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让滴滴收购摩拜单车,但它却一转头投资了另一家共享单车ofo

滴滴和 ofo 两家公司在战略上具有高度的互补性——滴滴目前已经在出行市场拥有巨大的用户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运营经验,这两项特质都能帮助到 ofo 这家年轻的公司;同时,ofo 极好地补充完善了滴滴的“最后三公里”解决方案,高效又环保。

要问共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是什么,答案很有可能是时下正火的“城市单车”。

今日早间,滴滴出行对外宣布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共享单车平台ofo,并表示,未来双方将在城市出行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ofo是一家专注于校园市场的共享单车平台,其成立于ofo创立于2014年4月,起源于校园的学生创业项目,因此,比起出现率更高的摩拜单车来说,知名度也略有不足。

但是根据滴滴方面的介绍,投资ofo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创始团队秉承了“使用而非占有”的共享经济理念。据了解,ofo上线至今,已有近7万辆共享单车,总订单超过1500万,日订单超过50万,为全国20座城市超过150万师生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对于滴滴投资共享单车一事,业内或许早已在意料之中,钛媒体此前文章《滴滴,该出手收购摩拜单车了吧?》中也曾进行过分析,不过,没有想到的是,滴滴最终的投资并不是摩拜而是其竞争对手。

在钛媒体来看,滴滴也有其逻辑所在。

首先,严格意义上来说,摩拜和ofo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单车。摩拜的车均为自主研发、制造和投放,做为社会车辆,其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都相当的高,是彻底的B2C租赁经济。而起家于校园市场的ofo,其车辆中的大多数也是自营,C端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的单车共享给 ofo 经营,从而获得所有 ofo 共享单车的免费使用权,以 1 换 N。从模式上来看,ofo更接近滴滴的共享概念。

其次,从市场上来看,ofo创立较早,并且校园市场相比社会环境,显然拥有更好的运营情况,并且从业绩上来看,尽管摩拜单车也正在密集的覆盖城市,但ofo起家较早,目前的业务量也表现的相当不错。

再次,此前ofo已经经过了几轮投资,其在今年获得的B轮融资,投资方分别为经纬中国、金沙江和唯猎资本。而此前的 A、A+ 轮投资方中也可以看到金沙江、王刚和经纬,这些本身就是滴滴投资方之一的投资人。因此,投资人的撮合也是二者产生联系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作为滴滴来说,面对突然冒出来的“最后三公里”的解决者摩拜单车,一贯覆全线出行需求的滴滴当然得采取措施。钛媒体前文已经详细分析过滴滴收购这类单车的合理性,比如:

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横向领域中扩张,纵向领域中延伸。具体表现就是“只要能取代的上游都要去够一下,只要能触及的C端都要去争取一下”。

所以对于有人又有钱的巨头公司,基于长远布局的正确性,战略思考的角度早就变了,现在的问题不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什么该被做”。所以你会看到互联网公司做金融,做汽车等等。自己不行不要紧,只要事情本身有意义,就算买公司,招团队都要做。

而作为ofo来说,校园市场显然不能满足其业务规模,使用场景也更加有限,尽管其业务数据会很好看,但这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其发展规模,想要做大并且更具有影响力,社会化的单车市场是不可避免的,而这又无疑会和摩拜产生正面冲突。

ofo创始人戴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轮融资整体洽谈的进展很快,主要原因可能还是 ofo 和滴滴在未来愿景等方面高度契合 。

而经纬中国合伙人肖敏则分析称,自行车共享市场具有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体,以北京 2500 万常住人口为例,他们每天的“最后三公里”需求极其庞大。滴滴和 ofo 两家公司在战略上具有高度的互补性——滴滴目前已经在出行市场拥有巨大的用户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运营经验,这两项特质都能帮助到 ofo 这家年轻的公司;同时,ofo 极好地补充完善了滴滴的“最后三公里”解决方案,高效又环保。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八卦的说法是,摩拜单车的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在创业之前曾是Uber中国上海区的总经理。

本文系作者 韩佩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1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