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TValue-文章详情顶部

贺建奎手稿遭曝光,婴儿基因编辑实验细节令人细思极恐

科学是把双刃剑,科学实验不能凌驾于人类的道德伦理之上,更不能将人类异化为实验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11月28日,原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上做主题演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9年12月初,国外知名媒体MIT Technology Review曝光了贺建奎投给国际顶尖期刊Nature和JAMA的部分论文手稿。

MIT称,今年早些时候,一位消息人士给他们发来一份贺建奎未发表的手稿,同时收到的第二份手稿讨论了人类和动物胚胎的实验室研究。

该份手稿标题为“Birth of Twins After Genome Editing for HIV Resistanc”,由中国生物物理学家贺建奎创作了基因编辑孪生女孩后而撰写。随着该份手稿流出,更多关于婴儿基因编辑研究的细节浮出水面。并引发业界轩然大波。
(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据悉,MIT在收到这两份手稿后,与四位专家(法律学者、试管婴儿医生、胚胎学家和基因编辑专家)共享了这份手稿。

而专家们给出的反馈是负面的:

*贺建奎和他的研究团队提出的关键主张不受数据支持;

*婴儿的父母可能受到压力之下才同意参加实验;

*基因编辑行为带来的医疗利益是可疑的; 

*研究人员在完全了解自己所做编辑的效果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胚胎编辑;

在MIT公开这份手稿之前,又咨询了十余位专家的意见,虽然意见不一,但共同点是,所有人都反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这篇手稿,但都想亲眼看看它。

以下,钛媒体对丁香园量子位相关报道加以编辑整理,以揭示出这一实验的疯狂性以及违背伦理的惊人事实。

1、项目参与医生对基因编辑并不知情

该份手稿列出了包含10位作者的名单,包括帮助招募受试者的艾滋病感染者互助平台“白桦林全国联盟”的负责人白桦,以及正在接受莱斯大学审查的美国生物物理学家Michael Deem,其余大部分均为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实验室人员。

专家质疑,如此重大的研究项目,名单上却没有出现治疗病人的生殖科医生以及接生婴儿的产科医生,虽然隐瞒这些信息可能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但也有可能贺建奎及其相关研究人员隐瞒了事实,导致这些医生对创造世界首个基因编辑婴儿一事并不知情。

此前,《华尔街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就报道过,贺建奎及其团队通过多种手段欺骗医生,包括更换血液样本等,所以上述可能性相当大。

2、基因编辑实验未能取得完全成功,可能还有意料之外的CRISPR 编辑

在手稿的摘要部分,阐述了该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培育对HIV具有抗药性的人类,以及列举了主要成果。

该报告称,研究小组成功复制了一种名为CCR5的基因突变,一小部分天生携带这种变异基因(CCR5 delta 32)的人群,对HIV具有免疫能力。

不过,论文中的数据并不足以支撑该项成果。相反,他们创造了新的突变,而新突变不一定能抵抗HIV病毒。

具体来说,实验数据表明,双胞胎婴儿中,只有一个胚胎编辑了CCR5基因的两个拷贝(分别来自父母),另一个只编辑了双亲中的一个拷贝,这表明其只有部分的HIV抵抗性。

更让人不安的是,实验室人员发现了“脱靶”(即不必要的编辑)情况,最终导致婴儿的基因中出现了新的变异,其作用尚不清楚。

这当中掩盖了一个关键点,即研究人员从早期胚胎中提取的任何细胞,并没有对双胞胎的身体做出实际贡献。那些可以繁殖并成长为双胞胎的胚胎细胞可能也会“脱靶”,但在母体怀孕之前并没有办法明确这一点。

这意味着,如果不对每个细胞进行检查,就不能确定一个经过编辑的胚胎是否存在脱靶情况,然而作者把它掩盖了。

尤金集团科学主任 Rita Vassena对此评论称,它不是严谨、仔细思考、循序渐进的人类基因组编辑方法。从目前的科学共识来说,以怀孕为前提的人类胚胎 CRISPR/Cas9 编辑,既不合理也不必要,因此不应该继续进行。

3、利用基因编辑抵御HIV病毒的想法很荒谬

作者在摘要的结尾以及正文的开头,试图证明其研究的合理性,认为这一实验将拯救数百万人免受HIV病毒感染。

不过,相关专家评论这种说法很荒谬,公共卫生倡议、教育和广泛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已被证明可以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如果世界上每个婴儿都被赋予这种变异,在未来20至30年内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况且到那时会有更好的方法来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4、基因编辑婴儿的父母参与项目或另有隐情

根据论文叙述,实验中的夫妇进行了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这种情况下,通过清洗精子来实现去除病毒,避免艾滋病患者的子女染病。

然而,贺建奎及其团队却对婴儿的基因进行了编辑,这个实验并没有给父母或孩子提供明确的、直接的医疗益处,婴儿父母同意参与该项目研究,可能是为了获得辅助生殖的帮助,而他们并不知晓该技术是否安全。

