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敲钟的创始人

当投资者真正进入企业时,他们会发现:投资人在充当自己盟友的同时,也是自己的敌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商业与生活(ID:xiaopeizhu8),作者:秋小夕,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很多公司的创始人,因为把IPO敲钟的机会留给了员工、用户、合作伙伴而被人津津乐道。

比如,2014年9月19日,马云把这一光荣时刻献给了阿里生态中的8名普通人。去年,51信用卡上市时,孙海涛也把这一机会让给了公司的两名创始员工。

然而,Travis Kalanick(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以下简称TK)是一个例外。

5月10日,Uber登陆纽交所,市值不到700亿美元。而曾经风光一时的Uber创始人兼前CEO TK,和另一位创始人Garrett Camp,被拒绝了上台看敲钟的请求。

有投资人替TK不平:十年后难得上市,创始人去台上站一会儿都不允许。

而美团CEO王兴也在饭否上感慨:“Travis Kalanick(简称TK)既不是最初提出 uber 这个点子的人(那是 Garret Camp),也不是 uber 的首任 CEO(那是 Ryan Graves),但确实是靠他像疯狗一样各种搞搞搞才把 uber 搞成今天这样的巨无霸,当然,也搞出了多问题来。”

明星CEO的坍塌和流血的独角兽

2017年6月,TK同意了投资人的要求,离开了 CEO 的职位。而剩下的人们在忙着准备一个180天转型计划,希望扭转Uber在过去一段时间给人们造成的不良印象。

据彭博报道,大约一年前,高管们就坐在旧金山一家酒店的会议室内,试图说服TK,这家公司有一个重大隐患:TK自己。

当时,投资者还没有起诉Uber,联邦政府还没有开始对Uber展开调查,Uber也还没有发生大规模辞职的情况。但这些高管手上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公众对Uber以及网约车app持正面形象,但是,如果知道TK的一些做法后,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家由一群贪婪、自私的混蛋组成的公司。

TK当时反驳称,出问题的是公司的公关,而不是自己,以及自己塑造的公司文化。

在媒体和公众面前,TK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毫不畏惧的斗士形象。

他直言不讳的批评过韩国、美国等当地政府反科技,表示Uber的使命之一就是打破现有商业运输系统垄断,整合闲置资源,重塑行业秩序。《名利场》杂志用“好斗”描述Kalanick,波特兰的交通局长则说“Uber看起来就像一群土匪”

但这些争议,在当时就像TK的一枚枚功勋章,证明了他对完成使命的热情和献身精神,他是这个时代的挑战者。他对《名利场》的记者说:“我是一个激情企业家,有时我喜欢地狱般的磨难。因此有几次我也会——过于执着,过于深入争议中,因为我对此太过狂热。”

一位曾与卡兰尼克共事的风险投资家说,这都是战术。

但这种冒险策略的战术,埋藏了巨大的隐患。从2017年开始,“Uber”,一下子从“全世界最有价值初创企业”,变成了“全世界最不正常的初创企业”。

先是因为TK支持特朗普而最终导致用户在Twitter发起了#deleteuber 的行动,接着又被爆出了职场丑闻。2017年6月,曾经是Uber最大的投资方Benchmark要求TK辞去CEO一职,并对其提起诉讼,指责其诈骗、违反受托人义务以及违背合同等。

时隔两年,Uber敲钟上市,谈不上落寞,但是700亿美元的市值,和TK离开时的估值持平。

而2018年年底,各投行曾估计Uber的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最高可达1200亿美元。 而uber的对手,3月30日上市的Lyft,目前市值也已经跌去了30%。

软弱而趋利的投资人

2017年,与TK一同被迫离开的,还有他的好友,Uber高级副总裁、埃米尔·迈克尔(Emil Michael)。

迈克尔曾在Uber的几个关键节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在前CFO辞职后接手了公司的财政工作,帮助Uber筹集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并与滴滴达成了“停火协议”,与戴姆勒公司等顶级汽车制造商达成了合作关系。

但是,Uber董事会却决定驱逐这样一名功勋卓著的高管。迈克尔认为, Uber董事会太过软弱,尤其是投资人比尔·古尔利(Bill Gurley)在公司面对争议和丑闻的时候,没有勇气支持他。

根据媒体的报道,古尔利是当年在逼宫的会议起到关键决策的那个人。而且,他还是最早支持Uber进军中国市场的那个人。

古尔利曾表示,在短期内,Uber可以冒损失5%至10%市值的风险去挑战中国市场,认为,“不去尝试是胆小鬼的做法。”他曾询问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如果可以重来一遍,会如何处理中国业务。贝佐斯表示:“我会努力20到40倍。”

曾经的盟友,后来的背叛者,放在古尔利身上,不过都是为了自己投在Uber的资金收益的最大化。事实上,古尔利也是Uber IPO最大的赢家。据彭博社报道,Uber上市后,他将获得风险投资史上一笔最大的个人投资回报,估计超过6亿美元。

