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TValue-文章详情顶部

对话陈生强:京东数科的底层逻辑,是做产业互联网的“最大公约数”

金融业务的规模天花板可见,那么,金融科技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陈生强没办法停止思考,“如果这个公司会死,那么会是怎么一个死法?如果死掉,会在哪个地方死掉?”

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

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

中国互联网的下一战场将是产业互联网,巨头们无一例外对此都深信不疑。

腾讯都发起了B端革命,在腾讯调整组织架构、举起“产业互联网”的大旗之后,蚂蚁金服针锋相对的表态“不喜欢这个词......自2015年开放战略以来,我们已经向to B跨出一大步”。

11月20日,京东金融正式“官宣”了品牌升级,京东数字科技将成为整个公司的母品牌。京东金融作为京东数字科技集团旗下子品牌,未来仍将是京东数字科技的最核心板块之一。而京东金融早在今年4月就完成了它的组织架构调整,拆分为个人服务和企业服务两大事业群。

危机自省、价值重估轮番上演。巨头丛林之中,京东数字科技是最“没有包袱”的一个。

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表示,最新一次架构调整的两大基础,一方面是要解决服务低效、资源浪费等现实问题,在战略层面,则是要“建立中台”。

今年9月,在京东数字科技五周年内部分享中,陈生强对京东金融的全体员工足足讲了2小时,希望在团队内部激发“自下而上的驱动力”。

“我们原来的组织架构是以产品为核心而不是以客户为核心”,最终导致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不尽人意,还造成了研发资源、运营资源的浪费。要解决这个问题,别无他法;而在战略层面,京东数字科技“重新定义了to B服务,对外输出需要同步搭建强大的中台”。

事实上,一年前的首届JDD大会就为此埋下了“伏笔”。京东集团董事长、CEO刘强东在JDD的开场演讲中曾强调,京东作为一家“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未来要打造的是“一个生态系统”。这直接影响了陈生强对于京东数字科技的业务思考逻辑。

钛媒体上一篇报道中梳理的“十一大业务线”提法已经成为过去时(见钛媒体报道)。成立五年,京东金融的战略几经演进,今年9月又更名为“京东数字科技”,逻辑和Google设立母公司Alphabet类似,“在商业生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京东数字科技的名字已经hold不住业务的进化。”

2018年11月20日,在新一届JDD大会上,陈生强首次就数字科技的理解进行了阐释:数字科技的本质是以产业既有知识储备和数据为基础,以不断发展的前沿科技为动力,着力于“产业 x 科技”的无界融合,推动产业互联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最终实现降低产业成本、提高用户体验、增加产业收入和升级产业模式。”

在陈生强看来,数字科技是实现数字经济的手段,本身也是一个新的行业形态。

外界则更为关心的是:陈生强和他的数字科技团队要如何服务于电商、金融机构以外的产业?

如何进入新市场

一年前的JDD大赛上发起的“猪脸识别”的赛题,目前已经成为京东数科一项落地的产业应用,首个独立于金融业务的产业互联网应用。

而本届JDD大会后,“京东进军养猪业”也成为一则热点新闻,京东宣布将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合作,研发推出以“神农大脑”为核心的养殖场数字化解决方案。

陈生强向钛媒体透露,这个热点项目事实上诞生于保险业务,保险业务团队在试图解决“保险欺诈”业务需求时,“猪脸识别”技术得到了养殖企业的认可,京东数字科技间接杀进了“生猪养殖”产业。

10个月,这个缺少足够资源支持的内部创业项目,从半年时间的市场调研、启动项目、攻克技术难题,最终拿到了来自养殖行业的一笔1240万元的订单。陈生强对钛媒体透露,“中国的生猪养殖产业每年有1.1万亿的规模,京东农牧团队的产品每年可以为行业降低可观的成本。”

“猪脸识别”的创业项目,是一个证明京东数字科技团队拥有“自我进化”基因的例子,也印证了陈生强对于新市场的判断——京东数字科技脱胎于服务京东的零售业务,懂零售行业,也懂金融机构,而一旦 all in 企业业务,势必要进入零售、金融机构之外的新市场。

问题是,要如何判断“这个行业可以进”?

“中国生猪市场,每年有7亿头猪出栏。我就举一例,光给猪耳朵打标这一项,(通过技术)每年就能省下几个亿的成本。”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是其大力推动这一项目落地的基础。

进入任何一个产业,除了“能否真正为其降低成本、带来价值”这个核心前提,陈生强表示还会基于两个要素来做预判:

第一点,你在新市场有没有一定的技术独创性或者产品独创性;第二个要点,金融在这个产业的市场规模到底是不是足够大。“只有规模足够大,才可以足够得可复制。”陈生强告诉钛媒体。

“最大公约数”

to B 的钱并不容易赚,陈生强认同这一点。

“做产业服务,不是调整一个架构就可以的。”

陈生强曾在内部复盘京东数字科技在企业服务上的困难和局限,一方面是“内部创新项目的扶持机制不完善”,另一方面则是“技术团队往往缺乏行业know-how”。

对上述问题,陈生强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向钛媒体表示,深入产业互联网,需要对另外一个行业的Know-How作了解,本质上和京东金融过去对于零售行业Know-How积累是一个道理。

“实际上底层都是通的。以神农项目为例,我们截取养殖业流程上的一环(做数字化),这种能力就可以在不同产业之间复制。”

如今,京东金融正在消化它的全新组织架构调整,而进入产业,意味着要先为技术团队赋能,内部孵化机制如何更有效,对于陈生强而言是一个现实的挑战。

而任一家巨头,想要让产业有所认知并达成信任,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平等的竞争。

2018年2月,京东成立了“城市计算”事业部,隶属于京东金融,由“城市计算”概念提出者、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城市计算领域负责人郑宇博士担任负责人。这个起初只有一个人的事业部,如今已经在雄安启动了城市建设项目。

陈生强在同企业客户接触的过程中,曾听到到来自政府或企业的抱怨,慧城市听过太多,“现在压根儿不想听”。原因是上门来谈合作的大公司们并不能真正解决产业痛点,“(大公司们)要么卖硬件给我、要么卖云给我,提出的概念远远超过能帮我实现的东西。”

拥有硬件、云服务的巨头如阿里巴巴,如今已经在企业服务领域抢占了市场先机,这看起来让其 to B 业务来的更容易。但陈生强对钛媒体强调,“但也很容易让这个事儿变得不那么纯粹。”

他认为,做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是平台能力和“解决方案”,同时要尊重产业需求,是否拥有标准化的产品根本不重要。

在京东金融企业服务B2B2C的逻辑下,陈生强把京东金融在技术端和产业端的角色定义为,“做产业的最大公约数”。

这代表了陈生强过去三年对公司底层逻辑的思考。

“2015年的时候,我们金融业务首度盈利,却是我最焦虑的时候。”陈生强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说。从当时起直到京东金融实现千亿估值的眼下,金融业务毫无疑问已经是集团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和支撑。

但金融业务的规模天花板十分明显。

那么,金融科技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陈生强没办法停止思考,“如果这个公司会死,那么会是怎么一个死法?如果死掉,会在哪个地方死掉?”

无论是“让金融的归金融、让科技的归科技”的战略逻辑、还是果断的组织架构调整,陈生强花了近乎一年时间去说服投资者和团队。

“最大公约数”何解?思考者陈生强已经给出了他的答案:这是操作系统级的东西,任何人进到这个产业都绕不开。(本文首发钛媒体,采访/葱葱,编辑/蔡鹏程)

本文系作者 慢养有益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京东数字科技,你在常州忙啥呢

    回复 2018.11.23 · via pc
1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