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钛媒体在线课“钛坦白”第41期,我们再次请来三位钛客,解读《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发布后,云计算的机遇、挑战、新格局。本期钛客之一、浪潮云计算产品部总经理蒋永昌,负责浪潮云计算产品规划与上市、市场策略制定、生态合作及拓展等事宜。历任浪潮安全事业部副总经理、存储产品部副总经理。曾参与推动多个政务云、金融云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亲历云计算从无到有到优的过程。
本文节选自蒋永昌在钛坦白的分享。如果您还不是钛媒体Pro用户,希望查看钛坦白所有干货,进入钛坦白九个专业群交流,并查看更丰富的专业数据和信息,可点击://www.erschrecken.com/pro 注册。
以下根据蒋永昌在钛坦白的分享实录整理:
大家好,我是来自浪潮集团的蒋永昌,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浪潮以及我个人对《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些解读和理解,欢迎大家给予指正。
之前阿里、联通、腾讯等这些大咖的分享都非常的精彩,钛媒体也对推广云计算、落实国务院和工信部《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支撑和探索平台。我个人也从钛坦白这次交流过程中收益颇多。
我本人在大学毕业后进了浪潮,有近二十年左右产品营销的工作经验,干过Marketing、售前、产品经理和Sales、销售管理、渠道、销售管理渠道,当然也做了很多行业方案的推荐。
大家知道,浪潮是一个以行业数据中心业务为主的公司,我们会提供云计算的完整解决方案,从IaaS层、PaaS层到SaaS层,从产品到服务到方案到运维。目前,面向云计算的整体方案里面,IaaS层我们可以提供像服务器、存储、大型机、网络、虚拟化、云管平台、OpenStack、IOP、大数据等等,当然我们也针对不同的行业用户提供围绕他的行业定制。
7年前,我们发布了云海战略,倡导开放、融合、安全的发展理念,目前浪潮在国内也签了100多家城市云,到年底的时候,浪潮会发展200个城市云,在这些城市云的规划和建设过程里,我也有幸参与了进来,对于政务云的建设也有一些理解,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些参考。
对国内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认识
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视云计算产业发展的,2015年李克强总理就提出了“互联网+“,2016年他又提出来打造新经济,要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促进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型,2017年明确了我们国家经济转型战略的战略诉求。实际上在我们国家,GDP排名靠前的城市也是云计算建设比较迅猛的城市。这说明云计算在推动我们国家的数字转型里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
同时国务院前期发布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工信部也发布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明确表示要鼓励和开源云计算的技术,优先推动国家的工业云和政务云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希望在2019年之前,把云计算的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1500亿扩大2019年的4300亿,这也意味着每年云计算市场将以25%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
工信部除了出台这些发展纲要与计划以外,他们自身也在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比如说他们下属的信息通讯技术研究院设立了开源组织OSCAR,并和业界好多公司制定云计算的一些标准,包括组织峰会,组织认证,进行云计算产业技术的推广,实际上他们也是在落实我们国家工信部里面要求的关于“用开源的技术推动信息转型”的这样一个诉求。浪潮非常有幸和中兴、中国移动这样的一些公司成为了理事单位,做相关的一些工作。
- 云计算1.0阶段——基于虚拟化的业务云化
以上分享我主要想强调两点:第一、云计算的市场蛋糕足够大;第二、我们国家也足够的重视,有相关的政策在扶持。
最关键的是,在云计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构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个人在IT行业里面也干了小20年,我的认识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催生了门户、电游、电子商务、WEB2.0等,造就了一大批亿万富翁,当然也催生了全球领先的电商或互联网业务模式,像阿里和微信等。而我相信,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机会和机遇。
