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 AI 提供数据原料,永洪科技想为业务人员提供“BI”服务

着重在数据层的 BI 对更偏底层技术的 AI 有着相辅相成的意义:BI 工具可以将企业数据转化为利用率更高的“燃料”,让 AI 的算法更能发挥作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篇 3 分钟,钛媒体带你读懂人工智能]

相较于风口浪尖上的 AI (人工智能),BI (商业智能)的存在并不为大众所知。

事实上,相比 AI 目前在场景落地上的探索,BI 从诞生时便具备良好的商业化用途。一般来讲,BI 公司会覆盖从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到可视化展示等一系列服务,目的是将原本散落在企业内部的无序数据,通过整理后找到规律,并最终达到指导业务决策,降本生效的目的。

可以说,着重在数据层的 BI 与更偏底层技术的 AI 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BI 工具可以将企业数据转化为利用率更高的“燃料”,让 AI 的算法更能发挥作用。也正因如此,随着企业 AI 与大数据项目的落地,BI 产品愈发受到企业客户的重视。

根据 Gartner 报告显示的数据:从全球500强在IT投入上来看,5年前在这些大型集团在 BI 和分析上的投资是低于 ERP 的,而现在,他们在BI和分析的投资增速是最快的,接近20%。

在BI和分析的投资增速是最快的

Gartner 的报告显示,目前500强公司在BI和分析的投资增速是最快的,达到20%。

“企业需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数据的使用者。”永洪科技 创始人&CEO 何春涛对钛媒体说。

在何春涛看来,当下不论是亟待转型的实体产业还是人口红利殆尽的互联网公司,对精细化运营的需求正与日俱增;另一方面,诸如 Oracle、SAP等传统厂商提供的 BI 产品从评估需求、调试、实施到再到最终上线,往往需要几个月的周期,这种臃肿的产品模式并不适合当下的客户需求。

这也成为永洪科技进入 BI 市场的切入点。2012年成立时,永洪科技成为国内首家提出“敏捷 BI”的公司,主打 5 分钟一键安装、5 分钟快速数据源配置以及5分钟报表设计,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并快速生成分析报表和决策依据。

除了部署方式以外,“敏捷 BI ”的另一特色,则是其终端用户客群由IT人员转变为业务人员。特别是在永洪2017年推出SaaS 产品 Yonghong Z-Suite后,分析数据不再需要“由业务人员提需求,IT使用BI产品解决需求”的模式,而是将分析能力交给业务人员,由业务人员进行自助式分析。

永洪

为了方便一线业务人员使用,永洪在产品上降低了数据分析门槛,用简单的拓展即可实现多维度分析。

以国内家电龙头企业美的为例,作为一家年营收超过2000亿的传统制造企业,美的不仅在内部有着复杂的应用环境;同时,美的的销售数据来自天猫、京东、自营等多个平台,光是对这些数据源进行整合,已经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为此,永洪采用了支持多云架构的底层服务,可以对美的这类大集团提供私有云、专属云等多种部署方式,最终从算力层面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

另一方面,永洪产品架构的灵活,也降低了一线人员使用大数据产品的门槛。以永洪在美的采购部门的应用场景来说,员工可以将商品销量、消费者年龄、用户地区,甚至是天气、物流等外部因素,利用可视化的窗口表格集合在一起,仅用简单的拖拽式操作即可增减数据维度,以达到企业对数据化产品的极简要求。

目前,永洪累积已有超过2000家企业用户、数十万个付费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信银行、中国风电、美的集团等,对于这些大企业的服务客单价已达百万级。2016年,永洪科技宣布完成腾讯创投领投,元生资本、东方富海、经纬创投、艾瑞咨询跟投的2亿元C轮融资。

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服务方式,何春涛对钛媒体透露,数据产品的交付环节会越轻、越快,但在售前的咨询与售后客户成功方面会越来越“重”。

“数据产品做薄了,没法帮企业获得价值。对于数据能力强的企业,可以交给他们自己来部署;对于数据基础较差的企业,永洪要帮他们完成端到端的交付。”何春涛说。(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苏建勋) 

本文系作者 苏建勋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