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隐私之殇

往好处说,数据分析,可以让机器更懂你,可以方便你做很多事情;往坏处说,一个更懂你的人其实有时候也未必完全为你所用。

你是否还记得,N年前有句话很流行,叫:在网络的另一端,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相信每一个初次接触网络的人,都会非常激动,因为终于发现了和现实完全无关,可以肆无忌惮的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的这么一个虚拟化世界。

 

一个ID,一个新世界

在那个网络初始的年代,每个人都像发现一个新大陆,在网络上注册一个ID,过着与现实中完全不同的生活,追求着所谓的刺激和新鲜。没人知道网络对面的你究竟是谁,是男是女,来自何方。

网络世界有独立于现实世界的ID,这个ID就像一道墙将现实与虚拟世界隔离开来。也是这道墙,促进了对现实中人的隐私的保护,从而可以让人在虚拟世界,更加任意随性的表达现实中所掩盖的真实。

网络虚拟世界能够火起来的原因,相信有很大因素是因为对现实隐私的保护。

 

隐私发展的历程

网络世界的隐私经历了如下阶段:

混沌初始:这个阶段的隐私,基于对现实的隐蔽,基本上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离,每个人都刻意的保持网上与网下的不同。在网络世界,没人知道你现实中到底是谁;在现实世界,也无法揣测你网络世界的样子。每个人似乎都神神秘秘,难以捉摸。

O2O:随着网络使用的深度增加,线上世界与线下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种服务的导流、实名认证以及线上与线下的联动,促使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不断的融合和交错。也逐渐的将线下的人之种种习惯行为带入到线上。这也不单单是银行卡号密码,还包括更多的现实中的各种行为,爱好,习惯和行踪。现实中的隐私数据,正逐步的缓慢的侵入了网络世界。

私密吐槽:现实中的隐私,一部分将走向阳光和大众,进一步公开传播;另一部分隐私,则由于涉及种种不适宜传播的特性,只能销声匿迹,掩饰于内心。这部分无处释放的念想则通过私密吐槽的工具,得以在很隐秘的环境中进行小范围传播,而这个阶段,则又及其类似于混沌初始阶段的隐私。

网络虚拟世界的早期能够快速发展和繁荣,是和保证基于隐私的从而对人性充分释放分不开的。而作为网络个体存在标示的ID,身上承载着无数的个人隐私。期间,也经历了缓慢的演进和发展。

 

网络ID的演进

在互联网兴起的早期,不同产品或应用,都使用各自独立的ID,从数据上都是独立的;后期为了方便注册,逐渐由自定义设置的ID统一到支持邮箱注册,由于每个人邮箱基本固定,这样注册各种应用也就无需再绞尽脑汁去验证ID是否有效,也算是方便了用户。

再后来有了社交网站,人人,微博,微信各种社交网站的ID将变得主流和普及,其他应用,为快速引流方便用户,都支持社交网络ID登录,如此,比邮箱注册更快一步。再到后来,手机移动端设备的兴起,手机号将变得更加重要,也称为移动互联网下的重要的入口工具和资源。通过手机的注册,与现实中人的关系更加的紧密,隐私也将线上和线下进一步进行融合。

网络ID由多元化变得集中化,由虚拟化变得现实化。ID也逐步成为链接线上与线下的纽带,不再是一个防火墙。但也因此,会带来安全的担忧。ID集中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对未来的隐私的泄露,也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网络使用的时间越长,你每时每日在网络上浸泡,社交,购物,浏览,等各种行为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其实默默的躺在冰冷的服务器里面,分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等哪一天所谓的大数据崛起后,这些看似冰冷的数据都会活跃起来,通过连接和标签,将逐步构建起一个网络世界中立体的你。

 

数据是一把双刃剑

往好处说,数据分析,可以让机器更懂你,可以方便你做很多事情;往坏处说,一个更懂你的人其实有时候也未必完全为你所用。隐私的泄露,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隐私,其实就是个性化的保密数据。未来的大数据,明着说,基于每个人的个性化行为,进行精准的营销和推送,其实就是拿隐私做文章。不同的服务和产品,若要精准,一定要掌握用户的历史行为习惯,即个性数据,这必然会涉及到隐私的流转和贩卖。隐私,其实是被个性化所掩盖了。

上面只是浅析人与人的网络间的隐私关系,在未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都会通过网络来链接。称之为万物互联。在此之下的隐私,更需慎重保护。

 

万物互联的隐私

互联网的时代隐私,还是基于个人的主观的行为,无论是浏览或者购物,都是个体主观的驱动;而万物互联的数据,则除了个体的主观,还会包括个体的身体数据、健康、运动、家庭、设备等数据…而数据所存储的范围和内容也会大幅增加…

当人及物的所有行为、状态都可以用数据来衡量,来指标化,来预警化,且这些数据会越来越精细化,从而会幻化成巨大的框体和约束将人圈住。对人而已,究竟是好是坏,仍需要时间来检验。而这些数据背后的隐私,哪些是可以公开的,哪些是只能是私密的,如何管理和控制,将会是一道非常大的难题。

任何一种工具,都应是锦上添花的;若有一天人被工具所奴役,则终将得不偿失。

周鸿祎曾讲过这个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朋友,用最近比较火的运动手环,不仅仅能记录运动数据,还能将数据同步到云端平台,很方便分析查看。忽一日,此朋友晚间于外面行不轨之事,但却忘记将手环摘下来。。。再后来他老婆在家里通过手环云数据查看,发现在半夜两点,他的手环发生了剧烈的不规则运动…据称,滚床单所耗费的能量相当于3000米长跑。后面的结果…

是故,隐私,不可不防。(本文首发钛媒体)

【作者bill.dng 。关注TMT,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billview】

本文系作者 bill.dng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