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只剩焦虑?

脱掉“知识”和“科技”的外衣,罗振宇和他的资本之旅,恐怕只余“焦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AI蓝媒汇(ID:lanmeih001),作者丨韩小黄

近日来科技圈的热闹,属于姓罗的胖子。

这边罗永浩刚刚传来了还债4亿的好消息,那边罗振宇又暗搓搓地宣布即将IPO。对于两位“罗胖”来说,都算得上人逢喜事,尤其是后者。

自2012年创办语音节目《罗辑思维》,再到引领知识付费的大潮创办得到App,经历了被质疑“贩卖焦虑的骗子”,再到综艺节目上的“卖艺”求生,算一算这个罗胖走过的坑,不比那个欠了6亿的老罗少。

今天的IPO算得上罗振宇期盼已久的结果,但回过头来看这些年来的一波三折,这个意料中的结果好像也没有当初想象内味了。

招股书中不再鼓吹“知识付费”,反而盖棺定论地将业务定位于“终身教育”,毕竟前者已经过时,现如今还是“教育”二字听起来更值钱一点。

但遗憾的是,即便如此,罗振宇还是没能拿到较高估值。相比三年前市场传闻的70亿,最新40亿的估值大打折扣。

毕竟无论是“卖知识”还是“卖教育”,都只是概念,在外界看来,罗振宇或许依然是个“焦虑贩子”。

不谈“知识”,定位“教育”

第一时间看到招股书的媒体们,大部分都被罗振宇虚晃一招。

本来“知识付费第一股”的标题都已经在剪贴板编辑好等待发送了,却万万没想到这次罗振宇绝口不提“知识付费”四个字。

在招股书公司主营业务基本情况这一部分,赫然写着:“思维造物是一家从事‘终身教育’服务的企业。”这事听起来有点虐,罗振宇这个“渣男”,和“知识付费”谈了8年的恋爱,最后娶得人变成了“终身教育”。

但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换汤不换药而已。

业务介绍显示,公司提供的主要服务包括线上知识服务、线下知识服务、电商和其他。主要产品类型依旧是得到App上的付费音频课程、听书节目、电子书,以及线下的得到大学、跨年演讲、知识春晚等课程,再搭配一些阅读器、实体书等“知识类”周边产品。玩的还是知识付费的那一套,没有任何新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罗胖对于“前任”还是相当专一的。

但为什么非要换个说法?大概是知识付费这四个字,早就激不起一、二级市场的任何一点点浪花。

从业绩数字来看,这事没得洗。

伴随着知识付费风口的跌落,思维造物的业绩也在近年来迎来下滑。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总营收分别为5.6亿元、7.4亿元、6.3亿元和1.9亿元,营收能力迎来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在公司营收水平下降的同时,净利润反而迎来显著攀升,相较2018年的4764万元同比上涨141%至1.15亿元。

来源:思维造物招股书

从财务报告中可以明显看到,这个结果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当年对成本的严格控制。2019年,思维造物的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7%至3.5亿元,其中大幅缩减的就是销售成本,同比去年节省了6000多万元。

不知道,这种节衣缩食的态度,是否与公司去年计划登陆科创板有关。

但即便是财务数字好看了,作为一家成长中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运营数字依旧堪忧。根据招股书显示,思维造物每年的研发费用都居高不下,2017年到2020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分别为5387万元、9411万元、1.1亿元和2838万元。

不过与逐年攀升、高居不下的研发成本相对应的,用户层面却没取得较高增长。

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主要产品得到App的累计激活用户量分别为1357万、2586万、3475万,累计付费用户数分别为279万、444万、535万,增速出现放缓。

并且付费用户的ARPPU值(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也从去年的231.93元,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34.89元。

当然,今年一季度的黑天鹅事件或许对用户的付费意愿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综合近年来的整体增长趋势来看,知识付费确实乏力不少。

即便是罗振宇频繁地上综艺刷脸为自己的公司“带货”,但依旧不能无法改变知识付费“过气”的事实。

脱掉“科”字,流血上市

所以,在知识付费最当红的时候没有上市成功,拖到潮退的今天,再原封不动地打包上市或许是无法激起二级市场兴趣的。

变数,随之而来。

核心业务下滑对于思维造物来说不是个好事,知识付费的“污名化”也几乎断了想象空间的后路。所以罗振宇才会换汤不换药地将公司业务定位从“知识付费”改为“终身教育”,至于市场是否认可这个重新包装过的故事,就要看罗振宇如何继续“贩卖焦虑”了。

除了主动修改定位,另一个变数来自外部。看到这里细心的小伙伴已经发现了,从去年10月通过上市辅导,再到两天前再次冲击,思维造物的上市板块从科创板变成了创业板。

这其实也算是意料之中,毕竟在此之前,外界就始终质疑思维造物究竟配不配得上“科创”二字。

虽然上交所给出的上市规则中,并未对“科创”概念进行硬性规定,但根据《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中给出的发行人自我评估应该重点考虑的五个方面中全部指向“核心技术”和“科技水平”。

反观思维造物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十分薄弱的。

虽然外界始终将其定位为互联网公司,但无论是其主营的得到App还是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几乎都是借助其它平台销售自己孵化的节目,本质上更像一个涵盖了视频、音频、平面等形式的出版公司或传媒公司。

即便声称“平台”,但从产品的角度来衡量得到App在仅仅成了sku的堆积,和简单的搜索、展示、推荐、购买等基本操作,在核心算法上是拿来即用的,没有相应创新。

硬科技上更是一片空白。

或许罗振宇自己也知道,这个科创的“科”字,思维造物确实是当不起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在创业板上市。

牵一发而动全身,少了最值钱的这个字,思维造物的估值也大大缩减。

根据招股书可知,本次募集资金约为10亿元,公开发行不超过1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总股本25%。

也就是说,公司估值最高约40亿元,这和2017年传闻的70亿估值相比大大缩减。从业内的角度来看,算得上流血上市。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思维造物的这次上市,确实没了罗振宇当初想象的内味了。既没了“知识”,也少了“科技”,罗振宇和他的资本之旅,恐怕只余“焦虑”。

本文系作者 蓝媒汇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