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狗租房指南

幸运的是,空间有形,梦想无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燃财经(ID:rancaijing),作者为王琳、唐亚华、闫丽娇、陈琪、魏佳、苏琦,编辑为苏琦,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近日,共享办公空间企业WeWor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招股书。招股书显示,2019年上半年,WeWork营收15.4亿美元,净亏损6.897亿美元。目前,WeWork已在全球28个国家、105个城市布局了485个空间;WeWork会员数达到52.7万人,其中38%来自全球500强企业。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共享办公已成潮流,WeWork 83%的营收便来源于会员租赁服务。不过,对于创业者而言,在是否选择共享办公这件事儿上,经常会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开会不方便,价格还要贵一半”,有人认为“办公省事,设备齐全”。

或许,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办公场地。民宅虽然便宜,但却需要遭受员工因为办公室不太正规而离职的困扰;共享办公空间虽然省事,有时候也需要忍耐6点以后关空调的无奈;写字楼看上去豪华,但却并非所有创业者能够支付得起......

同时,公司的业务模式、发展阶段、资金储备等差异,也会导致创业者在租房时有不同的考虑因素。有人认为核心是便宜,有人认为核心是环境,也有人认为核心是便利。

幸运的是,空间有形,梦想无限。深圳湾畔两间简易的民房诞生了年营收7200亿元的华为,杭州湖畔花园一套四居室的民宅孕育出市值4500多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北京锦秋家园的居民楼里孵化出估值700多亿美元的字节跳动,办公地点的选择和未来公司的规模并没有直接联系。

对于大部分创业者而言,努力冲刺,实现梦想才是第一位的。

只要事情值得做你让我去车库办公都没问题

牛诺佳 | 新零售创业者 广州 四次租房经历 

我创业5年多了,换了四次办公场地。 

第一次,我把地址选在中山大学创业园。在创业之前,我在那个创业园工作了8年多,对周围的环境比较了解。那个地方交通、饮食都比较方便,写字楼地下一层就是地铁,我们可以直接去中山大学的食堂吃饭。更重要的是,我们团队刚刚好符合创业园的补贴标准,价格可以便宜30%左右。 

最开始,我们考虑过众创空间,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在广州,众创空间真不便宜。里面一个工位一个月要800块,五六个人就得5000块,我们租的办公室,优惠后费用只有他们一半,而且不管开会还是打电话都会方便很多,开放式的共享办公空间,开会还要不停预约会议室。 

可惜我创业起步并不顺利,投资人的钱花完了,只能去找更便宜的办公场地——公寓。 公寓的环境和创业园当然还是差很多,离地铁口就有1公里多。公寓面积不大,只有20多平,我们的团队有10人,挤在一起就显得有点逼仄。为此,我们在买桌子的时候,本来想买1.5*60的,后来量了一下有点儿挤,只能换成1.2*50的。 

公寓和创业园的最大差别是,在创业园里,左邻右舍可能都是创业公司,但在公寓,你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人,短时间内,我是有点失落的。后来想想,创业就应该放下面子,关键看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不能流于表面。只要事情值得做,你让我去车库都没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搬离了公寓,在投资人提供的场地办公,不仅价格比公寓便宜,跟股东接触得也比较多。 我曾经跟朋友开玩笑说,即便公司做大了,我也不会花股东的钱去租甲级写字楼,除非是股东要求或股东提供了甲级写字楼才会去用。现在,我已经换了四次办公场地,你要是问我最看重哪个因素,我觉得还是价格,便宜是第一位的。 

因为公司名字起得好拿到了一块原本不愿对外出租的“宝地”

邱懿武 | 鲸鱼轻烟创始人 杭州 三次租房经历 

我们的第二间办公室很有戏剧性。 2014年年初,团队从不到10人扩充到了将近20人,原来的办公场地不够用了。正赶上我们拿到融资,所以考虑搬到学校周边的创业园区。当时找了很多备选,原本想找一个类似Loft工厂一样的地方,然后自己改造。 

学校旁边恰好有一个新园区,就位于湖畔花园旁边。因为我们公司的产品需要做一些产品测试,所以一楼大厅的位置很适合。但我们看上的地方,园区本来想自留的,一直不想对外出租。 

