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TValue-文章详情顶部

科技如何影响消费决策、科技是否会重新定义“美”?四位未来生活家这么说

科技的发展让医美门槛降低,造就了“网红脸”科技的发展也造就了“苹果粉”,代表了大众审美。未来,科技会不会重新定义美?

五人在2017钛媒体T-EDGE科技生活节上对话

五人在2017钛媒体T-EDGE科技生活节上对话

【一汽大众迈腾独家冠名 2017 T-EDGE 科技生活节国际领袖峰会】

钛媒体 2017 T-EDGE 科技生活节国际领袖峰会,不仅仅探讨了科技和艺术的跨界关系,科技发展对于城市的影响,我们还邀请到15位“未来生活家”,谈谈大众最关注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升级”趋势。

谁来定义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如何定义?

国际领袖峰会的演讲嘉宾网易考拉海购 CEO 张蕾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消费趋势正在发生一场最大规模的“生活进化”,数据表明,“中国消费者当今需要的不再是很便宜的东西”,海淘吸引消费回流、引导人们选择品质生活,是网易考拉所定义的消费升级你。

而另一位与会嘉宾,“好有财”创始人左志坚对“什么是消费升级”给出了新的答案,他表示,

“消费升级不是今天我们用于消费的家庭资金更多,消费升级只要去看一点就行:他是满足个性化需求还是标准化需求?淘宝和京东做的就是偏标准化的产品,但是这一代的年轻人对个性化是有一定的追求。”

致力于提供精品休闲娱乐与创意美食预订的YHOUSE,正是引导消费升级的平台之一。YHOUSE 联合创始人陈阳这样总结当前推动消费升级的生力军们:中产二代、追求个性化需求、愿意为服务消费。

年轻人影像社交平台 in 创始人黑羽同时认为,扩张消费者眼界,让他们看到更多的需求模式,将是导购类产品,媒体红人价值所在。  

和消费品衣食住行一样,新的内容形态也在刺激消费升级。“用内容来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感”,是开始吧创始人徐建军在两年创业中的经验。在主题为「科技和艺术如何影响消费选择」的论坛上,钛媒体执行主编杨瑨和Yhouse联合创始人陈阳、开始吧创始人徐建军、好有财创始人左志坚、in创始人黑羽四位创业者展开了对谈。

科技引导消费的当下,我们如何看待趋势、看待消费审美?以下是钛妹儿整理的精彩对话:

以下是五人在钛媒体 2017 T-EDGE 科技生活节上对话,略经钛媒体编辑,有删减:

杨瑨:今天邀请各位讨论的主题是“科技和艺术,将怎样主导我们的消费选择”四位都是创业者,那么能否回顾一下,当你做创业决策的时候,是哪一项技术的成熟促进了你的决定、让你觉得机会来了?

黑羽:每一次硬件技术(的升级)都导致了 in 在商业模式上的改变。2014年之前的手机配置很低,这样女生拍照片出来,不一定好看。我们是专注于让屏幕上的形象做得更加美好的公司,当手机整个象素硬件处理能力上去之后,就把美颜、最牛逼的贴纸效果做到很完美。

那个时候视频是无法美颜的,视频处理和剪辑也不好,到了2016年我们又开始推出了自己的视频产品,推出之后发现用户需求一发不可收拾。不仅是好看,场景也要不一样,并且我们还能够增加更多的元素,所以我们做了AR相机。

以前不愿意打视频电话,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丑,尤其是互相第一次认识时,所以最近推出的在线多人视频产品,又是无线的视频通讯技术加上美颜和相应的AI技术,并且是多人视频的形式,直接让男生和女生聊天,是同时聊天,采用视频的方式,每个人都很好看。

陈阳:我们主要是在2012年底,两个科技,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算法。先说互联网,我们是2012年底、2013年开始创业,当时是大众点评网和美团(很火爆),大家随时随地可以找到吃喝玩乐的好地方,大家下载的成本很低,获取客户成本很低。开始做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核心用户,种子用户,所以打品牌的时候是跟国际的时尚品牌,奢侈品牌(一样),吸引很多用户的关注和对品牌的认知。

到了2015年左右,那个时候是有千万左右的用户,一方面黏性并不好,留性也不高,(一方面)推的东西不是我想要的,去了这个店并不是下一次还要来这个店,在不同的时间看了不同的吃喝玩乐的好地方,在社区的频道看到网红分享的好店,看到长的漂亮的白富美分享的好店,都会对大消费产生影响。后来我们就不停地在数据上做提升。现在打开APP,只要你在这里产生一次(消费),就可以产生算法数据,慢慢用去优化。

我认为消费升级的核心就是要个性化,品质要个性化,我喜欢的不代表是他喜欢的,他认为好吃的日料也不代表是你认可的,我们要对用户的行为数据深入思考,这个会改变我们,也会引领其他用户做各种各样的消费。

杨瑨:我们回到消费升级这四个字,四位嘉宾如何解释消费升级?是特定一个群体的人消费升级了,还是是全民消费升级?