实际上能够看到,我们中国目前的云计算发展是处于云计算1.0向2.0的过渡中。我认为典型特征就是用户的需求从原来的业务云化向云化业务推进。过去的十年,我们经历了云计算1.0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中:
1、从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计算的虚拟化,云管理平台技术的快速发展,比如说像KVM、VMWARE等主流虚拟化技术在不断成熟;
2、从行业应用需求中来看,其典型特征是用户在数据中心中部署了虚拟化的产品,并且把它原来的一些业务系统逐步的往里面迁,通过云管平台软件对虚拟化的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资源调度,来实现2010年业内很多公司谈到的弹性。
我跟业内的一些专业的调研机构像Gartner、IDC讨论,他们认为,从目前来看,全球云计算的主流需求依然是计算的虚拟化。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比如在云计算IaaS层里面分为底层计算的虚拟化、存储的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安全的虚拟化等,向上还会有虚拟化的管理、云的管理平台、OpenStack等。
从我们调研的数字来看,在中国单纯的基于虚拟化,虚拟化管理、OpenStack的软件和服务市场的规模大概在45个亿,其中计算虚拟化的规模大概在26—28个亿,所以我们认为计算虚拟化依然是主流,从Gartner和IDC来看全球也是这样一个主流。所以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内很多行业用户有这样的认识:”我的服务器上面装了虚拟化的软件,业务迁到虚拟化上来以后,我就上云了,我就是云计算了。”
在IaaS层中,虚拟化层、虚拟化管理层和云平台管理层等产品技术生态里面,催生了很多云计算初创型的公司,国内市场中像青云、九州、品高、SmartX等等,当然我们国内的很多IT的公司和CT的公司也有布局,像浪潮、华为、华三。
从这些公司中可以看到,初创型公司他们有比较好的技术能力,在开源社区有比较好的贡献度,产品本身有一定的竞争力,灵活性非常强,公司规模一般在200个人以下。但是由于在IaaS层的计算层面中缺乏硬件产品和技术,所以他们跟传统的IT厂商比,可能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会略微缺乏,同时由于新型公司缺乏规模化传统数据中心的用户基数,并且数据中心用户对于初创型公司的品牌认知、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等匹配的认识还是比较缺乏的,所以导致这些初创型的公司在整个运营中,尤其在经济运营方面压力非常大。于是大家经常会看到:这个创业公司开了发布会,宣布我们融了多少美金,隔天我们看到另外一个公司说,我们B轮的进了多少亿人民币。
而对于有志在云计算产业中靠技术支撑的公司来说,大家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何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对于浪潮这样的公司,在IaaS层我们有相对完整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硬件,我们有自己的服务器、大型机、小型机、超级计算机、存储网络、安全产品。软件,在IaaS层里面我们有SDC、SDS、SDN、CMP、OpenStack等等。这样的话就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产品解决方案。
其中我们投在SDC、SDS做技术终身创新以及在CMP和OpenStack领域做行业研发的技术团队成员就超过600多个人,这些人员的技术能力可以确保我们为中国的行业用户提供更好的应用交付和体验,当然大家也知道,浪潮服务器在过去的五年里面,取得了卓越的发展。
上个季度中Gartner、IDC的调研数据表明:浪潮服务器在国内的销量和销售额均为冠军,浪潮存储是业内平均增长的三倍,我前天也看了一下IDC给的最新数据,在过去的2016年里,浪潮的云计算SDC软件定义计算这个领域,在整个中国市场是增速第一的。我想这不仅是由于我们有完善的产品硬件做支撑,也跟我们在政务云、行业云里的不断发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最主要也符合了我们国家对行业云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个人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手段,都不能绕开用户最关心的业务和数据问题。对于用户而言,不管是传统数据中心的架构和技术手段,还是云计算中心的产品和技术手段,都是为自身应用和业务发展服务的。过去这十年,随着虚拟化、云计算的普及,行业用户对云计算的应用体验认识也在飞速的变化,比如金融行业,我们曾经做过调研,大概有小30个典型的用户,这些调研就涵盖了像工农中建交这些大的银行,也包括了一部分政策银行,地方的农商行,证券保险等单位。