有一天,我跑去找园区的负责人,本来是想介绍我们的项目,谁知道去了之后,他只看了我们公司的名字就答应了。他说:“云造,光看名字就知道未来可以做得不错。” 公司名字是我自己起的,取的是互联网技术再造实体产业的意思。

但园区方好像对风水很在意,觉得公司名字很重要,从中能看出企业格局,后来那位负责人还主动问我需求。由于公司名字取得好,尽管对方很不舍,还是忍痛把一块“商业宝地”,割爱让给了我们团队。

又过了一年,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380平米的办公室也不够用了,我们又找了1200平的一整层写字楼。但这段经历让我感慨很多,这段过度期一度很狼狈。 

那是2015年初,新办公室还在装修,上家办公室的合同提前到期,期间大概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我们都在咖啡馆办公。经历了如此大的变动,对公司的伤害也很大。特别是整个公司的状态,在团队气势上经历了一些动荡,有的同事因为接受不了不稳定的办公环境而选择了离职。 

后来我自己反省,我把创业过程中的搬家想得太简单了。任何一个公司在一个地方扎根了之后,其实这个“根”都非常重要,不能轻举妄动。那段时间对全员的影响非常大,那种感觉就好比没有家、没有归属,也没有稳定感。 

我其实最想念当时在学校实验室的那种感觉。我们的第一个办公室就是我研究生导师的办公室,当时导师在两个校区都有办公室,他就把其中一个办公室给我们用来创业启动,大概十几平的小房间,加上实习生不到十个人,却让我感受到无穷的创造力。 

如果未来有能力,我希望我们的办公室能是一个产业园区里的独立小栋,里面有好几层,然后装修成WeWork那种更偏国际化的风格。 

员工比其他东西都贵所以办公室的位置和环境最重要

王冉 | 跃盟科技创始人兼CEO 北京 两次租房经历 

我们的第一个办公室选在北京东边的一个民宅里,大约250平。创业初期,公司有十几个人,我觉得商用的办公室不太适合,因为这种场地一般晚上6点以后就没有冷气和暖气了,民宅晚上和周末加班方便一些。 另外,民宅有房间可以休息,也有厨房,我们请了阿姨做饭,想吃什么就跟阿姨说一声。 

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只有五个门禁卡,我们不够用,还有周围很多邻居都议论我们到底是干什么的。一次,有人直接投诉把警察叫过来了,说我们在操练、喊口号,其实我们啥也没干。邻居可能就是觉得我们人太多,有点扰民,有点害怕。 

一年半以后,民宅已经放不下更多的员工了,考虑到招聘——好多人来了觉得公司不太靠谱——另外房东也觉得我们人多太“造”房子了,不想租给我们了,只好开始找新的办公室。  

北边技术人才集中,但是太贵,而且很堵,招人容易、被挖走也容易,人才流动性比较大。换办公室的时候我们提供了几个选项征求了大家的意见,特殊情况的会给一些租房补贴,最终选的是拎包入住的共享办公空间,也是在东边。 

小创业公司什么东西都是不健全的,装修也很麻烦,设施很齐全的共享办公空间就比较省事。新办公室层高近4米,空间够高,感觉比较宽敞明亮,也有统一的食堂。不好的就是晚上6点以后就没有空调了,周末也不给开,要开就特别贵。我们加班其实挺多的,只能自己买电风扇。

在租办公室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想要的环境和能出的钱不匹配,高大、明亮、宽敞、交通便利的办公室价格就高,最终只能在能接受的环境和价格的底线上进行折中。 

这些要素如果非要排序的话,第一重要的肯定是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和办公室环境,如果长期在一个比较暗比较差的办公室,大家的心情或产出肯定会受影响,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人比其他东西都贵,所以要服务好这些人。 

早期创业公司特别是技术类公司,不需要一上来就要求高大上的环境,尽量先在民宅里,大家一起奋斗。我很怀念之前那个民宅办公室,有时候我12点下班,就直接睡在公司。 

我梦想中的办公场地是一个独立的小别墅,有24小时空调,可以做饭,在闹市中取静。我自己的办公室就做成书房,另外弄一些有创意的房间或设施。 

0元租金、6元炸酱面满足了我对创业环境的一切要求

葛文柳 | 自媒体创业者 青岛 两次租房经历

 “在校内开始创业,我还是比较幸运的。” 2014-2015那两年创业大潮席卷而来,高校也是创业的重要战场。看着学校给钱、给地、给资源,我拉着几个同学,围绕我们的专业内容,一起入局了内容创业赛道。