陈阳:我觉得消费升级主要是在年轻一代上,在中国就是有两个亿的人口,并且还以12%—13%的速度在增长。这里的两个亿的人口,包括年薪2万—200万的人,但是(引领)消费升级的是哪些人?

这些年轻一代有三个共性,一个是那些中产二代:父母是60、70后,生活无忧无虑,比我们的经济负担更小,85、90、95后在经济上越来越没有特别大的牵绊,就会舍得消费。第二,他们越来越个性化,过去80后在消费升级的时候都是品牌认知,我用古琦你也用古琦,我用香奈儿你也用香奈儿,他们不是这样的,一个大的品牌是有多样化的产品线,千人千面,对每个人是不同。第三,消费升级是非常愿意为服务买单,这个是上一代人没有的,(上一代人认为)只要性价比高就行。可是新一代的人愿意做VIP,无论是视频音频,线上线下的服务,他都愿意花一点点的钱成为那个VIP,不是为了装大款,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体验更好。

杨瑨:左老师曾经是资深媒体人,写过很多消费趋势的评论文章。能否解释一下消费升级的原因?

左志坚:我的结论跟陈阳差不多,现在市场上有一类新产品很受年轻人欢迎,就是消费信贷,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敢花钱,但是他实际上自己还没有特别高的收入来源,有时候也不是很喜欢问家里要。在美国,大学生是可以办信用卡的,但在中国很多这个年龄的人无法办信用卡,因为他没有收入,所以校园贷过去几年跑得非常厉害,也发生了极端事件。现在的年轻人是敢花钱的。

再一个是个性化,待会儿建军老师详细地讲讲,“开始吧”众筹,为什么体量做得这么大?这个里面最深层最核心的意思就是,我们对消费升级的理解不一样,我们觉得淘宝和京东做的是偏标准化的产品,但是这一代的年轻人对个性化是有一定的追求。

我个人认为,包括我们团队也是这么认为的:消费升级不是今天我们用于消费的家庭资金更多,消费升级只要去看它一点就行了,他是满足个性化需求还是标准化需求?个性化需求是解决人跟人差异化的需求,标准化需求是解决人标准化的需求,是有一个边界线的。当我去消费一个产品,消费一个行为,我们去看里面80%、90%的核心(个性化需求),然后去满足他的需求,如果是的话,无论是高还是低,都是消费升级。在我们的平台上服务了几千家的民宿,就是跟五星级的酒店明显区分,当我们再去消费酒店的时候,我们更多是把酒店当工具用。今天为什么到民宿里面去,是因为里面的装修也好,它有大量个性化的元素产生,消费者进去的时候契合了他某一个当下的点。

今天的餐饮、从网吧到网咖的升级、健身房等等,以及现在是看农业,我们去看消费行为是否是消费升级,就看他的个性化需求是占多少,今天哪怕买了一个杯子是5块钱,但它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你也是升级了。在一条可口可乐的生产线上,所有的可乐都是一样,但是他推出心态出来,今天有一位工匠在可乐上画了一个画,这个画就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个做了溢价就是消费升级了。

黑羽:所谓的消费升级就是有两种因素构成的,要么是原有的需求人群有变化,要么是原有的需求没有满足消费人群的需求。我想补充的一点是,我有钱了,我能借钱了,到底该怎么花?

在你周边都是马车的时候,你是想不到买一辆汽车的,对消费者来讲,要扩展他的眼界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出国游的时候是跟团游,现在出国游里最喜欢的是跟当地的导游,而且最好是拍照和拍视频的导游,他的单子就会特别得火。

所以我们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模仿这种需求,in 做了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自己最有逼格的那一面晒出来:每天都加班,就只有一天去健身,然后拍一下。现在这种热潮,都是模仿跟踪形式,所以我认为扩张消费者眼界让他看到更多需求模式,是导购类产品,媒体红人价值所在。  

杨瑨:徐老师和左老师是内容上非常擅长的创业者,通过内容引导消费已经是趋势。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够促成消费?

