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亿美元芯片进口背后:它们大多与中国本土市场需求无关

“进口替代”已被证明是一个错误的发展战略。用市场无法交换到技术,同样,光用钱也砸不出技术,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放企业去市场上厮杀,才能真正的找到那条正确的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几年来国内的媒体舆论和整个半导体行业一直在大肆宣扬的一个观点是,中国的芯片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已经超过石油的进口额成为最大的进口品类,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和贸易平衡。

而这个观点在近期的中兴事件中被再次强化,如果西方卡我们的脖子,不但军事安全无法保证,整个国家经济都会瘫痪,所以国家一定要对半导体产业进行巨量的投入,以实现这些半导体芯片的国产化替代,达到自主可控和富国强兵的目的。

于是芯片半导体产业瞬间成为政府和资本的宠儿,这种观点已经几乎成为政府和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共识,没人敢公开质疑和反驳这一定论,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中国在2017年进口了2601亿美元的集成电路芯片,这个进口数额的确超过了中国的原油进口。

从数字角度当然没有错误,甚至有调研机构统计出中国消耗了全球55%的半导体芯片,而中国目前的芯片自给率不足20%,其市场空间极其巨大。

这一系列的数字都给政府和行业人士带来了打鸡血的效果,那么诱人的市场前景怎能不加大投入,而且还有自主可控的政治任务加持。看似完美的推论,是否有破绽呢?

回答是当然有,只不过被宣扬这种观点的媒体和业内人士故意忽略。也就是:

这看似天文数字的2601亿美元芯片进口,大部分与中国本土市场需求无关。

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芯片进口国,是由其在全球电子产品价值链的地位决定的。中国过去40年出口带动发展战略和鼓励出口导向外商投资政策,已经把中国变成了电子产品全球价值链的组装中心。所有在中国组装最终远销美国,日本,欧盟等市场的电子产品所必须的芯片,都要先运往中国,然后再随最终组装好的制成品一起被出口到第三国市场。

虽然近年来由于中国由于人工成本巨幅上升,低端制造业开始外迁,但由产业链聚集带来的供应链优势和工程师的数量优势,仍旧维持了中国在电子制造方面的巨大市场份额,各类电子代工企业在中国仍旧维持了最大的产能。

这种先进口到中国组装,然后转往第三国市场的芯片进口,在中国整体芯片进口中占有的份额是巨大的。2017年中国出口了接近13亿部手机,是国内手机消费量的2倍之多。因此,用于出口手机上的进口芯片,要远远大于国内消费者使用的手机内的进口芯片。

PC是另一个大量使用进口芯片的产品。中国组装出口的个人电脑已经占到全世界个人电脑出口量的90%以上,2017年中国出口的笔记本电脑达到2.7亿台,远远大于国内市场笔记本电脑的销售。同年中国还出口了5.7亿台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因此,中国从海外进口的芯片,更多代表的是全球市场的需求, 而不是本土市场的需求。

这个天量进口额的背后也是天量的出口额,只不过进口时候统计的是集成电路,出口时候统计的是整机产品。这种因为产业链分工造成的巨量进出口额,实在是玩弄数字游戏的绝佳手法。

分析中国本土市场对进口芯片的需求,要透过全球价值链来了解最终需求来自哪里,不要被表面的进口数据迷惑。这同要求把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中来源于第三国的附加值剔除掉,是一个道理。

其实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国,许多原材料和零部件都是巨额进口,但实际的成品市场大多在国外,并不是本国消费,这是整个中国的贸易和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单突出某个产品的巨量进口额,显然是有所偏颇的。

显然一直在突出进口2000亿美元芯片这个数字的主要就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因为突出这个数字可以让政府感觉必须大力投资这个行业来平衡贸易并取得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

由于前面十年整个半导体行业一直被政府和资本所忽视,行业内的相关人士对于通过舆论鼓动政府大力投资半导体行业非常热心,毕竟大量投资最大的受益人就是业内相关人士。所以相关媒体和半导体业内人士对这个充满水分的数字不仅毫无质疑,而且不断鼓吹,再加上近期中兴事件的发酵,政府大力投资芯片行业完成进口替代已经成为不可质疑的政治正确。

以“进口2000亿美元”芯片为中国未来芯片产业画一个大饼,呼吁国家不惜一切代价大力投资芯片产业的一个潜台词是“进口替代”,期望未来国产芯片替代进口芯片。这样中国就可以控制整个产业链,以防备敌对势力对自己的压制。而我们国家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已经建立了全世界最全的产业链分布,这一点就连美国也做不到,一直是某些国人骄傲的资本,但大而全的产业链并未使我们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国家,这与全球化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二战后曾经流行的“进口替代”已被证明是一个错误的发展战略,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融入了全球经济体。中国制造业已经嵌入了全球价值链,与外国的企业实现了在同一行业上细致的具体任务分工。这个现实状况是不可逆的。

现在中国有竞争力的行业都是充分发挥自己比较优势,在相应价值链中寻找到合适位置的行业,而那些希望通过国家政策保护和扶持而能够增加竞争力的行业几乎毫无例外没有实际竞争力。

汽车产业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在国家政策保护下,大型国企满足于躺在合资企业身上赚取高额利润,而毫无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动力,至今中国汽车的整体价格仍旧是全球最高。而没有任何保护的消费电子和家电行业由于中国的比较优势明显,中国厂商已经占据极大优势。

半导体产业原本就是最全球化的产业,中国在低端消费类芯片领域其实已经建立了一定优势,但进口替代思路认为中国一定要掌握所有核心零部件和技术,否则就是战略上不安全的状态,于是各类号称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项目层出不穷,但这些项目除了满足一下民族自豪感以外,对实际的产业发展很多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根据以往经验,现有体制下政府的大规模投资也会落入更加会运作政府关系的人手里,而不能真正惠及需要投资的创新企业。

从宣传2000亿美元进口芯片到中兴事件,再到最近联想5G标准投票事件在网上舆论的发酵情况看,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很容易,但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带来的危害却非常巨大。利益相关人士可以通过舆论的炒作来绑架政府和民意,以获取巨额利益,但非理性的政府巨额投资有可能会给整个半导体行业和宏观经济都带来极大的危害。其背后的思路是:不甘于现有价值链的地位,希望通过政府主导投资来产业升级,进而通吃整个产业链,是不符合产业经济规律的。

我们以前的教训是,用市场无法交换到技术,同样,光用钱也砸不出技术,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放企业去市场上厮杀,才能真正的找到那条正确的路。

【钛媒体作者介绍:商业技术评论,公众号(biztechreview)】

本文系作者 商业技术评论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