用当时的话讲,“来,咱们一起做个公众号。” 当时这个垂类的玩家还比较少,只有几个老牌的网站。我们通过校友资源,撰写了很多深度的文章,只用了几个月,关注量就突破一万。当时学校规定,只要是在校生或本校毕业生创业,就可以申请校内孵化,我们拿着这些成绩,立刻提交了申请。 

校内的创业气氛很浓,与我们同期申请的项目有校园闪送、教育辅导、航拍摄影等20多个项目,经过1周左右的答辩,只有不到一半的项目通过了考察,我们是其中之一。 

在学校的帮助下,我们注册了公司。我记得很清楚,注册费用只有1元钱。由于我们没招财务,学校还承担了前几年的代理记账费用。办公室也没收一分钱,我非常感激。 

学校的孵化中心和学生社团在同一层楼上,是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室。我们有5个工位,在我们所属的区域内,还有其他的项目一起办公,环境很嘈杂。但考虑到校园内6块钱一碗的炸酱面、10块钱一份的锅包肉、不收钱的办公室、大量的关系和资源,我们选择主动过滤掉这些杂音。     

当然,办公室在学校也不是事事顺心。有一次我谈一个电商方面的客户,他想来办公室认识一下团队。

等他真的看到了我们的“小作坊”时,第一印象大打折扣,对我们能否坚持创业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另一方面,学校也希望能通过创业项目获得一些曝光。我们陆续开展了一些知识付费和电商的业务后,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学校邀请我们以学校的名义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业比赛,虽然拿到了一些荣誉,但是比赛周期非常长,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准备校、省、国家不同等级的比赛。 

大学生创业比赛和实际的创业还是有很大差距,如果在初创阶段把这些时间用于打磨公司业务,可能会走的更快一些。 如今我已经毕业,公司也可以靠业务维持营收,团队也在扩大,我最终选择搬离校内的小屋,新办公地点也不远,就在学校对面的办公楼里,办一张校友卡,我还能每天吃到学校的炸酱面。 

创业初期在郊区别墅办公记者来采访竟然坐错车

Jackson | 社交App创业者 上海 三次租房经历

 2014年创业大潮来袭,我看中“城市人群的孤独”,开始做陌生人社交。 

当时在上海郊区一幢旧旧的别墅里面办公,别墅外面甚至还有几垄不太茂盛的蔬菜,角落里有一架秋千,邻居的金毛总是爱过来串门。别墅有三层,一层用来接待、行政,二层放着技术的六七台大功率电脑箱体,为了散热,空调需要24小时轮流转。

三楼是大家的起居室,像宿舍一样安置了几个上下铺。App每次迭代新版本,程序员几乎是不睡觉的,实在干不动了,上去洗把脸直接倒头睡。 

其实对我来说,不管团队也好用户也好,都是人组成的。初创时期,因为资金不够,团队成员凭着对产品的热爱生活在一起,奋斗在一起,互相在否决对方的观点中成长,这才是创业者真正的财富。 

但是这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小区离地铁实在太远,只能坐那种定时接送的摆渡车,有一次一位记者过来采访,下错了小区,只能重新打车过来,前后浪费了一个小时,等我接到他的时候,对方明显已经黑脸了。

还有一次,我们庆祝公司拿到融资,很晚了还在闹,直接被邻居投诉,被警察敲门,差点吃了罚款。 后来为了方便招聘和对外联络,我们部分涉及对外的团队搬到浦东,张江的一个众创空间,面积15平,环境一般,内室无窗户,只有5个比较拥挤的工位,选择的原因肯定是因为便宜,但是交通便利很多,出门就能坐到地铁。 

有过很尴尬的时刻,比如当时一个员工请了产假,一个员工出差,还有一些业务员出门了,办公室就只剩我和另外一位女同事,我俩都属于安静类型的,可以做到从上班到下班没有一句交流……有时候连续几天都没有交流过。

