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技术、资金,看清互联网医疗创业三大门槛

医疗领域创业其政策门槛从未降低过,即便是互联网+在融资竞赛的局面下资金门槛也未必就低得了,而至于技术门槛,就是是挡住了你自己还是你的对手?

之所以近年来有所谓全民创业之势,有两大缘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一个是低利率时代融资成本低,涌入风险投资市场的资本量巨大;而另一个是互联网热潮中的创业门槛相比传统重资产模式要低很多。

在相对保守的医疗领域试图通过互联网模式切入的许多团队蜂拥而至,2015年上半年间早期融资创项目数量攀至顶峰,也与许多创业者认为行业门槛比以往降低了许多有关系。我们不妨来通过分析政策、资金、技术三大决定性门槛仔细思考一番。

政策门槛从未降低

  • 不可回避的产业特殊性

医疗与普通消费领域不同,它并不是一个正常市场化的领域。医疗行业比绝大多数产业肩负了很大的社会责任。因而国家监管医疗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都是非常严格的。另一个非常关键的特殊性,是医疗产业开出的账单大多都寄给了政府。传统医疗也好,互联网医疗也罢,最终的主要支付方不变,那么与政府相关体系部门打交道、符合规范条例、通过审批审核就是必不可少的,这与是否互联网没有直接关系。

  • 改革在于提高效率而非降低要求

虽然各国的医疗体系结构区别很大,但并不适合用开放度或自由度去做比较,其用于衡量比较的根本标准应该是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看哪种体系效率更高。因而改革并不意味着更少监管,只是监管的侧重点和方法会不同罢了。例如提出《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等政策仍然强调质量与安全问题,减少了部分非核心条件,但改革旨在提高审批效率,而非审批要求。也就是说对于技术过硬符合标准的产品而言能更快速的进入市场,否则仍旧只能在灰色地带徘徊难行。

  • 体系调整过程漫长

医改最终会向着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向发展,然而作为一个庞大顽固并具特殊性的体系,其变化过程却会比其他产业变化跟为缓慢。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也与医疗产业的特殊性相关。所有新进入者的机会皆来自于“改变”,谁能早半步抓住改变的节奏,谁就能获得先机。然而因其变化速度整体节奏较慢,就给了后来者更多追赶的机会,也给了传统势力更多适应调整的时间。

所不同的是,传统领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切入模式,有前人走过的特定路径可供参考。他们至少更了解政府部门的倾向性、更了解如何与政府部门打交道。而从医疗体系外围进入的互联网医疗创业却还得走一步看一步地摸索前进,寻找跨过、绕过政策门槛的可行道路。因此,实际上是政策门槛并未真正降低,反而存在诸多不确定的风险。

资金门槛前低后高

再来看一看资金门槛。就互联网医疗领域创业而言,确实更多偏向于轻资产运营。产品表现形态无论是手机端APP还是其他系统方案,O2O平台本质上都为软件产品。而以硬件形态存在的也多为小型智能硬件设备、可穿戴设备,相比传统医疗设备制造成本确实是大幅降低了。很多时候,从无到有开发出一款软件或硬件产品其资金门槛也确实非常低。在早期阶段,甚至仅需要三五个人做好规划设计,采购少量关键元件,找家代工工厂或IT外包小团队都能在短时间内做出产品原型来。

然而,产品开发的成本在早期占大头,一但产品推出正式杀入这个炙手可热的市场,运营推广的成本预算就开始一路狂飙,远远超出产品开发的直接成本。特别应当注意的是,由于过去1年里,互联网医疗概念炙手可热,机构们蜂拥而至,使得天使轮、A轮融资比以往要容易许多,导致一个细分领域中进入A轮后竞争的产品数量过多,因前期产品开发门槛低,导致竟品间同质化严重,残酷的搏斗最后演变成烧钱的艺术。如今互联网医疗领域融资量级早已动辄千万美金了,这时候,资金门槛恐怕已然不低了,没点强悍的融资手段还真是玩不下去。

此外,如果一旦涉及门槛较高的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在研发上与传统医疗领域相比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

