体产生的信号都是一种反馈,关于跑鞋也是如此。对于反差这么大的跑鞋,只有不断的去测试,找到其中的感受的细微差别,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据最新消息,某品牌正在针对极简和极多这两种看似针锋相对的创意风格做研究,试图找到两者优势结合的可能,比如是否可能在保持全脚掌大缓冲的同时,前后脚的落差依然保持很小,甚至是零呢?被颠覆的革命,或许会被什么更加创新的思路所颠覆呢?我们拭目以待。
选择跑鞋的全新方法论
看到这里,我可以提出一个纯个人视角的有效选择跑鞋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盲目跟着跑鞋制造商的宣传逻辑走,也就是要完全从自身出发,一方面是从自身身体条件出发,比如前面说的一些先天条件和后天伤病等,都要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和改善,这方面并不要对跑鞋抱有太大希望;另一方面,就是完全从个人实际需求角度来进行选择,比如:
1、如果你平时短距离慢跑训练,路面状况比较安全,比如普通的马路或者场地跑,我会建议选择轻薄的训练鞋,甚至极简风格的五趾鞋,因为距离短,强度低,更多重点可以放在正确的跑步姿势和运动习惯的养成,此时对鞋的要求并不高;
2、如果你的跑步距离比较长,比如在10公里以上,甚至更长,包括超级马拉松这样的越野跑,那我会建议,随着距离的加长,你选择跑鞋的缓冲性和包裹性、对脚的保护性就要越高,此时所谓极简跑鞋宣扬的脚对地面的感知,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
3、到底是公路跑鞋还是越野鞋,根据日常训练习惯来进行针对性选择,这个大方向不能错。在确定后,在购买时要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公路鞋基本号码买到跟脚正合适就可以,而越野跑鞋一般都会选大一到一个半尺码。这其中的差别主要在于越野跑因为有爬升和下降,特别是在下降的时候,如果脚趾前面没有空间,在高速下坡时,对脚趾挤压的力会过大,很容易形成指甲的变形和坏掉。
上面这三点只是针对刚刚开始跑步的朋友,在对跑鞋选择时产生困惑时的可以借鉴的一个简单思路,而随着训练量的增加和对跑步、跑鞋的更多切身感受,你逐渐自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位真命天子。当我们了解了正确的跑步方法,也不再被不知如何选择跑鞋而烦恼,你就可以大踏步出门去跑步了,可每次跑完之后,就意着这运动结束了吗?每次跑步之后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流程,才最有助于巩固锻炼后的效果呢?下次,我们就讲讲吃与跑。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一双好的跑鞋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奢望
好的跑鞋还是太贵
nike已经领先
自己穿着舒服就好
合适就好
这个比喻还不错,赞一个
嗯,就是这一双,合适就好
好不好,试试就知道了。
鞋子合脚就好
正准备买双new balance的轻量级跑鞋。是要开始坚持跑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