徐建军: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下什么是内容,内容是用来干吗的?我们一直认为内容是以文字传播为手段,所以我们把做视频的这些都归结为内容创业。其实我不是这么理解的,我觉得有一个最核心的标准是,解决人和人之间差异性的创业都是内容创业。

内容是无法大规模复制的,只会越做越垂直,它的黏性、纵深感会越来越强。其实当时最早是在做内容的时候会有亲身体会,并不是说用户对我们内容有多么忠诚,而是把我们用户做了隔断和区分,就像他们在社交平台打标签一样,不断输内容完成一个个标签。然后我们再去后面推动他的收入,用一些商业的手段。

内容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内容是有底层的,工具的底层是黏结,内容的底层是情感。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信任度,是所有的商业核心要解决的问题。从移动互联网到电商医疗,我们认为性价比是很核心的东西,其实不是,信任是最核心的,内容是建立信任感非常好的手段。我觉得这是创业里体现的内容价值。

左志坚:我原来也是做新闻出身的,传统媒体跟商业的内容有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是传统的媒体希望文章里是不带有观点的,你写公司报道,这个公司融了多少钱,估值是多少,是客观的呈现,不能在内容里呈现对公司本身的态度。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这样做的内容是没有人看的,你一定要有态度,要有清晰的观点,要有标签,这个就是内容的消费升级。信息这个东西在市场上不稀缺了,很难说钛媒体写的东西是非常独家的新闻,也可能你今天下午是独家的,但是明天早上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了,那在满足基本信息透明的情况下,大家对信息的升级跟其他的消费品衣食住行是一样的,它也是要有一个标签,有人转咪蒙的文章,基本上就是这样的逻辑。

杨瑨:如今,做内容的人越来越追求形式感、设计感;当我们购买商品,独立品牌越来越多,卖产品的人也非常提倡“艺术感”这件事......那么三位认为,消费者真的会为艺术美感买单吗?

陈阳:科技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载体,当你把用户获取进来要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是通过科技的手段提高价值和效率,然后是降低成本。(而艺术美感)是你跟用户连接情感的钩子,用户需要情感,你的审美代表价值主张,代表着你对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甚至是生活品质的定义。

我要用一个土豪金,我用一个薄荷绿,那最终在用户端传导的是什么级别的产品?为什么大家用苹果,是因为它是这样(可以传达生活品质)的产品。

在任何产品中,艺术是必不可少的,是不可或缺的,是大众不能够具有的东西。那艺术具体是什么?也不见得是名人、名家的制作,而是贯穿在整个产品的交互中。比如说Yhouse,我们是说“生活与不同”,我们不说生活高大上,不然那样就像是装的,是土豪用的,用了这样的方式、颜色、交互,颜色渐变的粉色,传递一种生活可以让你焕然一新(的感觉),而不是奢侈购物。

杨瑨:科技的发展造就了“网红脸”,也造就了“苹果粉”,代表了某种大众审美。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科技会不会重新定义美?

陈阳:我觉得会的。科技的工具扩大了人类获得信息的边界,速度和效率,这一定会彻底的颠覆人类认知,会导致人类审美的变化。

黑羽:我的观点稍微有点不同,将来的美和艺术,不一定是人类产生的,而是审美者本身。小冰作的词美还是不美,是在(读诗人)脑海中产生的,跟小冰怎么作的没有关系,就像一首唐诗20、40岁念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我不关心美的来源,而是关心我脑海中的改变。我要让自己的眼界看到不同的世界,看到不同的美,它是什么化成的,无所谓。

左志坚:我补充一下,我大概比较赞成黑羽的观点,我有一点特殊的,因为人类正在发明很多新的工具,那这种新的工具的艺术和审美风格会不太一样,超出人以前的体验了。就比如说苹果,科技公司里从来没有把设计当成重要的东西来看,另外特斯拉这样的东西,传统厂商都认为这个车是卖的很贵,性能很好,但是车子里面的内饰乱七八糟的一点美感都没有,可能就是新工具这套东西会,有些不一样。

徐建军:我们所有的美定义是谁给出的?未来对美下定义的,是被科技改造过的人,还是机器人?我觉得都有可能,就像我们开玩笑说人工智能将来发展超级厉害,所有的人类都是机器人的宠物,就像我们今天去看宠物狗,给宠物定义的都是人类,他们互相看的美我们不知道,就像我们人类也不知道,这定义是谁给出的。

黑羽:想到我以前写代码的时候就感觉我的代码是特别的美。

杨瑨:所以你认为现在一切都是人来做美和丑的时代,未来人工智能会和我们平视,我们一起来看哪个是美哪个是丑。(本文首发钛媒体)

订阅专题「科技生活节」,查看 2017 T-EDGE 科技生活节精彩回顾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我觉得苹果就是科技改变人们对美的看法,越来越多人喜欢简单 精致的美

    回复 2017.08.01 · via pc
  • 科技发展太快也不好

    回复 2017.08.01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2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