技术门槛挡住了你还是你的对手

如果说政策之下人人平等,而金钱对你我也是一视同仁的话,那么技术性门槛可以说是最有可能将你的产品区别于他人产品的手段了。换句话说,如果你的产品缺乏技术壁垒,那么即便推入市场也很难架构起持久的竞争力。技术门槛最终是挡住你了,还是为你挡住了竞争者?天壤之别。

细看互联网医疗涉及的技术领域。互联网+医疗,除了包括互联网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范畴外,医疗一词在技术门槛面前可绝不是摆设。医学以及生物科技领域原本就已有自身庞大的体系,和诸多分支领域,在每一细分类别中都有着无法轻易逾越的门槛。即便是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别人没有的技术与用别人一样的技术显然也不可同日而语。此外技术的跨界交叉,重新结合,使得技术门槛的高度进一步叠加。

你可以说没有医学或生物科技背景你也可以开发某一门类的产品推入市场,但你却不能无视其他参与者凭借技术性指标构建的竞争性门槛。

前不久,Intel医疗部门负责人在2015 HIMSS的大会上表达了对高血压领域开发动态血压测量硬件的期望,认为这将是个极具潜力的市场。以测血压的可穿戴设备为产品的创业团队且别先高兴。这是因为Intel认为首先我们需要植入式的血压计,而非得极大依赖患者主动性才能确保使用的可穿戴式;其次如今市面存在的产品都无法做到便捷植入、好用又便宜。Intel认为如果谁能开发出一款符合这些标准的产品,将有巨大的价值。

便捷植入、佩戴舒适、准确且价格可承受,这一系列市场需求特征正是技术门槛的体现。在我之前曾撰文写过的德康医疗(Dexcom)在动态血糖仪领域具备类似的技术竞争力,已支持其产品达到超越其他同类产品的用户体验。虽然德康医疗被看作是医疗设备领域不多的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公司之一,但如果没有其动态血糖测量技术做支撑,恐怕互联网思维再强也无济于事吧。在海外,即便是作为软件产品的APP,如果涉及临床医学使用范围,也是必须通过FDA审批才能推向市场的,APP自身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有效,一旦获得可靠的临床试验证明,APP则可出现在医生给患者开的药方上。

现如今许多创业者抱怨医院顽固、医生保守,而事实上有几款产品能证实自己确实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操作方式在医生、患者的使用场景下能过硬得贴合需求?我从没有听说国内有哪款医疗类APP去进行临床试验来为自己正名的。

许多人要说,在线问诊之类的互联网医疗O2O项目就没有多少技术门槛。确实是。互联网医疗O2O,以这几个词为关键词,你可以找到一堆创业项目。O2O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出镜率如此之高,资本追捧不遗余力,以至于容易形成一种错觉——O2O项目极具含金量。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热门并不代表含金量高,却一定表示竞争激烈。在O2O模式下,除了门槛颇低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外,可以完全不涉及临床医学能力、无关乎其他技术,因而成为最容易切入的模式之一,却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竞争最激烈的模式。正因为绝大多数O2O模式缺乏可用于形成壁垒的技术门槛,模式反复制性极差,后来者层出不穷,因而通过融资竞赛用砸钱模式去抢用户、买用户,从用户规模上赢得竞争已成必经之路。因此,看着热闹风光也是必然的,但九死一生也是必然的了。

无论门槛高低,竞争力是根本

传统医疗与互联网医疗创业门槛比较

说到底,门槛高低影响的是竞争态势,最终竞争力是根本。门槛低未必是件好事,起步虽然容易,竞争却更加激烈,互联网创业者多了并不表示成功率会高,反而可能令竞争更激烈、存活比例更低。门槛高也未必是件坏事,跨过门槛虽然艰难,但也能为你挡住对手、挡下模仿者。无论门槛高低,最终你都得有点真材实料才行。

本文系作者 顾贝妮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形成壁垒,才有发展空间。

    回复 2015.11.18 · via android
  • 很多项目都是伪需求,技术癌。有和没有并没有使得患者或者医生带来实际利益,还会带来麻烦

    回复 2015.11.18 · via iphone
2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