5、在编辑完基因后,实验并未验证细胞具有HIV抵抗性

论文提到,贺建奎的研究团队,在婴儿出生之前,并未将相同的编辑基因引入实验室的免疫细胞中,再用HIV病毒感染它们,来验证实验的可靠性。

他们选择直接让基因编辑的婴儿出生,然后从双胞胎身上采集血液,来观察编辑后的细胞能否抵抗HIV病毒。

有专家指出,这里的声明意味着,研究团队把自己利益置于最高点,而非考虑婴儿的生命安全。

6、手稿歪曲了孩子出生的时间

据悉,根据媒体报道及相关人士的确认,这对双胞胎出生于10月,而非贺建奎团队记录的11月,这可能是为了保护病人及双胞胎的隐私。

通过伪造日期的方式,今后外界想要追踪这对双胞胎的健康情况,就更加困难了。

7、该实验可能未经过合格的伦理审查

基因编辑涉及伦理道德,然而这篇手稿并没有讨论中国禁止为HIV阳性父母提供辅助生殖服务的问题。

据了解,该实验于2018年11月8日在中国临床实验注册中心登记,这是在基因编辑婴儿出生后,以及贺建奎对外宣布基因编辑婴儿出生前不久,这不是一个正常的临床实验登记行为,也无法确认该实验经过了伦理审查许可。

8、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可能协助证明了基因编辑的正确性

据《华尔街日报》今年5月的一篇调查报道,贺建奎在研究期间经常与马萨诸塞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Craig Mello博士联系,他也是贺建奎基因测序公司DirectGenomics(贺于2012年创立)的董事会成员。

Mello博士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他对该实验的可行性提出一个建议,即许多未感染HIV的孩子(其母亲感染HIV)患上了“HEU综合征”,使孩子更容易受到各种儿童疾病的影响,而基因编辑能对抗上述综合征。

贺建奎向Mello博士通报了基因编辑实验的进展情况,并在信中表示,“我不会告诉人们你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这一举动意味着贺建奎意识到这个项目存在道德问题。

9、实验可能包含商业目的

手稿最后有一份致谢名单,其中提到英国马类繁殖专家W.R. "Twink" Allen,以及Allen曾经的学生Jin Zhang,或称John Zhang,后者为纽约新希望生育中心的负责人。

据悉,该生育中心是美国最大的生育中心之一。据媒体报道,去年年底,Zhang计划与贺建奎一起开办一家提供基因婴儿编辑的医疗旅游公司。

这表明,贺建奎的实验目的,可能并不仅仅是为了能让人类抵御HIV病毒,也作了一番商业层面的考量。

10、动物实验出现问题,仍在婴儿上进行实验

在所谓的“补充”材料中,论文附上了贺建奎此前公开展示过的图表,这是一份研究团队在试图分析CCR5基因编辑情况时,测量双胞胎的胚胎和出生组织(脐带和胎盘)中发现DNA序列读数的色谱图。

专业人士发现,这些数据表明,这些胚胎是“嵌合体”,这表明,胚胎中的不同细胞接受基因编辑的方式不同。换句话说,这些嵌合体可能混合了经过不同编辑的细胞,也可能没有。

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 Kiran Musunuru 指出,这意味着只有部分细胞有可能具抗HIV的功能,也意味着有些细胞中的“脱靶”编辑没有被检测到,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前,贺建奎对动物胚胎进行实验时,就发现嵌合体存在的问题,但是仍然在婴儿身上进行了实验,其原因扑朔迷离。

手稿中仅有“已经对所有 DNA 样本进行深度测序,以检查 CCR5 基因编辑嵌合体问题”,并没有对表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任何解释,也没有承认这些表格数据可能提示了嵌合体的问题。

以上,便是MIT此次披露出的贺建奎基因编辑实验中的惊人事实,从当前舆情来看,公布调查结果的呼声渐涨,而此时距贺建奎基因编辑人类胚胎的消息轰动全世界,已过去一年之久。

基因领域亟待健全法律法规,杜绝“科学狂人”兴风作浪

贺建奎最后在公开场合露面,是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8日中午12点50分。当时,他抵达位于香港大学的李兆基会议中心,参加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

在峰会上,他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并宣称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这项存在严重的生命伦理的实验,就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般,在贺建奎手中徐徐打开,给整个学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影响。

在此之后,贺建奎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露过面。

2019年1月21日,中国广东“基因婴儿编辑事件”调查组宣布该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

同一天,南方科技大学发表公告,解除了与贺建奎的劳动关系,终止其在校内一切教学科研活动。

一个月之后,坊间流传贺建奎被捕的消息,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得到任何形式的证实,贺建奎其人也越来越让人感觉神秘。

可以肯定的是,贺建奎再无机会创造出新的基因编辑婴儿。

今年8月22日,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三次审议,其中新增规定明确,在开展医学研究或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违反医学伦理规范应负法律责任。

科学是把双刃剑,科学实验不能凌驾于人类的道德伦理之上,更不能将人类异化为实验品。

此次实验中的诸多隐患被披露出来,也给基因安全领域敲响了警钟,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才是当务之急。(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柳牧宗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或许为了逐利,或者为了学术,从人的角度看来,这些无疑不包有兼济天下的目的

    作者赞过
    回复 2019.12.07 · via android
  • 看到那个可能会有别的突变让人感觉不寒而栗

    作者赞过
    回复 2019.12.08 · via android
  • 感觉好可怕的样子

    作者赞过
    回复 2019.12.06 · via iphone
  • 这家伙究竟搞得什么名堂?

    回复 2019.12.06 · via android
  • 大人物会看上的

    回复 2019.12.31 · via android
5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