从调研结果来看,其中90%的用户都选择了vmware虚拟化产品,其中只有30%的用户选择了云管平台,而且选择的云管平台基本上是以国外品牌为主。但是随着应用的深入,尤其金融行业也是一个偏服务性的行业,他们的苦恼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他们的很多业务迁移到虚拟化平台上时,需要底层的虚拟化层,虚拟化管理层次做大量的定制开发,以更好的匹配业务的发展,匹配业务的灵活性,技术的灵活性等等。
但是这些定制,要么就是国外的产品发展策略里不提供这样的支持服务,要么需要付出高昂的产品定制费用,所以金融用户,有的选择外包公司给其他公司来做,有的没有办法他就放弃业务的灵活性,当然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是:一旦将业务迁移到IaaS平台后,后续的业务扩容就必须遵循原有品牌的业务规范,他们认为这就是绑定,这是我接触了很多金融用户他们给我的一些感受。
- 云计算2.0阶段——开源和开放的云化业务
那怎么办呢?他们就想找一种开源的、开放的、他们能够去参与的、围绕业务做定制的这样一种产品和技术架构,来作为接着去推进云业务模式的技术,像现在主流的OpenStack、Docker,我们定义成为云计算2.0的模式。不是说把业务迁移到虚拟化平台上,而是真的按照云计算产品的技术和产品架构来规划业务。他在里面做适应于云环境或者云原生应用的业务系统,提升自己业务系统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当然这种需求和趋势也带动了开放和开源架构,和云原生应用的兴起。他们相辅相成起来,用户就可以使用容器来灵活构建业务场景和环境,同时还可以更方便的结合大数据,IOT这种战略性的技术,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业务支撑,我想这是开源和开放给他们带来应用上的价值。
这同样也是我们国家工信部在《三年行动计划》里面提到的“要用开源的技术,来推进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促进经济的转型”。OpenStack作为其中一个典型的技术趋势,我想关于它的产品、架构、技术原理,钛坦白前面的很多技术大咖都有了系统深入的阐述,我就不在这里献丑了。
但是我个人认为,像OpenStack社区这种开源的理念和运作模式,他让全球的做软件的公司都在社区里面去分享自己的成果,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另外一个层面,这样对于国内做软件的公司来说也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他重新提升了我们对软件工程质量的认识,提升了有雄心去做开源软件的公司的技术能力。微软、Oracle、SAP、Red Hat这些公司这么多年称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市场,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公司存在?我觉得这值得深思,中国的软件业,尤其质量架构,确实需要考量,像OpenStack、Red Hat、K8S这样的开源社区,他们的这些做法,我觉得对整个中国云计算软件产业的发展还是比较有帮助的。
在云计算2.0的时代中,浪潮自己的技术发展路线也是遵循开放融合安全这样的产品发展理念,实际上十年前浪潮发表了云海OS战略,从那时开始,我们就明确了向源于开源,优于开源和高于开源的技术路线方针。今年4月份,我们也发布了浪潮OpenStack产品的技术路线和策略。明确提出了全云开放,创新这样的一些发展理念,在OpenStack中,我们也有自己很清晰的业务标签,就是F.A.S.T。
这个F.A.S.T不是讲说我们产品跑得多么快,而是从Functionality(功能性)、Availability(可用性)、Security(安全性)、Toolchain(工具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增强。这是我们在推进金融、政务云落地的过程中,考虑用户业务流程的适配性和面向云化应用的优化,从而不断积累得来的,这一小细节的累计是我们的最佳实现手段。
在功能性的方面,浪潮会对原生的OpenStack进行优化和扩展,重点是加强运维运营管理层的功能实现,比如说计量计费、流程审批、精细化的一些监控等。我跟一些工业系统,包括政府系统里边的一些信息中心领导聊天,他们对云的认识,除了虚拟化以外,自动化也是他们关键的核心诉求,比如自动化的运维、自动化的管理、自动化的报表等等,我想这也是接下来我们对云生态里边要重点去看的一个方向,也希望群里的一些公司可以给予我们的OpenStack一些关注。
在可用性的方面,我们会增强OpenStack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通过硬件的堆叠、架构、控制器、虚拟机、业务等多个维度的高可用实现平台的稳定性。我们从调研金融用户的过程中发现:用户实际上最先考虑的是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是怎样实现的,业务要跑在平台上,会有什么样的技术原理和架构。所以浪潮会在这个方面基于OpenStack做很多的定制开发。
在安全性的方面,浪潮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技术。这个领域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安全技术开发团队,他们会融合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准确地发现云平台的异常行为和安全威胁,提供一些安全的态势感知、产业风险的分析、识别和定位以及智能的策略响应,提供从基础的设施、网络边界虚拟化、云主机、云应用、租户、运维等全方面的安全防护能力,来提升整个云应用过程中数据和应用的安全。