等到2018年3月份,团队扩张到三十人,本来想去朋友推荐的办公室看一看,结果被中介带到了另外一个众创空间,环境还不错,价格也合适,主要是有好几面落地窗,打开窗户就能呼吸新鲜空气,立马决定要搬。 

一个好的众创空间能帮助团队节省很多小细节上的操心,举个例子,之前客户来公司谈生意,为了节省成本我们都是拿一次性杯子泡茶,现在我们可以用空间提供的马克杯,看上去正规很多。

同时,空间经常会弄一些活动,我们也会按着它的节奏,顺势在办公室做一些团建活动。 

虽说,每个创业者一定都会想要一个跟雷军一样的,属于自己公司的园区和大楼,然后把它装修成自己想象中的有格调的风格。但我还是最怀念一开始那栋别墅,毕竟在那个破破的地方,大家讨论出了很多创业的灵感,很多团队的第一次,也是在那里完成的。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办公地点只要关键指标符合预期即可

江岳 | 内容创业者 北京 两次租房经历

 搬到新办公场地已经8个月了,我还是会想念我们的第一间办公室。 

2017年夏天,我和合伙人开始找办公地点,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一要交通方便,最好紧挨地铁,节省员工的时间成本,二是环境要好,我们是做内容创业的,四周乱糟糟的可写不出好东西。 开始我们看过商住两用的民宅,也看过写字楼,最终都没有出手。 

民宅的优点是价格低,三居室只要8000元,但在小区里办公始终不太正规,尤其是现在的90后小朋友都很挑剔,很可能一看这个办公地点就不投简历。 普通的写字楼性价比也还行,我们看的那间在顶层,有超大阳台和复古罗马柱,能摆下十张桌子,租金只要1万元。但是,那间房特别脏,我掐指一算,如果要租的话需要重新装修,搭进去的费用和工期,实在不划算。 

后来我们在国贸、世贸天阶附近看了几处共享办公的场地,要么是在地下一层,让我感觉暗无天日如蝼蚁,要么是房型奇葩不周正,都果断放弃。 直到中介带我们看了三里屯的一家共享办公场地,那是一栋四层小楼的顶层,推窗可见高大的绿树,空气清新,四周安静,瞬间让我找到“宁夏”的感觉,于是我们成了他们的第一家客户。

最初我们租了五个工位,不到一个月,就扩大到了十个,每个月费用大概是2万多元。

我最喜欢的是周围的环境,虽然在市中心,但紧挨使馆区,居民和游客很少,闹中取静。这里离亮马河也不远,有时候我写稿写累了,就溜达着去河边走走,看看钓鱼的人,偶尔还能听到蛙叫蝉鸣,有一种能随时从大都市逃离的抽离感。 

但这样的地点也有缺点,首先是物价很高,有一次一个女生来面试,在楼下复印简历,一张纸就要5块钱。周围以西餐厅为主,她点了一份最便宜的土豆丝盖饭,花了48元,感觉荷包在出血。我们平时吃饭大多是点外卖,或者走十几分钟去吃大众食堂。 

另外,这个楼没有电梯,我怀孕那段时间,爬楼梯还是会有点累。最不能忍的是四层的女厕所只有两个坑位,而且厕所没有空调,夏天排队等候上厕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时候我会去外面的公共厕所。 

即便如此,我也没有想过要搬走。直到去年年底,有公司想要租下我们整层楼,工作人员跟我们协商,帮我们转到他们旗下的另一处共享办公场地,同时给我们一些优惠。新地点紧挨地铁口,而且旁边就有一个大型商场,吃喝玩乐也方便,我们就“被动搬家”了。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明确需求和预算以后通过中介找房是最高效的方式,而且一定要调整心态,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办公地点,只要关键指标符合预期即可。 

直到现在我还是会怀念三里屯的那间办公室,春天海棠花开,夏天石榴生长,秋天银杏叶黄,冬天雪花飞舞。来北京十几年了,只有那一年,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四季流转。创业累的时候,别忘看看天。

本文系作者 镜观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大都市蚁族故事吧!

    回复 2019.08.18 · via android
  • 再过十年,不知道这些公司中又会诞生出怎样的传奇

    回复 2019.08.19 · via android
2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