投资者在争取热门项目的时候,往往像开屏的孔雀一样展示自己的优势,除了资金,还有能给被投方带来的好处,对被投方的理解与坚定的支持。

投资人与创始人因为双方互有需求走到一起。在公司顺风顺水时,他们的利益矛盾并不突出,相处和谐,但一旦遇到尖锐的利益问题,夺权逼宫的戏码就会上演。

在引入投资的过程中,创业者最看重的是,独立运营并能主导企业的战略方向,对企业的拥有感和创业的成就感;而投资人看重视的是:低风险高回报,企业透明运营,创业者能全身心投入而不要另有小算盘。而他们的争论的焦点,往往是在短期效益和长期受益的冲突上。

投资获得回报是投资人的本职工作,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每年要看数百个甚至更多的投资人来说,大部分时候,他们对自己投的企业即没有那么了解,也没有那么有信心。在外界风向摇摆的时候,他们会优先选择看起来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一边。

被资本驱逐的CEO,后来怎么样了?

因为风险投资的助力,无数企业得以发展壮大。但企业创始人与资本的博弈也在频频上演。

远在国外的有苹果乔布斯,创建思科的莱恩和桑迪夫妇,近在国内的有新浪的王志东、乐百氏的何伯权、上海家化的葛文耀、红孩子的李阳等。他们无一不是因为和投资方的分歧而曾离开了自己“养大”的公司。

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尼艾克成立苹果电脑公司。乔布斯在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然而,过多的荣誉背后,同样隐藏着强烈的危机。随着IBM醒悟并成功抢夺了大片的个人电脑市场,与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理念不同的乔布斯被董事会撤销了经营大权,之后乔布斯几次尝试反击没有成功后,于1985年9月17日辞去公司董事长一职。

当然,离开苹果的乔布斯没有丧失斗志,而成立了独立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并上演绝地反击,重新回到苹果,带领团队研发出了iPod、iPhone等开创性的产品。

后来,苹果前CEO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在“硅谷30年,我所见证的那些Change Maker”的演讲中提到,乔布斯辞职的原因,起源于董事会决定不做Macintosh,“但是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错误。”他认为,一个创始人对于公司非常重要,他是能够给公司的愿景带来多么大的激励和灵感,带来无限的可能。

另一位成功上演王者归来的是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

2006年,杰克·多西与埃文·威廉姆斯等人共同创建了Twitter。Twitter火了之后发展迅速,巨大的用户流涌向这家网站,网站时常崩溃,推文无法显示,账户消失,常常几个小时无法连接。2008年,这家公司IPO前夕,CEO多西与威廉姆斯正式交换职位,成为一名有名无实的懂事会主席。有知情人士透露,多西当时曾因交流问题和对公司发展方向有异议被要求辞职,他借用乔布斯那句话说,“就像被人狠狠在肚子上揍了一拳”。

离开Twitter的多西二次创业,做了一家移动支付公司Square。Square蒸蒸日上时,Twitter却迎来了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冲击,市值一度跌三分之一。2015年,通过Square证明了自己的多西,再次成为Twitter CEO,并带领公司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复兴之路。如今,Twitte市值289亿美元,而Square的估值也超过了300亿美元。

不过,大部分人都没有乔布斯、多西的勇气和运气。

1984年,莱恩和桑迪夫妇用5美元注册了思科系统公司。1990年8月, 6名副总裁以集体辞职相威胁,思科董事会解聘了桑迪,随后莱恩也辞职。当年底,两位创始人抛售了所持思科股票。而这两位创始人出局的原因,是没有能从一个卓越的创业者转型为团队领导人和优秀管理者。

王志东在1998年开始担任新浪网CEO,2001年6月段永基等新浪5董事在董事会上突然对王志东宣布免除其在新浪的一切职务,原因在于王志东坚持认为拯救门户网站的出路是广告,但当年新浪网广告收入增长缓慢,而且,他还坚决反对持有4亿美元现钞的中华网与新浪网的合并计划。

离开新浪的王志东于2002年创办了点击科技,转向企业服务。如今,随着产业互联网兴起,企业服务迎来爆发的机会,但是王志东和新浪没有了联系。

还有更多的创始人在被董事会驱逐会,再难找到自己的价值。比如曾经和朱啸虎结成过亲密盟友的拉手网创始人吴波,在公司冲击IPO失利后,被迫离开公司。之后多次尝试创业都算不上成功,而且,朱啸虎还常常要提起拉手的失利,对他口诛笔伐一番。

对创业者来说,想玩儿企业由蚂蚁变大象的戏法,就获得充裕的资金支持。但是,当投资者真正进入企业时,他们会发现:投资人在充当自己盟友的同时,也是自己的敌人。

因此,在寻求投资时,最好能够找那些“臭味相投”的人。如果自己创业、投资是为了“学成文武艺,卖给BAT”就不要假装要长期独立发展。否则,到了关键时刻,鸡飞蛋打。

当然,TK依然是Uber IPO的赢家。作为公司的最大个人股东,他依旧持有Uber 8.6%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曾向Uber投资300万美元,如今价值约4亿美元。

本文系作者 商业与生活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