在工具化方面,浪潮的目标就是要来减少用户部署OpenStack的难度,使其具备自动化的部署、升级、定位的能力,我们会重点在容器和可视化的运维,智能监控等系列运维报表来提升整个平台的自动化运营和运维的能力,我想这些工具也是用户实现自动化的一个关键的技术手段。
OpenStack在中国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OpenStack在中国销售推广过程里,面临的挑战或者是销售模式是什么呢?可能有60%到70%是定制的项目, 30%到40%是透过发行版的软件去销售。主要原因是:这些产品可能在技术架构是开源的,到用户应用场景里面,由于大量的定制和开发就变成闭源了。用户要想用起来,他就需要有更好的工具。
而这些手段目前来看,我们已经在浪潮的政务云、城市云实践里面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我想这个可能群里边有好多做云的产品和技术的公司,也给大家做些参考。
- 行业云的建设
行业云建设过程中,无论是金融、运营商,通信行业,还是政务云,他们都会有一个了解、体验和上云2.0的过程。在金融行业实际上刚才我们分享过,他们实际上对OpenStack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但是他们在上云的过程也有自己的考虑。
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先从自己的开发测试环境开始部署OpenStack,一旦成熟以后,他们就会把开发测试环境的应用场景迁移到或者转入到他们业务的系统里面去做,模拟一些实际应用场景来看这些业务跑得怎么样。最后他们会在生产环境里边选择一些外围的业务系统,先上OpenStack这种业务场景,来看整个可靠性,稳定性,包括定制的灵活性和业务的匹配度以及安全性,这些条件满足以后,他们才会慢慢地向核心业务系统做过渡。
金融行业推进OpenStack或者说云2.0的这样一个接入模式,是运营商、政府、能源行业的一个典型的建设模式,他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比如说我判断金融行业里边,真正的规模化上OpenStack应该是在一年两年以后,但现在浪潮规模化上OpenStack云的业务层面已经上了很多的系统,能看到金融用户对这个认知还是非常清晰的。
- 政务云的建设
从政务云的建设来看,业内里面的政务云建设大概分为这几种模式:一个是政府投钱,自己建云计算中心;第二种是像浪潮这样的运营商,帮政府来建云计算中心,通过租赁的模式让政府去使用;第三种模式,就是有像浪潮这样的公司跟地方政府去成立合资公司,然后共同去建设和运营这样的云计算中心。
在浪潮政务云的建设过程里面,挑战也蛮多的,但是收益也很明显。挑战多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行业用户,利益诉求是不一致的,他们原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现在都要划到政务云的中心里边来,这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业务迁移等等问题,所以挑战蛮多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强制地通过行政干预把这些业务都迁到云计算中心来以后,政府的受益也非常大,最明显的是:每年地市级信息化云计算的投入可以降低一个亿左右。此外也能够看到,比如说编制的减少,原来好多地市一级的政务信息中心里面,可能有好多七大姑八大姨的现象存在。另外一块就是我们国家也在要求政府向服务性转型,信息化提升,现在很多政府的一站式大厅背后就是有地方政治云和云计算中心在做这种坚强的支撑。
OpenStack实际上也会成为政务云中的一个典型需求,那浪潮在推进政务云的过程中,除了这些经验以外,我们也加强跟更多伙伴的合作,以此推进计算生态的建设。刚才我说的对于一些初创性的公司,实际上并不缺客户基础,而是缺少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浪潮有自己的云图计划,在这里边我们会跟做产品的、做技术的、做应用开发的、做产品销售的合作伙伴,一起面向不同的行业,去制定行业云的整体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是从用户的实际应用场景里边来的,能够更好的帮用户落地,能够真正的围绕着云的技术和架构去规划他的应用需求,所以这些合作伙伴转型,我们会给他提供相关的支撑,比如说我们给他提供定制的,开放的API接口,我们给他提供这种验证的平台。
我们有InCloudLab这样的实验室,目前国内会在北京和济南设立,海外还会有一个地方,主要是面向我们Global的合作伙伴和海外产品开发的合作伙伴。在这里,大家就可以更好的去验证,我们真正的基于云计算2.0架构的行业发展竞争力在何处。这个过程里面,浪潮也可以认证云计算的工程师来让更多的用户去体验浪潮产品的收益和价值,我也希望未来能与更多的公司去做更好的合作。
对云计算未来发展的判断和建议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几点我对产业发展的一些认识,不仅仅是云计算这个方面的:
- 无论云计算发展多么快,未来从计算层面来看的话,还会有不同的需求所在
从浪潮这个层面来看,我认为计算是IT里面的关键支撑,毕竟IaaS层的软件也罢,PaaS层的应用软件也罢,不管传统的架构模式还是现在这种架构模式都跑在服务器里面,服务器应该是整个的数据中心里边的关键支撑。
我们把计算力分为关键计算、智慧计算和科学计算这三个方面,智慧计算里边的一个大方向就是AI,云计算是智慧计算的支撑。在关键计算里边,我相信有很多应用场景是今天的云计算取代不了的。比如说像金融能源运营商里面,后台核心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当然从技术层面来看,他会对在内层里面数据的一致性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可能是云计算技术短期内所很难实现的。
另外也是浪潮的一个强项,浪潮有自己的大机、小机,有海量的计算系统,此外像智慧计算,浪潮有专门的AI和超级计算机的系统部门,这些部门可能大家接触的比较少。实际上我认为,像BAT这些公司去做智能语音的话,后台的核心都是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支撑着,浪潮应该是我们国内目前面向商用超级计算机系统里面最大的产品和方案的供应商。
这个是浪潮计算里边的一些认识,在这些计算里,我们会继续坚持开放和融合这样的理念,积极的拥抱开源的组织,我们也是OpenStack的黄金会员,不断地构建我们的方案能力。浪潮在开放性方面应该是我们国内甚至全球唯一可以覆盖像ODCC、OCP、OCS这种开放计算标准的厂商。
同时我们在软硬件、技术架构融合里边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这种工作我想对云计算的技术发展会带来很多的收益,因为大家都知道,OpenStack就是开源和开放的技术。
- 开源和开放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我也是做服务器出身的,从服务器的发展来看,从前期的Unix到后来的Intel的X86架构,这种开放的技术到今天的结果就是:基本上Intel的架构会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 SUN都被Oracle收购了,开放代表生命力,代表的是活力。
服务器操作系统层里面也有这样的发展历史,从最早期的DOS系统,到后来的windows系统,再到今天基于这种互联网和云计算中心的OS系统。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辉煌年代中,造就了比尔盖茨这样的全球首富。那么在云海操作系统,在云的数据中心这个操作系统里面,还会出现什么样的奇迹或者还会有什么样的独角兽会出来?在中国还是值得期待的,我想这也是很多公司,包括很多小伙伴不断的向云计算这个圈去融入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所以在这点我们认为云计算开源、开放、融合、安全会成为他的关键词,浪潮希望在这个领域里边,能够说为国家多做些贡献。
以上,我围绕着行业的应用需求、产品技术发展的变化给大家做了分享,希望这种分享是对大家有价值的。这也是我对工信部文件里提出的关于发展工业云、政务云、利用开源技术,通过政策去扶持一些国内的企业走向全球的市场这样的一些个人认识,希望大家能够指正。
钛坦白群友交流:
Q:有人认为公有云才是大势所趋。浪潮做政务云比较多,请问会更多地用到私有云吗?
蒋永昌: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有意思。实际上我认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实际上是厂商的视角在说,是说这种云和技术包括架构的存在形式。真正到行业落地的时候,我们觉得还是要给客户提供更适合的云,他的数据和应用适合被更多的公共用户去享用和分享吗?还是说只能在行业里边来做?我认为这是最关键的。
当然了这些云有自己的属性,比如说政务云、金融云、能源云、工业云这些都有行业属性,所以我从用户端来看,可能还是从应用角度来看这个事。这个问题里边,更多是我们从厂商角度来说,实际上浪潮我们的注意力还是在行业云,像技术层面来看的话,可能就是像这种私有混合这个方向来走,我们不做公有云。
(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根据浪潮云计算产品部总经理蒋永昌在钛坦白上的分享整理)
……………………………………………………
钛坦白第42期预告:聚焦传统IT基础架构颠覆者——超融合
详情://www.erschrecken.com/2624426.html
报名听课、交流:
钛坦白目前有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文娱社交、VR/AR、区块链、支付创新、体育、云计算、SaaS等九个专业群。
1、钛媒体Pro专业版用户,可以点击链接//www.erschrecken.com/pro ,登录账号,进入“在线课堂”,在线免费、任意选择自己要进入的群,按提示操作;
2、非钛媒体Pro专业版用户,可以添加微信号taitanbai0,在通过好友后,发99元红包给小钛,你将有权利从九个群中任选一个群进入,长期听课、交流。请告诉小钛你要进入哪一个群,然后等待小钛拉你入群~
推荐钛客、赞助、合作:
请与钛坦白负责人佳音联系,邮箱jiayinge@tmtpost.com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